张小丽 蔡旺鑫
1 福建省漳州市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科研医务室 363000; 2 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神经性疼痛,特征是腰、臀、大腿后侧及小腿放射状疼痛,在全球的患病率为1.6%~43%[1]。剧烈的腿部疼痛可能伴有肌肉无力和消瘦的神经学变化、感觉变化及神经根分布的反射减弱。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总体分为脊柱原因和非脊柱因素,绝大多数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与涉及神经根受压的椎间盘突出有关,而青少年的坐骨神经痛多为损伤等非脊柱因素所致,最常见为梨状肌综合征[2]。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会出现持续症状,治疗的目的旨在减轻疼痛和预防残疾。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大致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然而即便是手术治疗也无法保证成功治愈。有研究表明,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结果并不比保守治疗有优势[3]。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多样化,内外疗法结合,标本兼攻,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双阳针刺法配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2月—2021年8月9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0~18岁;因损伤导致的坐骨神经痛,首次接受治疗;直腿抬高试验角度>30°,适合保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骨折、马尾神经压迫、关节病变、椎管狭窄等其他骨科疾病;有其他慢性广泛性疼痛、肢体残疾等影响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疾病;晕针;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精神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5.93±2.16)岁;病程1~6周,平均病程(3.29±1.68)周。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5.36±2.26)岁;病程1~8周,平均病程(3.37±1.95)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1)双阳针刺治疗。主穴:定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穴位,取承山、委中、肾俞、秩边、环跳、膝阳关、阳陵泉、足临泣、悬钟。配穴:阿是穴。局部消毒,环跳用 0.30mm×75mm 毫针,其余穴用0.30mm×40mm毫针,采取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3次/周。(2)白术附子汤治疗。药物组成:白术6g、附子6g、桑寄生6g、白芍5g、独活5g、川牛膝5g、桂枝5g、人参3g。文火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约150ml药汁。对照组:局部外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商品名:扶他林,国药准字H19990291),根据痛处面积取适量均匀涂抹,轻轻揉搓至完全渗透,重复3次/d;口服甲钴胺片(商品名:奇信,国药准字H20052325),1片/次,2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3周,并在停药后随访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采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范围为0~10分,数值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
1.3.2 直腿抬高试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时,嘱患者平卧,医者两手分别执患者患肢的膝关节与踝部,缓缓抬起患肢,记录患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的抬高角度。
1.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4]: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采用ODI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共10个问题:疼痛、行走、坐位、站立、生活自理、负重、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每个问题0~5分。最终得分=(各问题得分/5×实际回答问题数)×100%,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轻。
1.3.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TM 4.0)[5]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本量表广泛用于评价2~18岁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Cronbach ’s α 系数为0.74~0.82。量表包括4个维度:生理功能(8个条目)、情感功能(5个条目)、社交功能(5个条目)、学校表现(5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年龄不同采用3级评分法或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越高。
1.3.5 安全性: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1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3周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逐渐升高,研究组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3周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研究组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1周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2周、3周及末次随访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3周及末次随访研究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1 青少年坐骨神经痛可从“痹”论治 坐骨神经痛相当于中医学中的“腰腿痛”“腿股风”“痹证”“经筋病”等范畴,主要原则是从“痹”论治[6-7]。本研究选取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主要为体育学校学生,运动强度大,发生损伤的风险较高。总的来说,学生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因即为损伤,加之在平素运动训练中感受风寒之邪,风寒湿浸渍经络,导致伤而致瘀,瘀而致痹,痹则不通,不通则痛。《类证治裁》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8]。内因为青少年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尚娇嫩,气血未充,具有“脾肺肾三脏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特点[9-10]。以致卫气不固,将任由风寒湿邪侵袭,无以抵御,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不通则痛。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脏腑亏虚,标实为风、寒、湿、瘀痹阻经络,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
针刺是以中医经络循行理论为基础的外治疗法,而痹证被认为是针刺疗法的优势病种。《素问·刺腰痛论》中阐述了腰腿痛病证与足三阳之间的关系。从现代解剖学看,坐骨神经从腰骶部的脊髓中发出,途径盆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终至足部,这与中医学中的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的经络循行相吻合。为此,本文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理论,设计了双阳针刺法,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穴位。“腰背委中求”,委中可舒筋通络、活络腰背部气血,是治疗腰部和下肢痿痹之要穴。承山通络止痛;肾俞益肾强腰;秩边调理下焦,疏利腰骶部经络之气;环跳位于足太阳经与足少阳经交会之处,同时也是坐骨神经穿出梨状肌循行的体表对应点。故针刺该穴对坐骨神经痛具有重要意义。膝阳关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疏通经脉;足临泣运化风气;悬钟填精益髓。诸穴配伍可益髓强脊、通络活血止痛。白术附子汤中白术、附子为君药,逐风寒湿邪。白芍、独活、桑寄生、桂枝、人参为臣药,其中白芍既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又可制附子之温燥;独活、桑寄生、桂枝祛风湿、除顽痹;人参滋补元阳,可绝寒湿之源。川牛膝为使药,既可逐瘀通经,也能引诸药下行,直达病处。诸药配伍,可补益肝肾亏虚、祛湿除痹以止痛。双阳针刺联合白术附子汤内服,内治与外治结合,协同增效。
3.2 双阳针刺法配合白术附子汤可有效减轻青少年坐骨神经痛 目前西医保守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营养神经药物等,通常疗效平平,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结果显示,西药治疗与双阳针刺联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在近期,两种方案均能减轻疼痛,而且随着疗程的延长,治疗3周双阳针刺联合白术附子汤治疗的疗效增益更显著,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个月后,两组的疼痛均持续减轻,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双阳针刺联合白术附子汤治疗能够活络血脉,祛瘀生新,通则不痛,并且标本同治,既能缓解局部疼痛,又能调节全身整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再次受到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疾病反复加重,从而维持较长久的效果。
3.3 双阳针刺法配合白术附子汤可有效促进青少年坐骨神经痛的功能恢复 直腿抬高试验可一定程度反映坐骨神经痛严重程度。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增加更迅速,ODI评分降低更明显,末次随访时均持续改善。西药治疗素来为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停药后由于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患者的功能障碍会逐渐恢复。但相比之下,针药合用可从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意想不到的疗效,不仅通利经脉,活血止痛,还可活筋健骨,使关节活利,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痛严重程度,促进功能更快地恢复。
3.4 针药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青少年坐骨神经痛的生活质量 坐骨神经痛会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功能、学习、社交及心理状况,降低其生活质量。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能够促进青少年更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社交与学习,减少焦虑,生活质量改善自然更快。
综上所述,阳针刺法配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具有绿色、安全、疗效持久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