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德《生态秦岭动物趣》的语言特色

2023-05-26 13:29:56陈莉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音乐美变异性趣味性

陈莉

内容摘要:《生态秦岭动物趣》是一部语言风格鲜明的生态科普散文集。作者白忠德在书中重视锤炼语言,以科学性和文学性兼具的诗意之笔讲述秦岭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命运、生存智慧,书写了一部堪称“天人相亲的绿色之诗”。本文欲从趣味性、变异性、音乐美等三方面探讨《生态秦岭动物趣》的语言特色,挖掘其独特的语言价值、品读其语言美。

关键词:白忠德 《生态秦岭动物趣》 趣味性 变异性 音乐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建筑原料,其质地、造型、精美的程度,无一不映照着这所建筑的优与劣。作品的主题、情节、结构和其中蕴涵的情感、思想,都必须集结在语言中,通过语言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向读者敞开自身。何立伟认为:“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总是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而星斗般地闪耀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的。非凡的思想须非凡的语言来固定,方可存之久远。”追求语言的艺术是文人的关注之点,活跃在陕西生态散文园地的著名作家白忠德也不例外,在相继出版的《我的秦岭邻居》《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斩获第七届冰心文学奖、吴伯萧散文奖等多个奖项后,在2021年又出版发行了以“秦岭四宝生态乐园”和“秦岭邻居伴生动物”为主要内容、书写秦岭生态文明之歌的《生态秦岭动物趣》,作为其锤炼语言艺术、追求个性风格的生动例证。

一.趣味性:生动晓畅,诙谐幽默

作为第一批向中国引入科幻概念的知识分子,鲁迅曾在《〈月界旅行〉辨言》中谈到:“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也。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虽则析理谈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鲁迅主张借助披着艺术外衣的小说,增强科学作品的趣味性,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要想把严谨、机械、冰冷的科学生物知识输入读者脑海,只有将科学语言加工为生动、幽默、接地气的趣味性语言,才能提供给读者易于消化吸收的养料。在《生态秦岭动物趣》中,白忠德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库链接专业性概念,用通俗可读的审美追求强化科学知识的亲和力,用趣味性的语言打通了与读者亲密接触的路径。

1.使用熟语、网络流行语

在书中,白忠德使用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熟语和密切贴合时代潮流的网络流行语,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的秦岭故事。

(1)自打这儿“出土”了世界首只棕色熊猫丹丹,其知名度像芝麻开花一节一节地高起来。(《集群式生活》)

(2)豺鞋底抹油开溜了——豺的聪明就在于从不做引火烧身的事。(《黑熊把人逼上树》)

熟语作为一种民间语言载体,主要包括歇后语、谚语、格言和惯用语,内容轻松诙谐,形式丰富多彩,寓意简明、凝炼、深刻,反映着社会经验、自然规律,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精髓。所举例子中,“芝麻开花——节节高”指熊猫丹丹的知名度逐步提升扩大;“鞋底抹油——溜了”将豺拟人化,指豺遇到危险会自己逃走的丛林生存法则,非常贴切。

(3)四川亚种,洋气富贵,吃得好,住得好,生病有人看,性生活有人帮,坐月子有人伺候,像极了“富二代”。(《秦岭亚种PK四川亚种》)

(4)“猴群不相信眼泪,力量才有第一发言权。”(《猴子王国》)

白忠德在市场化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下做出了实利化生存选择和积极的营销策略,用时髦、赶新潮的流行词点缀语句,使得读者读来新奇有趣。“富二代”“自拍”“猴群(生活)不相信眼泪”等都是近些年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流行语,书中分别指四川亚种熊猫生活舒适优越的生活状态、猴群强者为尊的种群规则。书中标题也可见作者在语言趣味性上下的功夫,如《秦岭亚种PK四川亚种》《人蛇大战朱鹮殇》《大话熊猫》等文章标题运用了“pk”“哥斯拉大战金刚”“大话西游”等网络热门词汇、电影标题,时代气息浓厚,趣味性强,有利激发读者兴趣,扩大科普知识传播面。

2.选用方言

白忠德出生和长期生活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属于陕南方言区,在地域历史文化浸润下形成了多样复杂、“亦秦亦蜀,亦巴亦楚”的地方语言。白忠德一系列作品都銘刻着方言不可磨灭的印痕,《生态秦岭动物趣》亦然,他在创作中融入地方性的口语、措辞、言谈,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裁剪、扩充,剔除掉晦涩难懂的部分,保留其生活化场景的词汇,在乡土气息浓郁的家园书写中呈现了陕南朴拙、鲜活、有趣的地域语言风貌。

(5)“今年喜庆得很,鹮鹮又在我家旁边的树上趴窝了,也不知能抱窝出几个仔仔……”“前两天后晌,正在院坝晒暖暖,突然听得朱鹮的叫声不对,抬头一望,妈呀,空里一只鹞子在欺负朱鹮呢,眼看撵上了,我和老伴紧打紧吆喝,才把那死鬼吓跑了。稀乎把鹮鹮累日踏咧,扑棱棱到对过那棵树上,半天没动弹……”(《华阳相会见朱鹮》)

“趴窝”“抱窝”可以理解为朱鹮“伏在窝里下蛋”“孵蛋”,“晒暖暖”“紧打紧”“稀乎”可理解为“晒太阳”“赶紧地、匆忙地”“差一点”,土话如水般自然流露出来,有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日常对话、有的是作者描绘场景的生动表达,加上一些“妈呀”“呢”“咧”“吧”等语气词,以拉家常的语气,还原了一种真实现场的温情,充溢着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之情。这些方言的使用营造了一种具有陕南地域色彩、地域情调的环境氛围,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从中能听到亲切的调子、咂摸出熟悉的味儿。

3.巧用常规修辞

书中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借代等常规修辞手法琳琅满目,既闪烁着诗意的审美特质,又能形象细腻生动地表现语言肌体,富有趣味性。白忠德借助这些手法形象生动、深入浅入地阐释对象,在深沉的现实忧思中表现自然科学知识,在天人合一的家园情怀中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6)这个被民间称为“红鹤”的鸟儿,一袭嫩白,点染几点丹朱,柔若无骨,清丽曼妙,生就仙风神韵。头顶一抹丹红,两颊、腿、爪朱红色;喙细长而末段下弯,黑褐色,尖头竟为红色;翅膀像是白面红里的被子,翅上羽毛红色,翅下粉红色;腿是红得惹眼,细细长长的,像个竹棍棍。它们优雅地散步,优雅地飞翔,优雅地聊天,优雅地休憩,它们的一切,都是优雅的。(《鸟中大熊猫》)

白忠德以较高艺术标杆要求自己,在兼顾可读性与形象性的基础上真诚地求索和发掘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细腻妥帖、摇曳生姿。(6)是典型例子,作者综合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浓墨重彩地“绘画”朱鹮:用拟人的手法将朱鹮人格化,称朱鹮如佳人般有清丽曼妙的身形,如雅士般有仙风神韵的气度,赋予了朱鹮以人的思想情感;用比喻的手法写朱鹮的翅膀像被子、腿像细竹棍,形象地描摹出了朱鹮的外形特点;连用四个“优雅”的排比句式突出朱鹮日常行为之美,在强烈的气势中增强了赞朱鹮、爱朱鹮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在众多色彩的渲染下,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安排视觉布局,让朱鹮在纸上活起来,亮起来,获得了逼真如画的造型效果。

文中还将使用了借代手法,将人类名字作为借体冠在作为本体的动物头上。熊猫被冠以“和尚”“友好使者”“特务”“独行侠”“参赛者”“啦啦队”等十几个人性化的名字,在通俗易懂中产生了幽默生动的效果;金丝猴被称为“大龄青年”“帝王”“家长”“贵客”等;朱鹮是“天使”“冷美人”“精灵”;还有“感情骗子”、“花心大萝卜”的鸳鸯、“歌唱家”画眉、“邪恶之徒”豺狼,各种借代指称的花名形象鲜明,诙谐滑稽,妙趣横生,惹人发笑。

二.变异性:活用词汇,变中求奇

语言学家郑远汉首次正式提出“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的概念,并阐释其内涵:“严格遵守汉语语音规范、词汇(包括语义)规范、语法规范以及语体规范,在这个基础上的修辞活动就是规范性修辞。有意‘违背上述规范的,为的是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这样的修辞活动就是变异性修辞。”相较于“规范修辞”,“变异修辞”看似不符合应用习惯、书写规则、逻辑表达模式,却在遵守修辞规律的内核上做出了新的突破,打破了常规表达模式,给读者造成强烈的陌生化审美感受。

在《生态秦岭动物趣》中,白忠德重视运用变异修辞,在词语上做足了“变异场”功夫:在符合语法规范的词海框架下,苦心经营,斟酌字句,挑选出超出常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词语点缀文本,让词与词巧妙组合,碰撞出奇特的火花,生发出悠长的韵味,造成强烈的阅读效果。这种词语超常搭配具体而言可分为三种情况:

1.主谓结构超常搭配,即主语与谓语的搭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突破了常规逻辑关系和语义内容的语言变异形式。

(7)它们的身份地位尊贵得很啊。好比喜马拉雅山,往那一站,所有的山都自觉蹲下去了。(《自知之明》)

(8)暮色从谷底往山头洇上来,炊烟也赶起热闹,稀稀疏疏的乳白色,缭绕了一阵。(《大古坪朱鹮天使》)

(9)俄罗斯著名的交际花,浑身珠光宝气,搽脂抹粉,描眉打鬓,脸颊鲜嫩。(《洛克安娜金丝猴》)

“蹲”本意是指“两腿弯曲如坐,臀部不着地”,作为谓语常常与有生命体征的人和动物等名词主语进行搭配,表示一种行为姿势,例句原文却将“山”和“蹲”搭配组合,显然不符合语用习惯,却显示了作者精心布置的别有用心——一个精妙的“蹲”写活了山相形见绌时的矮小,衬托出喜马拉雅山之雄伟高大,并以此类比朱鹮身份地位之高,构思巧妙,令人不由赞叹;在这种拟人化的主谓结构超常搭配中,“炊烟”也有如活物,缭绕于村庄像在热闹赶集;这两例所举是物异化为人,同理,人也能异变成物,带给读者陌生化的表达效果。“鲜嫩”表示新鲜而娇嫩,味美易咀嚼,常和果蔬搭配,此处洛克安娜夫人被异化为植物,生动地表现了夫人的年轻、水灵、娇艳。

2.偏正结构超常搭配,即定语或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突破了常规逻辑关系和语义内容的语言变异形式。书中较多地体现了“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量词+名词”的定中结构超常搭配。

(10)它走地很慢很慢,抓紧时间享受着慷慨的阳光。(《超级萌宝》)

(11)获胜的公羚牛,发出一声长长的吼叫,刮破翠绿色的空气,忘情地投入爱河,进行了一次排山倒海般的爬跨。(《为“爱”决斗》)

(12)它们不時发出醇厚悠长的鸣声。(《金鸡求援》)

定语“慷慨的”意指“不吝惜的”,此处搭配中心语“阳光”,违背了人们惯常的语用习惯,以新颖性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午后阳光的明媚灿烂;“碧绿”是颜色形容词,意指像“翡翠那样的绿色”,作者用来搭配无色无味的空气,似乎空气都被植物的汁液沁绿,突出山林植被的茂密,展现出自然勃勃的生机。(13)“醇厚”意为“纯正浓厚”,多形容酒味,这里由听觉联想到味觉,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凸显了鸟鸣的声音嘹亮悠长,带给人新奇的感受。

(13)熊猫虽说是在进化过程中改食性为素食主义者,可历史的胎记却是改不了的,好比乌鸡是乌到骨子里的。(《竹林隐士“大胃王”》

(14)那只朱鹮幼鸟已是奄奄一息,眼睛无力地忽闪,身子微微地晃动,生命之灯即将熄灭。(《育儿经》)

(15)谁知,它俩的爱情之船,遇上了风浪,被掀翻了。(《鸟类君子》)

“名+名”形式的词语搭配变异常用“的”“之”连接,构成一种隐喻关系,可以将“的”“之”替换为“像”“如”之类的比喻词,构成明喻。例句中,“历史的胎记”“生命之灯”“爱情之船”均可以将连接词“的”“之”替换为“像”“如”之类的比喻标志词,“历史像(如)胎记”“生命像(如)灯”“爱情像(如)船”,将抽象名词和具体实物连接起来,构成了变异搭配。

(16)我们看到了头顶那坨大红,看到了尾羽闪耀着的朱红。(《大古坪朱鹮天使》)

(17)半山腰升腾浮动着长长的一带云雾。(《秦岭听鸟》)

这两个例子属于数量词变异搭配,在书中数量很少。为了描述朱鹮头顶醒目的红色头冠,作者没有用量词“片”,而是用了意为“堆,团”的量词“坨”,在超常规的搭配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红冠之鲜艳、突出;“带”逼真地写出了云雾的如飘带般缥缈、纤细、轻盈,表现了云雾富有感染力的视觉之美,展现了作者巧思中的语言表现力。

3.动宾结构超常搭配,即主语与谓语的搭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突破了常规逻辑关系和语义内容的语言变异形式。

(18)它们齐聚秦岭,2011年先是亮相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入住世园会四宝馆,攒足了眼球。(《秦岭的动物朋友》)

(19)保护站王站长正站在院长,端个杯子喝茶,他已逮住了我们的话。

(20)山间乱石头堆叠,青石绣着浅黄的苔藓,石间散着落叶,一枝瘦瘦的竹子斜伸,秋日的阳光柔柔的,明媚了整个秦岭。(《超级萌宝》)

作者在动词的选派上很有眼光。“攒”意为积蓄、储蓄,作者选择了它和宾语“眼球”进行搭配,猛地一看出人意料,仔细一想,这个夸张的词汇却生动阐释了“秦岭四宝”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现象,突出了“秦岭四宝”的巨大吸引力,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奇感;“逮”“话”、“绣”“青苔”也都是动宾结构的变异修辞——作者巧妙抓住了主语王站长灵敏地听到作者一行人谈话的瞬间感受,将意为“捕、捉”的“逮”字与作为宾语的抽象名词“话”连用,仿佛“话”是某个有生命的动物被抓住了,带给人超常的新奇感;“绣”字指用彩色丝线在绸、布上面做成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行为,在文中作者摆脱自动化语言模式,用了一个鲜活的“绣”字,将青石上生长着苔藓的形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在动宾结构的超常搭配中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新奇阅读效果。

三.音乐美:流转起伏,朗朗上口

文学语言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之说古而有之,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指出理想作品应“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腆,佩之则芬芳”[4]491,其中“听之则丝簧”道出了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节奏、音韵、旋律、曲式等不同音乐形式可以共振思想内容,营造有形有色有声的艺术氛围,传达令人陶醉的听觉之美。重视字句的声音,将音韵节奏视为影响文章格调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白忠德散文语言的审美追求。在《生態秦岭动物趣》中,白忠德通过富有个人特色的语句语感、表达习惯赋予语言音乐性,在文中穿插了许多具有音乐美的文学语言,体现为以下三点:

1.长短句参差有致。韩愈论文气“气盛言宜”。具体讲,作家在发言著述时,“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6]134其中“言之长短”,即长句与短句的配合,“声之高下”,即声调的抑扬。句子长短不同,声音节奏也有差异。长句绵细舒缓,语意丰富,节奏纡徐从容;短句活泼灵动,语意简洁,节奏铿锵有力。两者搭配,使得句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在和谐的音韵中激起了美的水花。白忠德极力反对使用一长串的欧式化句子,提倡文章要恰当地选择长短句,使在词语的一张一弛中延展语言表现力,让读者无论是阅读还是倾听都感到悠扬动人。

《大古坪朱鹮天使》记叙白忠德在大古坪见到朱鹮的过程,诗意蹁跹地绘制了一幅“夕阳晚霞”的壮美图画:“太阳落山前点起一把火,燃烧了西边的云,红彤彤的,时而峰峦相叠,时而波涛奔涌,时而飞象走鹰。山山梁梁,沟沟壑壑,村巷行人,鸡狗牛羊,全被镀上一层金色。”在作者眼中,云霞又幻化成了“羚牛”“煤球”“猴子”“老人拉车”的景象。白忠德用文白杂糅的四字句、六字句等字数相近和对仗的句子,摹形状,画场景,绘色彩,写动作,接二连三,吐势如虹,形成一种强烈而急促的节奏。长短句的描写句式如犬牙交错,参差有致,似瀑布出山,情势溢出,融错落跳荡的声音层于目酣神醉的画面层中,让读者达到一种美的感官享受。

2.动词一气浑成。作者在实词虚词的选择上坚持汉语传统,多用动词,拒绝西方欧式句,少用形容词、副词,几乎不用连词。这个特点在当代作家中几成特例。

(21)鸟儿的鸣声,表达复杂的情感,传递独特的信息,引伴、结群、转移、隐蔽、觅食、营巢、报警、进攻、歌咏、求爱、高兴、烦恼、惊恐……(《秦岭听鸟》)

(22)呼声、叫声、号声响成一团,沸腾了山谷,惊飞了鸟儿。哨猴领先,母猴抱着小猴居中,公猴断后,扶老携幼,呼朋引伴,蜂拥而去,攀跃如飞。(《秦岭金丝猴乐园》)

动词是衡量作家语言驾驭能力的重要标尺,作家常常连用一系列动词描摹物态、连续画面、演进情节,在形神兼备中制造一种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艺术表达效果。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感官上的动词,如视觉上的走爬、跑跳、飞跃,听觉上的啸叫、呼喊、歌唱等,传神描述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和其他秦岭伴生动物繁衍、生存、死亡的具体行为活动,展现出秦岭生态物种处于动态中的蓬勃生命力。所举例子中,各式各样的鸟鸣声传递出复杂的信息,大量动词有序排列,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听觉动词和视觉动词一气呵成,展现出了金丝猴响亮热闹的声音和灵活矫健的身姿,在“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实在”的境地里,组成密集鼓点,一下下敲击在读者心上,造成交响乐般的强烈音乐效果,使人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染力。

3.叠字悦耳动听。

叠字是弹奏语言音乐美的琴键。《生态秦岭动物趣》中使用单音词或双音词增加相同音节,使词形连绵套叠,达到音响的和谐统一。作为一部以动物为主题的生态科普读物,文中必不可少的有对大自然声音的摹写,如金丝猴“喔——喔喔”“呼哈——呼哈”,朱鹮“啊——啊——”,羚牛“梆——梆——梆——”,大山雀“嗞嗞呱——嗞嗞呱”,灰胸竹鸡“呱呱咕——呱呱咕——”等大量拟声词的复叠,还有一类具有突出特点的是描写性句子中形容词、动词的重叠。

描写性句子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为:

(23)它稍稍打扮了一下,穿着黑白装,白处似雪,黑处如墨,身子胖胖的,头颅大大的,额头鼓鼓的,脸颊圆圆的,腿儿短短的,迈着可爱的内八字。(《超级萌宝》)

(24)枝头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状似小喇叭的花朵,漫卷着一片片淡紫色的轻云。(《人鸟情》)

(25)朱鹮的情爱之路也是波波折折。(《情爱之路非寻常》)

这些形容词以AA、ABCABC、AABB等重叠形式增加音乐效果。“胖胖”“大大”“鼓鼓”“圆圆”“短短”等词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熊猫的外形特点,突出了熊猫的活泼可人、憨态可掬。“一嘟噜一嘟噜”“一片片”等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形象地表现出泡桐花盛开得热闹繁盛,点染了秦岭多姿的风光;“波波折折”属于作者的独特创造,将“波折”叠加延长声音感官,突出了朱鹮求爱之难,丰富了语言的表现效果。

描写性句子中动词的重叠:

(26)啄木鸟知道虫子开始冒头,顾不上谈恋爱,桦树上瞅瞅,柳树上盯盯,尽职尽责,尽显医者本色,顺便尝尝美味(《猴群抢仔》)

(27)它们呼朋引伴,拖儿带女,在丛林间飞跃跳荡,谈谈情,说说爱,尊尊老,抚抚小,尽享一个个大家族的和睦兴旺。(《猴群抢仔》)

(28)这个夜晚,我们蹑手蹑脚地在林间穿行。(《夜探猴寨》)

文中出现的大多动词是实义动词,重复、叠加时表现AA、AAB、ABAC等形式。一方面,它们形象地将观察者眼中秦岭动物的复杂情态、行为特征反映给读者,使得啄木鸟捉虫捕食的惬意、金丝猴家族的活跃、探访者观看猴寨的小心翼翼跃然纸上,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同观影;另外一方面,大量重叠动词镶嵌在长长短短的叙事语言中,相同的音节连绵反复,如同艺术家演奏着的一支旋律轻快、活泼的乐曲,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综上所述,《生态秦岭动物趣》的语言既在“走路”,又在“跳舞”——或直白浅显,或机智俏皮,或文雅轻灵,既生活化又彰显地域性,既凸显时代特色又飘扬着文学诗意。白忠德是一个语言意识极强的作家,在书中孜孜不倦地开掘语言矿藏,用独特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趣味磨砺语言的光彩质感,营造出趣味性、音乐美、变异性兼具的诗性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富有时代气息、蕴含审美情趣的秦岭生态和谐画面,昭示出中国生态散文语言的又一开掘向度,其蕴含的文学审美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何立伟等.关于文学语言的对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冯广义.变异修辞学修订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南朝)刘勰.文心雕龙[M].王志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5]韩愈.韩愈散文选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白忠德.生态秦岭动物趣[M].西安:西安出版社,2021.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美变异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30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童话语言特色分析
未来英才(2016年23期)2017-03-01 00:08:28
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求知导刊(2016年3期)2016-04-21 17:50:42
浅议走出初中古诗教学“窠臼”的有效途径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5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