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效机制

2023-05-26 23:09秦洪卫杨立群
科技智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

秦洪卫 杨立群

摘  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一批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也需要一批具有重要支撑能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长效机制,是持续有效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实践,为我国各地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思路、路径和模式借鉴,应在“赶考”中做好“补考”,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F2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5.07

一、研究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11年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专精特新”即指“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这是国家政策文件中首次明确解析“专精特新”的内涵。“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打造“拳头产品”,既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开拓者,也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主要践行者。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專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立足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快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供应链是我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维护其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其最鲜明的特色[1]。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成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全年营收3.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约11个百分点;全年利润总额超3800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超10%,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高约4个百分点。

(二)多重政策利好精准发力,助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201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此后,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引导、鼓励各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例如,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7月,工信部等国家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完善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截至2022年底,工信部先后发布四批合计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1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未来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和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下半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实招实策为中小企业“护航”。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大培育力度。一系列政策利好精准发力,有效助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二、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主营业务突出、专业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2]近年来,我国各地顺应大势,守正出新,将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专精特新”评定政策不够细化、培育总数相对偏少、借力资本市场不足、奖补政策不聚焦、扶持政策单一、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培育高价值专利能力匮乏[3]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原因:其一,宣传引导与有关各方合力不到位。企业对评定标准、扶持政策认识不足;各地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视程度不一,工作联动不够紧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其二,扶持政策与直接融资结合不紧密。现有金融扶持政策侧重发挥银行等间接融资作用,对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运用政策引导和激励偏少;引导投资机构支持企业政策不足。其三,梯次培育与资本市场对接不完备。资本市场分层服务与梯度培育尚不完全匹配。其四,融通发展与资源整合不协同。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实施还不够优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造的产业链生态环境还不够优化,协调跨界和产业协作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三、以长效机制构建,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一整套政策体系,不是零敲碎打;是长期战略,不是临时策略。加快构建完善的长效机制,是持续有效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实践,为我国各地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思路、路径和模式借鉴,应在“赶考”中做好“补考”,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构建组织协调机制

其一,强化组织领导。借鉴长三角地区经验,各省应建立省级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建设区域型、行业型和企业型“专精特新”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省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接。构建政企恳谈机制,充分发挥商会、企业联合会促进政企沟通的优势作用,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形成“问题收集—协调落实—动态反馈”的良性互动,全力打造“党政部门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的亲清政企关系。打造区域产业链链长、链主制,链长由区内主要领导担任,链主由区内龙头企业担任,负责组织协调所负责集群的相应产业链发展工作,推进跨界融合互动,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改善信息不对称状态,推动产业生态系统建设。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督查服务专员,实施精准的政策解读、产业引导、信息交流、政策兑现、项目审批、人才服务等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其二,强化宏观布局。归并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制造型企业专项发展计划,构建科学的中小制造企业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审标准和奖补政策。鼓励各地政府尝试摸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由省级单位逐步筛选并确定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然后由各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地制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的准入门槛和评价标准取值。此外,各级政府应整合各类中小企业鼓励奖项,建立相应的省地两级专项预算,依据科学公正的评价结果落实并及时发放优秀“专精特新”企业奖补资金,在重视科技创业孵化企业同时,探索建设“专精特新”中小制造企业产业园。

其三,构建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归并各类省、市、县(区)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扶持大型网络公司建立省级统一的创新协作服务平台,将产学研各领域都归口到创新协作服务平台上[4],为发展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累准确的企业数据资料,推进开放性协同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联合会,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结合第三方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平台,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惠企政策直通车、创业辅导、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协会及服务示范平台等载体在政策宣传对接、企业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定期通报交流企业培育及挂牌上市工作进展,增强培育发展合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量提质、上市发展。

(二)构建内生动力机制

其一,更新观念理念。改变以规模论英雄的政策导向,从鼓励中小企业做大的思想,转向做细、做精、做深、做出特色。从看重营收、税收等硬性指标,转向更侧重于市场占有率等代表性的指标。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贡献的宣传,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国民待遇。政府应从被动上门服务变为主动的服务,发挥政府“政策计算器“的功能,对企业进行智能化的政策匹配,了解企业对政策的需求,主动告诉企业可以申报什么政策,可以享有哪些优惠,而不是企业来做申报。采取专题培训、参访交流、典型案例等形式,提升企业家对“专精特新”时代意义的理解,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新发展机遇,搭建完善创新发展机制和体系,加快高质量发展。

其二,提升中小企业参与评选热情。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宣传推介,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注重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其三,引导中小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5]、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发挥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中小企業通过新型连锁经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方式,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开展“专精特新”系列新技术新成产品发布,搭建新技术成果转移交易平台,助推中小企业新技术新成果加快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数字化服务商,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创新升级。

(三)构建融通协同发展机制

其一,强化全产业链、全要素、全周期政策支撑。应从简单的财政补贴改为产业链支持,政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造全产业链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在条件比较优异的地方建设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集群;从技术要素、市场、制度或管理等全面支撑扶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支持,不仅在供给侧提供技术攻关,还应强化市场支持和管理辅导;产业政策不仅强化前半段的技术创新支持,还应支持后半段的市场创新。

其二,以链长、链主制打造富有地方产业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产业群。发挥区域产业链链长、链主组织优势,深化大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打造富有地方产业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集群化发展催生新活力。构建国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设备共享、产能共享、技术共享等模式,形成融合的数字化创新产业链产业群。推广在中小创新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做法,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建立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的资源整合和创新协同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在产业群和产业链中找准位置,发挥分工角色;推动国有大企业市场利用中小企业的专利,提高创新研发的效率;加强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互动,创造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和分工的机会。

其三,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和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可借鉴福建经验,依托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加大本省采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5],促进一大批配套、协作中小企业发展。省、市、县(区)财政可依据龙头企业协作配套销售额或委托加工费、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加工产值或加工费的一定比例,分别给予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相应补助。

其四,协同推进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发展[6]。可借鉴福建经验,推进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手拉手”抱团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培育大而强的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生产,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按照龙头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标准组织生产,积极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可借鉴重庆经验,推广应用重点采购目录,促进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形式带动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或配套体系。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产品目录库,召开配套采购对接活动,分行业、分专题组织企业参加采购对接。可借鉴安徽经验,在摸清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供需配套对接的基础上,对为本地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的本地中小企业,实行名录库动态管理,定期召开配套产品信息发布会,对名录库内企业申报产业政策技改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提升设备购置金额补助标准。

(四)构建配套保障机制

其一,构建梯度发展体系。加快培育形成由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组成的中小企业梯度发展体系[7],做到“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8],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筛选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将其纳入储备库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工作,积极动员符合“专精特新”标准的企业申报入库,做到应入尽入,并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指导、培育和支持。做好对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提升工作,统筹政府政策资源和社会化服务力量,加大对处于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基础环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尽快成长为“小巨人”企业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好优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典型示范宣传工作,深入分析总结部分技术、管理、运营较好的“小巨人”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作为案例向全省推广学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其二,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可借鉴重庆经验,在现有的“专精特新”培育库的基础上,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建立升级库,制定培育扶植制度,实施跟踪辅导、帮助解决困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构建及时反馈机制,收集企业问题和政策诉求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可借鉴浙江经验,以“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深化数字引领,除了做好常规评价工作外,对企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研发投入等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实施数字化筛选与过滤,使培育“有的放矢”。

其三,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非对称支持政策。可借鉴苏州经验,创新融资制度,改变财政补贴为信贷和资本市场补贴。由地方出资建设可以为中小企业承担创新风险的信贷资金池。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分层级建立相应规模的抵押资金池,克服“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推动劳动、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通过建立科学评估体系,让企业家的身价和信誉能变成财富,企业家可以用身价和信誉来作为银行授信额度的依据。可借鉴江西、天津等地经验,工信部门联合融担公司推出纯信用、免抵押、低利率的融资信贷产品,采取企业申请、市县初审、省市审核推荐、银行独立审批、担保公司见贷即保的业务流程,解决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上市辅导,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新三板、中小板、科创板上市,打造“专精特新”上市板块,有效促进直接融资。可借鉴北京经验,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券,补助中小企业购买入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上的专业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服务商收取企业的服务券后,向承办单位申请核实兑现,有效发挥政府财政资金作用,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和上规升级。可借鉴海南经验,在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定期召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会,为中小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畅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投资。可借鉴上海经验,发展科技贷款,建立科技信贷产品体系,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联合地区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正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可借鉴宁波经验,保障“专精特新”工业用地。对小微企业开展评价,评价结果与工业用地配置挂钩,切实保障亩均产出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精特新”小微工业企业的用地。在域内龙头企业旁建设配套产业链园、特色小微企业园,建造面积不等、可以独立分割的标准化小厂房,保本甚至让利出租或者出售给“专精特新”小微工业企业,让小微企业“进得起、留得住、发展得好”。可借鉴济南经验,加大产销衔接服务力度,加大政府采购扶持力度,积极推广首购首用政策,优先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纳入产品目录,细化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降低投标成本、优先采购等支持措施,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五)构建人才支撑机制

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构建人才支撑机制。可借鉴德国经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将现代职业教育与“学徒”模式结合,以“技能工艺培训+理论文化教育”为基础,形成有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可借鉴福建经验,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增强企业家转型升级的理念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组建“企业家讲师团”,创新“请企业家培训企业家”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家人才资源宝库,请本土优秀企业家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并将培训课堂设在企业车间一线,发挥优秀企业家的经验智慧和“传帮带”作用,通过精心策划举办巡回宣讲、名家讲坛、实战研修班等系列活动,把优秀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前瞻意识、战略思维、先进理念、丰富阅历、实践经验传授分享给更多企业,推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借鉴广东经验,保障企业人才“医住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管提供优质便捷的就医预约服务,享受公立医院预约就医绿色通道;将专精特新“小巨人”纳入人才安居重点企业名录,为其高管、骨干提供住房保障;强化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子女教育保障入学,根据企业级别,对区域内企业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办或民办优质教育入学指标。可借鉴上海经验,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便利企业获取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信息,鼓励引进“候鸟式”人才;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校园,现场与高校毕业生进行对接,畅通中小企业招才引智的信息渠道,解决企业人才匮乏、用工难的问题。可借鉴云南经验,所有专项都向科技型企业人才開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精简下放高级职称审批权、增人计划卡等人才审批权。健全科技人才双向兼职办法,鼓励中小企业设立“创新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可借鉴济南经验,加强产业人才培训与赋能平台建设,开展省市级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实训基地认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省内高校联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大力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依托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通业务、精技术、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可借鉴重庆经验,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训。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智能化制造业企业,采用委托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等联合培养方式[8],开展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和经理研修,强化培训的实战性和前沿性,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献:

[1] 刘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J].中国中小企业,2021(09):6.

[2] 朱巍,兰定成,黄倩.科技企业培育梯次设计与对策研究—基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启示[J].科技智囊,2021(12):52-59.

[3] 朱楠.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分析[J].科技智囊,2022(07):30-33.

[4] 徐天舒,陈柳.引导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J].群众,2019(10):25-26.

[5] 林江.培育和扶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J].人民论坛,2021(31):58-63.

[6] 张春嫄.加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22-03-14(02).

[7] 高焕威,薛玉东.专精特新“小巨人” 释放发展“大能量”[N].中国商报,2021-08-26(06).

[8] 詹懿.以精细服务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土壤[J].当代党员,2021(19):21-22.

Abstract:“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leader of the group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long-term deep cultivation of market segmentation,strong innovation strength,high market share,master core technology,is the key link of the supply chain,it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reinforcing strong chain and solving the strangle problem.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we need not only a group of leading enterprises to lead and drive,it also needs a group of“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all giant”enterprises and“single champion”enterprises with important supporting capacity,to upgrade the industrial base,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modernization,“forging long board”and“strengthen the weak board”,and continu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und long-term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advanced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 provides the train of thought,path and model for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peed up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Key words:“Special e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ve”;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High quality;Innovation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