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视域下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23-05-26 19:16王鹏张路阳来秋伶
科技智囊 2023年5期

王鹏 张路阳 来秋伶

摘  要:北京市自2021年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回顾了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总结了目前北京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核心人才缺乏、管理体制不适应、数据要素制度不完善等突出困难。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可从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核心技术基础研究、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人才等方面发力,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关键词: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核心人才;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数字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5.04

北京市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于2021年7月率先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自2021年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发布实施方案以来,北京市全面推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取得积极进展。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安排。作为“五子”联动中的一子,数字经济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对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关键支撑作用。2023年1月1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實施,标志着首都数字经济迈入发展新阶段,护航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高水平建设。

一、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下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回顾

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标杆引领工程、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等方面都卓有成效。北京市根据各区发展路径和资源禀赋,探索不同城区的数字经济特色发展路径;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构建智慧城市平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标杆引领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北京市自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来,提出率先实施一批标杆工程,建成有力彰显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设施、标志性系统、标志性机构、标志性场景、标志性产品和标志性服务。目前,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在建设标杆基础设施、推动创新标杆技术、打造标杆产业及完善标杆制度体系4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标杆基础设施

北京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以新基建为抓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数字城市基础底座加速建设。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简称“北京经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北京市千兆固网累计接入129.6万用户,建成5G基站7.5万个,实现五环内全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和典型场景精准覆盖;智慧城市“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采用自主创新的EUHT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专网,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60平方公里的网络覆盖;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顶级节点指挥运营中心,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和主动标识数量均居全国首位。12022年,北京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5%,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增长8.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4.6%。2

2.标杆技术

北京市聚焦“卡脖子”和前沿核心技术,建设共性技术平台,自主可控、产研一体、软硬协同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初步成型,在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RISC-V、GPU、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芯片技术不断突破。统信UOS操作系统桌面端市占率超七成;OceanBase、GoldenDB实现金融核心系统数据库国产化升级;建设国家通用软硬件适配中心,基于国产操作系统完成包括开源软件、商业软件、硬件外设在内的适配产品各千余款。6G新型空口共性技术验证平台完成搭建;北京市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自主可控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上线并迭代发布;率先建设发布全球最大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悟道3.0”实现视频生成能力。

3.标杆产业

北京市软件、集成电路等支柱产业带动数字经济稳步增长。据北京经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5年上升,2022年数字经济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6%(见图1),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23.9%(见表1)。2截至2022年10月,北京市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29%,位列全国第一;区块链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区块链高新技术企业143家,企业获得融资比重25.4%,均居全国第一。3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简称“信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三个园区全部开园,累计落地300余家企业,形成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芯片、集成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互联网3.0快速起步,培育数字人、数字空间、数字资产等新兴方向,建立朝阳数字人基地,引入80余家企业入驻。1

4.标杆制度体系

自2021年4月起,北京市统计局牵头建立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监测体系并开展统计监测;2022年5月,北京经信局印发《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努力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和创新高地。2022年6月,北京市成立国内首家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另外,北京市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措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平台经济和电竞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等细分政策措施印发实施,推动多项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出台智能网联客运巴士和无人配送车管理等多项全国首创政策,发布网络预约汽车服务数据安全要求,形成我国出行行业数据安全首份指导性文件;聚力发展互联网3.0,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及两项数字人标准。

(二)各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北京市各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选择符合自身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北京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承载区,朝阳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建设互联网3.0产业生态发展体系,深化朝阳园体制改革,挖掘新的产业发展引擎,在数字人、消费元宇宙等细分赛道领跑全市。2023年3月,朝阳区政府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信局印发的《朝阳区互联网3.0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提出,充分发挥朝阳区数字经济核心区优势,加强新赛道布局,立足国际视野,紧抓数字经济和互联网3.0发展新机遇,将朝阳区打造成为全国互联网3.0的产业高地。

作为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海淀区引领数字技术创新,推进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平台、区块链商用模型平台建设。海淀区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知名互联网公司,是全国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基地。海淀区立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聚焦“平台经济先行者、数字经济主引擎”的功能优势,着力构建“首善引领、创新驱动、智慧赋能”的网络市场治理共同体,争当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排头兵。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9%,数字经济发展对该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4

丰台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上具有空间、交通等特有优势,特别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的内在发展需求。自2022年1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丰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来,丰台区坚持赛道思维,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质,加速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产业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截至2022年9月,丰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近1.1万家,规上企业370余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712.6亿元,同比增长5.4%。5

作为北京市西部发展的核心,石景山区积极发展区域特色数字经济产业。石景山区提前布局虚拟现实产业,建设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目前园区整体入驻率已接近九成,并且80%都是VR、AR类企业。2023年,石景山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二期,正式开启动工,石景山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建设迎来新突破。

西城区集聚了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各类金融行业协会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业的支柱地位和贡献突出。2022年,西城区的金融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种类进一步丰富,金融街论坛等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集聚,领跑北京市数字金融。自2022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以来,西城区明确了数字经济为区域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率先发布了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进新基建、新场景建设,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实施了一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东城区聚焦数字文旅、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坚持以文化为底色、以金融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2022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打造具有东城特色、充满活力,体现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数字经济发展新体系。东城区充分发挥中关村东城园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新资源集聚作用,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实施数字内容精品工程,助推“文化金三角”建设,形成由“文旅+科技”“文旅+数字”共创构建的“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圈。

作为北京市的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聚焦数字经济新赛道,打造元宇宙应用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和网络安全赛道。自2021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来,副中心累计发布应用场景清单27项,科技创新功能不断提升。2022年通州区新增落地元宇宙企业63家,元宇宙生态链企业布局数量大大增加,落地建成一批“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6

作为新兴经济开发区,大兴经济开发区紧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发挥北京市科技创新资源和高精尖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以数字文化、数字健康、数字智造、数字技术为主导的“一区四园”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为重点的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2022年8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房山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提出,积极打造新型储能示范区,加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同时,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房山区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文旅各业态智慧化建设。

(三)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1.“七通一平”建设

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持续夯实,“七通一平”加快建设布局。7“一感”方面,感知台账、感知视图库、感知算法中心等感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京市水务局等部门以及西城等地前端感知能力建设增强;“一云”总体规划及统一的监管平台落地,服务云节点承载1200余个政务系统稳定运行,信创云节点支撑70家单位240余个系统上线运行;“一网”5G基站建设进度提前完成,超前布局6G技术,EUHT专网覆盖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推进电子政务网络BOT协议到期处置、谋划北京市无线专网技术升级;“一图”实现统一底图数据整合,完成统一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市50多个部门210多个应用系统提供地理空間支撑服务,接口服务访问量超过7亿次;“一码”方面,完成统一身份标识系统、城市二维码管控和服务核心功能搭建,支撑企业综合监管动态二维码、药店发码等应用,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开展“楼宇二维码”应用试点;“一库”推进空间计算操作系统2.0暨海淀百万平方米试点工作,完成城市脉搏、园区脉搏场景建设,市级目录区块链系统2.0版本上线运行,政务区块链支撑平台试运行;“一算”印发实施细则并建立市区两级数据中心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全市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建设布局,推动海淀区、朝阳区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工程,完成副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建设;“一平台”为16个部门的32个应用提供多租户服务,汇聚50余个市级部门4万余个数据项、380多亿条政务数据,支撑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监测等160余项应用场景。3

2.数字治理

政务服务方面,北京市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统筹各类公共设施服务,以智慧应用助力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一网通办”完成出生、教育、就业、医疗等20个市级“一件事”场景建设。综合监管试点场景已在前期餐饮、物流等10个试点基础上扩充至药店、超市等30余个场景。3“一网统管”正在推进地下管线防护、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燃气用户安全管理、建筑垃圾全流程管理、智能化供热等场景建设。“一网慧治”不断拓展,城管、疫情防控等领域决策平台加速建设,朝阳、海淀、昌平、副中心等区域大脑持续推进。

3.数字成果产业化

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前沿技术研发注重多平台协同,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与行业、场景应用适配,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制定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方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发布全球首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实现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中间产品推广应用;同时积极探索搭建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库或知识生产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企业数据对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与百度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等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布局产业生态;与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联合研发实验中心,开展商用芯片及云平台研发;与医疗、搜索引擎、金融机构等行业用户联合开发量子技术应用场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悟道”开放平台与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美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13个联合(开放)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数微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共建人工智能芯片联合创新平台。[1]

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视域下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北京市自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来,数字经济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突出困难。在数字技术方面,北京市核心技术与算法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数字人才方面,北京市数字人才支撑不足;在发展范式方面,北京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仍在探索;在数据应用方面,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健全。

(一)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少重大原创成果

北京市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新兴技术研发积累不足,研发集成薄弱,需要投入的研发成本高,而且受到国际专利的制约,技术创新面临很大的挑战。[2]一些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比较薄弱,高端5G芯片、高频器件等核心元件、AMOLED面板生产所用的蒸镀设备和曝光设备尚未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系统领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碎片化严重,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能力不够强,稳定性、成熟度以及产品化、工程化方面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面向超精密加工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等基礎软件性能有待提高;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3]

(二)人才资源供需不匹配,数字经济人才支撑不足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数字经济人才作支撑。当前,北京市在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进、培养、留用及转化等关键环节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数字人才的供需不匹配,数字经济领域需要同时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但这类人才供给不足。数字经济企业的高薪、高福利、高期权等吸引人才的手段,也对传统产业的人才流失造成了一定影响,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人才良性互动局面尚未形成。另一方面,人才“培育、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的政策保障体系协同性不强,高层次平台载体集聚能力不足,数字人才在京生活成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部分数字人才留京的压力,造成了数字人才外流的现象。

(三)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传统发展范式亟须改变

传统发展范式和惯性路径转变也是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难点。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自由职业者和自媒体、平台企业,原有产业升级改造、独立的产业门类不断涌现。同时,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经济组织、产业结构、分工方式、生产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革。然而,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惯性路径仍然存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跨界合作,但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够深入,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合作模式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但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策制定机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

(四)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数据应用存在难题

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数据,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当前,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数据使用和权益不清晰、数据垄断、不正当竞争、数据泄露风险、数据应用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数据价值潜力的充分释放。一方面,数据权属不清晰、数据垄断、数据资产定价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数据的交易和流通。数据泄露、数据滥用、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则使数字经济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4],围绕数据安全在保护对象、具体手段、宽严程度等方面,各方还存在分歧。另一方面,我国在数据资源化阶段初步形成了产业和应用体系,但仍面临可用数据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数据资源化、资产化仍然是数据应用方面的难题。

三、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视域下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展望

北京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数字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引领者和创新者。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发展战略下,北京市应立足新发展格局,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总体布局

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来,多措并举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北京市立足新发展格局,提出“五子”联动的新发展格局,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与其他“四子”紧密关联,相互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于202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为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标杆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也标志着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下一阶段,北京市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索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模式,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一是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和数据原生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率先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区,持续高水平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三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一区一品”新格局。

(二)具体实施思路

1.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数字产业集群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推动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和应用,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并探索面向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政策,加大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与服务供给。对数字经济企业给予适当的租金减免和税费减免。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科技新星计划”,并开展服务科学家创业CEO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还可以加强前沿技术项目布局工作,建立标杆企业遴选服务机制,编制发布新基建新技术新产品清单及支持指南,适度布局商业化算力中心,围绕北京市高精尖主导产业需求,加快形成重大项目群。全面推动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试点项目,北京市应培育更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更具科技与商业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不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

2.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协调机制,加强核心技术基础研究

完善市级层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协调机制,优化设立、运行、退出机制,对研发机构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与评价,完善差异化支持政策和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兼职科研人员职务成果归属管理制度,形成更多成果转化案例,建立政策协调员制度,派遣科委、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人员到新型研发机构挂职,定期上门协调处理政策梗阻难题[5],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强化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合作。加大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在支持基础前沿研究和共性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面向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政策[5]。此外,北京市应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依托北京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立体布局,积极开展顶尖突破性研究,并加强与新应用场景的无缝对接。同时,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企业和社会化资源有机结合,通过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基础研究。

3.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数据市场化流通

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一个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断解放数字生产力,发展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全面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改革需要进行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解决数据资源化难题,重点明确数据权属制度、定价制度、分配制度,推动数据资产化进程;同时,加快数据产权制度、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数据收益分配制度、数据安全治理制度四大制度建设,激发经济社会各主体的创新热情,推动合意的数据产权制度的形成和数据价值的释放[4,6]。同时,应建设规范有序、多层次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体系,确保数据要素市场正常有序规范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数据要素依据市场价格、交易规则、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应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一方面,應发挥北京市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完善京津冀数字经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数字经济研究专业人才;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科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撑[7]。另一方面,应提升人才服务,落实保障政策,吸引和留住数字经济人才。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包括了人才的职业保障和生活保障两方面。从职业保障角度,应提升数字人才服务保障能力,落实数字人才服务保障措施。从生活保障角度,应从医疗保障、子女教育、住房保障、落户问题等方面为数字人才解决在京生活问题,完善人才安置政策。

注释:

1. 数据来源: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办公室,《多措并举精谋划 紧抓机遇竖标杆 数字经济量质双升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网址:http://jxj.beijing.gov.cn/jxdt/gzdt/202301/t20230118_2903468.html)。

2. 数据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网址: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303/t20230321_2941262.html)。

3. 数据来源: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领导:北京将布局数字经济“一区一品”新格局》(网址: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301/t20230119_2905261.html)。

4. 数据来源: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王合生代表:“五子”联动助力海淀区高质量发展》(网址:https://zyk.bjhd.gov.cn/ywdt/hdywx/202303/t20230307_4590805.shtml)。

5. 数据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聚核心产业企业近1.1万家 数字经济成丰台“倍增计划”重要抓手》(网址: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qrd/202301/t20230105_2892129.html)。

6. 数据来源:新京报,《北京城市副中心去年共新增落地元宇宙企业63家》(网址: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7928127914535.html)。

7. 智慧城市“七通一平”:一感、一云、一网、一图、一码、一库、一算和大数据平台。

参考文献:

[1] 孙雁,刘霞,霍竹,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北京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2(16):78-84.

[2] 袁立科,韩佳伟.新兴技术发展安全风险与治理路径分析[J].科技智囊,2023(01):29-36.

[3] 罗锡文.农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19(05):16-19.

[4] 翁翕.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22(03):31-32.

[5] 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員会.支持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发展[J].北京观察,2021(04):39.

[6] 韦苇,任锦鸾,李文姬.基于国际比较的数据治理体系及优化策略[J].科技智囊,2022(07):1-7.

[7] 武义青,李涛.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综述[J].经济与管理,2022(05):39-44.

Abstract:Beijing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building a global digital economy benchmark city since it proposed to do so in 2021,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n Beijing,and summarizes the outstanding difficulties,such as insuffici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key technologies,lack of core talents,unadaptable management system,and imperfect data el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digital economy benchmark city in Beijing,Beijing's digital economy can be pushed into a new stage by cultivating digital industrial clusters,strengthening basic research on core technologies,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ctor market system,and cultivating and introducing digital economy talents,etc,so as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digital economy into a new stage.

Key words:Global digital economy benchmark city;Core talents;Core technology basic research;Digital industrial cl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