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念

2023-05-26 17:08冯唐
读者 2023年9期
关键词:南宗慧能佛性

暂且忘记,把能忘的东西忘到不能再忘。这是在干什么?这是为什么?如果真的可以把能忘的都忘掉,人心还剩下什么?

借用一下禅宗的概念。禅宗里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慧能和神秀,分别是南宗和北宗的创始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也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认为慧能更胜一筹。当然,神秀后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后来,人们谈论南宗和北宗的分歧时,常常会提到两个概念:无念和离念。

慧能主张“无念”,就是人的本性是念念相续,不可能念尽除却。况且此念断而他念生,依旧摆脱不了轮回。所以慧能主张的是发现作为根本的佛性,有了佛性,便可以“于念而不念”“于一切境上不染”。但神秀主张“离念”,就是使心念不起、烦恼不生,杜绝心中一切妄念,以求解脱。因为神秀认为,众生有真心、妄心,所以需要息妄修心,摆脱妄心才能找到真心。

在无念与离念上,我们多少也能看到当年慧能与神秀在菩提树和明镜台中显露的差异。无念和离念都是关于“忘”的境界,忘掉什么、实现什么。无论哪种“忘”,其本质都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修行,一种自我内心的追逐。但如果将这种“忘”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人与人之间,人们更多追求的是“苟富贵,无相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们希望不忘,希望永远把彼此装在心里。不过庄子也写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鱼儿在江湖中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当然比在干涸的地上相呴相濡、苟延残喘来得幸福。这可能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欢喜。

这背后是道家的思想,道存于世,则世人富足舒适,彼此相忘;道崩,则钩心斗角、争名夺利。只有这时,才需要圣人去拯救世人。所以,庄子认为:“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也是道家和儒家之间的分歧。

时忘。

忘我,内心有光。

忘你,万物生长。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冯唐”,〔韩〕金大炫图)

猜你喜欢
南宗慧能佛性
“佛性”的兔子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试论董其昌早期绘画的“不和谐”感
佛性青年不拂性
禅争
慧能,不识字的禅宗六祖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衢州风物志
《坛经》佛性顿悟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