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进华,杨 蛟,杨 礼,张胜国,赵 宇,周思旋
(1.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沿河 565300;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5)
山羊养殖业是贵州省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山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养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频繁引种及其产品流通,长期以来农牧民零星散养,但目前山羊养殖管理相对落后,寄生虫感染尤为常见,制约了我国养羊业经济效益。山羊寄生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常呈混合感染,且常呈隐性、消耗性感染,未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但在山羊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出现贫血、消瘦、血尿等多种临床症状,同时免疫抗病力下降,可能诱发其他疾病,严重时呈暴发性死亡[1-2]。同时还有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不仅威胁山羊、同时也对人类造成感染隐患。为了解贵州省近年来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对贵州省2000 年以来CNKI 数据库中已发表报道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贵州省山羊寄生虫感染分布情况、感染类型及防制措施,为贵州省山羊寄生虫病防控提供参考。
根据贵州省地理地貌、山羊养殖规模,采集不同23 个县市州,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况的样本,包括山羊、粪便、血清、虫体共28509 份。具体详见表1。
表1 统计文献情况
如表2~7 可知,吸虫中肝片吸虫分布最广,覆盖18 个地区,最高感染率可达51.05%,平均感染率为19.789%;其次,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大片形吸虫分布也较为广泛;广东殖盘吸虫、双叉肠锡叶吸虫、弯肠锡叶吸虫等寄生虫虽分布较小,但检出地区均有较高的感染率。线虫中,捻转血矛线虫分布最广,覆盖18 个地区,最高感染率可达50.07%,平均感染率为16.594%;蜘蛛昆虫类,疥螨、痒螨分布广泛,分别覆盖16 个和15 个地区,平均感染率均在20%以上,而山羊蠕形螨、微小牛蜱也分布广泛和较高的感染率。隐孢子虫检出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及附近区县,平均感染率为28.8%。
表3 贵州省山羊吸虫感染情况(瘤胃)
表4 贵州省山羊绦虫感染情况
表5 贵州省山羊线虫感染情况
表5 贵州省山羊线虫感染情况(续)
表6 贵州省山羊蜘蛛昆虫感染情况
表7 贵州省原虫感染情况
在羊的养殖过程中,线虫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疾病类型。线虫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的初春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羊体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后,胃粘膜转变至白色,外观也会出现组织水肿的情况。羊只腹泻的频率也会日渐频繁,在排除粪便时还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还有少数羊只,腹泻和便秘等情况也会交替发生[16],在山羊养殖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羊都可能感染相关病症。统计数据显示,线虫类寄生虫共检测出31种,其中,捻转矛线虫影响最严重,感染范围覆盖广,共覆盖18 个地区,平均感染率为16.59%,该寄生虫的感染部位通常为羊的胃部区域和小肠器官,一般情况下,捻转矛虫可以从羊体消化道的破裂处侵蚀羊体,羊只染病后,羊会出现严重腹泻,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受到感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在消化道的黏膜处,致使该位置出现大出血现象,破裂处也会随之不断扩大,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消化道出现大量溃烂[17]。此外,在羊的排泄物中还会发现较大剂量的血液成分,染病的羊只进食量也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羊体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日渐消瘦。随着时间的推移,染病羊体还会因呼吸和消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造成羊只死去。粗纹食道口线虫、绵羊毛首线虫也同样具有较高感染率,其平均感染率均超过20%。
绦虫是羊养殖中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疾病。在大多数羊的养殖地中都能找到绦虫寄生虫,而羊羔是绦虫最主要的寄生体,同时会在羔羊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对外传播。不同种类的绦虫病原体的状态有很大区别,但是致病情况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羊体感染绦虫后,食欲逐渐减弱,精神逐渐萎靡,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少数羊在绦虫寄生虫的影响下,呼吸道和消化系统会受到绦虫分泌物的侵蚀,严重者还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崩坏,羊呈现癫痫状态,对羊体解剖时,会发现羊的肠道处婉转盘踞、层层堆叠,肠道损伤严重[18]。统计数据显示,主要监测到6种绦虫,其中莫尼茨属绦虫影响最为严重,在莫尼茨属绦虫中,主要监测到扩展莫尼茨绦虫、白色莫尼茨绦虫以及贝氏莫尼茨绦虫,其中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均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0.97%和11.26%,感染范围涵盖贵州黔东南州、遵义、铜仁等17个地区。
除以上几种消化道寄生虫外,隶属吸虫种类的寄生虫也十分常见,在本次统计中,在贵州流行的吸虫多打36 种,其中,影响最大的即为肝片吸虫,18 个地区监测到该寄生虫的流行,平均感染率为19.79%,最高感染率高达51.05%。该寄生虫通常都是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位置,易导致羊罹患肝脏疾病和胆管疾病,羊的肝脏部位会出现组织水肿,通过观察还能发现羊的肝脏位置还会呈现一定量的阴影,挤压相关位置,羊体还会感受到较为明显的疼痛[19]。此外,少数感染肝片吸虫的羊体前胸、眼睛、腹部还会出现严重的组织水肿,腹泻和便秘并行存在。一旦感染,羊只还会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死亡,特别是在白山羊的养殖时,肝片吸虫的致死率和患病率都偏高。除肝片吸虫外,数据显示,大片形吸虫、腔阔盘吸虫、鹿同盘吸虫也具备较高的感染率与较广的感染范围。
羊体外寄生虫一般为羊螨虫、蜱虫、虱等,一般致死率不高,但隐藏在皮毛中不易发现,长期感染会造成羊群衰弱,抵抗力下降。本次统计,主要流行的体外寄生虫有7 种,常见的山羊蠕形螨、疥螨、痒螨、微小牛蜱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平均感染率均超过20%,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养殖户羊场环境管理措施不足,对体外寄生虫的防控意识不够。
3.5.1 良好的饲养管理
为有效地预防羊寄生虫疾病,养殖户可以从养殖环境、饲料营养及饲养模式等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借助营养丰富的饲料和养分供给,充足的营养在保证羊只正常发育的同时,能够提升羊的免疫能力,减缓罹患肠道寄生虫疾病的可能。其次,在养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完成每日的清扫工作,定点地完成养殖区日常的清洁、消杀工作,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需避免羊舍内大批量的排泄物积压,有条件的可以借助离地羊床,确保羊群的活动区域干净整洁。在饲养模式上,可以结合养殖规模的扩大或缩减,将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以免因密度过大导致羊群出现应激。尽量选择合理舒适的放牧区域,降低在湿地环境中饲喂的可能性,切实完成放牧区的驱虫工作,为羊群提供优质的水源,从源头阻断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性。
3.5.2 定时检疫监测
养殖人员还需要定期针对羊的加工物开展严格的卫生检疫。在检疫的过程中,重点观察羊群的排泄物,将样本送至专业的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和虫卵的存在。一旦发现羊只感染,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感染羊群隔离,并开展相应的诊治工作,其排泄物需销毁或填埋处理,从根本上阻断病原体的大面积传播。对于已明确寄生虫种类,结合实际情况和确定科学有效的驱虫方案,将寄生虫对羊群的影响降至最低。
3.5.3 药物防治措施
(1)线虫防治
作为感染可能性最高的消化道寄生虫疾病,针对线虫的防治工作,一般情况下,养殖户可以在专家的帮助下选用甲苯咪唑和丙硫咪唑等药物开展驱虫。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按照15∶1 的比例调配丙硫咪唑与甲苯咪唑的水溶液,或者以8∶1 的比例给患病羊只送服左旋咪唑。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皮下注射的方法为病羊注射阿霉菌素驱虫针,亦或是根据羊只的重量帮助其服食四氯乙烯等药物。
(2)吸虫防治
针对吸虫类呼吸道寄生虫疾病的防治,养殖户可以帮助患病羊只服食4mg 左右的硝氯酚药剂,并保持1 年2 次的频率开展驱虫活动。但是如果羊体染病情况较为严重,可以采取皮下注射的手段,为其注射时效较长的丙硫亚砜药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结合羊的长势和体重施针,1 天1 次,持续注射3d 左右即可。
(3)绦虫防治
针对绦虫类消化系统寄生虫的防治,养殖户可以为患病的养殖开展驱虫操作,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一是根据病羊的重量,为其送服一定浓度的硫双二氯酚药剂。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治的过程中,将硫双二氯酚与清水混合均匀后操作;二是结合羊的实际重量,遵照1∶50 的比例送服氯硝柳胺药剂;三是按照1∶2 的比例为病羊灌服浓度为1 的硫酸铜水溶液。上述三种手段都可以完成有效的驱虫。此外,如果想要有效地预防相关寄生虫的出现,可以根据羊的实际重量,按照1∶15 的比例为羊只送服丙硫咪唑药剂。
(4)体外寄生虫防治
对于体外寄生虫的防治,其重点是预防。预防方式较多,除在环境中喷洒药物外,可以皮下注射阿维菌素;还可以在体外寄生虫高发的春秋季节对羊群体表涂抹药物或进行药浴,药浴前应将羊毛剪短,确保皮肤与药物的充分接触,药物可以选择0.5%以下的敌百虫或0.2%的双甲脒乳油,药浴时间不少于3min,药浴需重复2~3 次,每次间隔一周[20]。
(5)其他寄生虫防治
此外,针对其他种类的消化道寄生虫的防治,例如羊球虫。养殖户可以将一定浓度的氨丙啉,亦或是盐霉素混入羊的饲料中,根据羊的体重,按照1∶145 或者0.3∶1 的比例送服,两到2~3 个星期就可以完成相关寄生虫的预防和初期治疗。还可以在羊的饲料中搅拌进定量的磺胺二甲氧吡啶,结合羊的重量,按照0.2∶1 的比例,持续5d 即可完成相应的治疗。此外,养殖户还可以按照1∶5 的比例合理配比磺胺二甲氧嘧啶与其他药粉,连续施药3d 左右,效果显著。
通过对2000 年以来贵州省CNKI 数据库中已发表报道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鉴定寄生虫81 种,其中绦虫6 种、吸虫36 种、线虫31 种、体外寄生虫7 种,原虫1 种,表明贵州省山羊寄生虫感染普遍,统计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科学防制寄生虫病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本文分析了各类寄生虫防治措施,为实际生产中寄生虫的防制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