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中“生物安全法”内容的增设

2023-05-25 12:28胡珀潘扬
食品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安全法转基因物种

胡珀,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南京 210029)

把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1-2]。“食品生物技术”是高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以生物技术为基础,是食品产业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核心技术之一[3-4]。然而,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更大地程度上构成了诸多潜在的危险,可以正反使用的这把“双刃剑”给世界带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5]。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了“要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是党中央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再次对生物安全法治化建设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6]。生物安全不可忽视,而对于未来会进入生物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学生,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在保证他们从业安全和从业道德上具有重要意义[7]。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年4月15日起正式施行[8]和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依托本法对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实施生物安全理念的思政教育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在该门课程中增设生物安全的内容。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情况及问题

研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法及知识的问卷调查,遵从答题自愿原则,共收集问卷64份,去除无效问卷15份(答题时间低于有效阅读时间为无效问卷),收集有效问卷49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表1),得出以下结论。

表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对生物安全法及理念认识的调查问卷

1.1 具有完善生物安全认识的学生占比低

根据问卷题目1~3结果的宏观估计,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了解不深,有超过50%的学生知道“生物安全法”的存在和其基本内容,但熟悉和认识程度明显不深。

1.2 学生具有极高的生物安全思想觉悟

虽然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和法案了解不深,但问卷题目4和5的结果显示,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义具有非常高的觉悟,认为生物安全意识有意义的学生占比达93.88%,认为生物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的学生则为100%。说明学生无论是否深入、系统学习过生物安全知识,依然对其意义具有极高的肯定性。这一结果说明学生虽然缺乏生物安全理论知识,在潜意识里知晓生物安全和人民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这将为后续的生物安全教育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3 教师在学生生物安全理念的教育上发挥着引导作用

生物安全教育理念应当贯彻本专业学生大学教育的始终。因此,研究通过问卷6和7调研了教师是否在学生生物安全中发挥了教育引导作用。首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结合国家大事、时事上对学生相关教育上的不足(问卷题目6),了解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的内容的学生仅占22.45%,说明教师未能很好地结合时事、针对专业特殊性传递最新的要求和进展,这可能是教师年复一年、循规蹈矩地实施教学内容而导致的,教师未能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展开时事教育。然而,依然有98.88%的学生对教师曾提及过的生物安全相关信息具有印象(问卷题目7),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生物安全的思想,这可能是促进学生具有较高觉悟(问卷题目4和5)的原因。

1.4 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生物安全法的意识

最后,根据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55.1%)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但在该题目的设置上,我们故意设置了“浅学”的选项,该选项下有40.82%的学生“诚实”地表示了自己未来的学习研究时间可能非常紧张,在繁重的工作学习压力下,可能不愿意花费更多个人时间进行相应的学习。对此,必须要高度肯定学生愿意学习的态度,但也说明在生物安全及某专业/行业相关的必要知识学习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相关要求和知识。

2 生物安全理念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

课程思政是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目标,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方式。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提高生物安全理念、熟悉“生物安全法”基本内容[9]。“生物安全法”为近年设立,关注度高、所示生物安全风险类型明确、设立意义重大、本法适用的活动界限分明、处罚方案清晰,是向学生传递生物安全理念的极好载体[10]。然而,生读硬背法案可能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法案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多,不宜占据专业课的课时集中讲授。因此,文章重点引介“生物安全法”中关于外来物种入侵与转基因食品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并了解我国的粮食安全与转基因农业发展现状,加深及拓展学生对食品生物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此外,也设计了贯穿课程始终的“生物安全法”核心内容的思政案例,达到向学生传递生物安全理念、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安全法”的目的。

2.1 生物安全理念的引入性案例——物种入侵

在进行“生物安全法”结合思政案例传递核心理念之前,激发学生对生物安全的兴趣和好奇心极为重要。基于二十大报告中“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的明确指示,和我国先后通过实施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侵害[8,10],课程首先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物种入侵”为例。借助年轻人喜爱的网络视频平台,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民间自发抗击物种入侵行为。

2.1.1 生物入侵的防治和实践——以福寿螺为例

福寿螺作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繁殖能力强,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附图1A),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政府对福寿螺的清理方式主要是通过采取药剂防治、人工捕杀及消灭越冬螺阻断传播等[11-12]。而网络媒体上的众多年轻人也积极响应号召,保卫自然家园,以自己为战斗力量,开展与福寿螺抗击的“持久战”。如图1(B)所示,是待孵化的福寿螺卵,网络媒体人用自己的双手清理福寿螺卵的同时(图1 C),也展现了农田自然风光(图1 D)。利用网络平台、自然风光和“花式”清理福寿螺的行动,能极大提高年轻人保卫田园、防治物种入侵的意识。一些年轻人在能辨别福寿螺卵后,在野外发现后也能自发地进行清理。“老黄的小世界”(图1 E,视频投稿人)已经受到近5万人的关注,充分说明这种形式促进了生物安全风险——物种入侵的宣传力度。

图1 网络媒体对入侵物种福寿螺的治理宣传

2.1.2 生物入侵的防治和实践——以红火蚁为例

红火蚁目前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尤其是近5年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191个,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经济生活。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攻击性强、叮咬毒性大是它的主要特点[13]。红火蚁往往损坏灌溉系统、侵袭牲畜,并且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红火蚁危害和治理是提高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典型案例,除了向学生传递红火蚁对人体危害和基本防治(如水灭、灼烧、药杀)知识以外,借助网络媒体更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红火蚁巢穴的根治方法,也既具有趣味性。如图2所示,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com)(投稿人:蚁穴艺术Anthill)上所展示的红火蚁清除工作,工作人员采用热铝灌注巢穴,一方面,能有效杀死红火蚁、避免残余蚁群的再生;另一方面,在蚁巢内凝固后的热铝经挖出、清洁后,不仅能完美地反映蚁巢的内部结构,帮助人们认识、研究红火蚁的生活习性,也具有根雕一类艺术品的独一性和美观感。通过这个案例介绍,能极大地引起学生对防治工作的好奇心和热情。

图2 网络媒体对入侵物种红火蚁的治理

物种入侵是生物安全中的重要方面之一[14],其内容具有代表性,人们熟知度高,案例形式多、内容丰富多样、趣味性强。虽然和“食品”主题貌似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它的普适性适用于课堂引入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唤起学生对生物安全的关注和学习热情,该课程采用了年轻人常用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案例。此外,这部分内容相对专业课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也可以作为知识拓展展示给学生,同样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思考生物安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

2.2 “生物安全法”在食品生物技术上的重要方面——转基因食品

与食品相关专业及食品生物技术关系最为紧密、且最典型的生物安全案例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谈“转”色变。虽然经过风险评估,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15],但经基因改造后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产加工后的产品安全性依然值得高度关注。通过案例与授课内容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食品需求的同时,可能也存在着对环境生态的潜在风险。

2.2.1 剖析国际十大“转基因安全事例”,揭示权威论断

在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和生产的近30年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备受争议。虽然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16],但尚未有科学实证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案例。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不乏对转基因食品妖魔化的文字和声音[17]。“10个转基因安全事例”常被作为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作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经过探讨和溯源后,揭示了所谓的“转基因安全问题”的真相[18]。如“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早在试验阶段已发现过敏问题,该转基因大豆未能上市,更不可能流入社会危害人体,也说明政府对转基因食品严格管理;再如“普斯泰土豆引起大鼠免疫系统破坏事件”,实际上,评审报告发现这是由于普斯泰严重的实验缺陷造成的,且该结果无法重现,是不可信的。

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网络,繁杂的、传递着错误的信息会干扰学生视听和认知,甚至会给学生留下错误的“第一印象”,最终因情绪抵触而拒绝正视事实、拒绝知识学习。对此,教师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事实客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验证能力及对知识的容纳度。因此,在转基因食品受到关注和争议的当下,借助食品生物技术课程向学生讲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辟谣的“10个转基因安全事例”,将能矫正已受此类信息干扰的学生对转基因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对真相刨根问底的意识和能力。

2.2.2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与评价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是其作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两者最终影响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对此,我国对转基因作物设置了极为负责而严谨的监管程序[19]。在授课食品生物技术时,除了向学生展示现代生物技术对食品行业极大的促进作用,更要向学生传递我国监管控制转基因食品的政策法规,这对于食品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从业必须掌握的常识。由于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国家监管和评价是体量巨大的内容,在实际授课中,课程将从以下3个方面着重讲述,包括:①我国近30年颁布的转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相关政策法规(早在1993年国家科委就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②转基因安全委会对转基因生物研究许可的批准;③转基因食品申请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复核及后续商业批准。这部分课程思政的内容旨在完善学生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监管流程的认识,提高他们生物安全意识。

2.3 生物安全法在食品生物技术授课中的体现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体系中生物安全法思政案例与理论内容的体现见附表2。根据生物安全法第二章至第九章的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和法律责任)[20],设置了相关的思政案例,并结合专业课相关环节进行讲解和展示。如在“食品与基因工程”章节的授课之中,课程设计了“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基因漂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和管控”的思政案例,讲述转基因作物由于难以准确预见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至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就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21]。利用这些小案例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中进行穿插,一方面,不仅能通过具体到“生物安全法”各项条例的思政案例强化学生对“生物安全法”基本内容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这些案例体量较小,不会过度占据专业课课堂知识的传授的时间。研究通过设计类型多样(刑事案件、电影片段、纪录片、成果等)思政案例,旨在强化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对“生物安全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在生物技术领域规范行为、提高警惕心,最终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的思想觉悟。

表2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体系中生物安全法思政案例与理论内容的体现

3 讨论

综上所述,研究通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关于生物安全理念的问卷调研,发现了生物安全理念及法案在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学生中普及不全面、教师教育教学时事集合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对生物安全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教师们也在长期授课工作中“星星之火”般地传递着生物安全理念,这将极大地帮助生物安全课程思政的开展。因此,文章依托“生物安全法”,通过案例引入、思政案例与授课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完整的思政课堂教育。这让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要意识到生物安全的威胁性和防范建设的紧迫性,从而增强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即使部分案例不能很好地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生物技术中的“食品”主题,但生物技术贯穿该专业、该课程始终,学生不能脱离“生物”和“安全”本质,应该进行宏观的学习。此外,文章也为其他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和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思政案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生物安全法”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增设,能够强化学生生物安全法的认识,提高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职责担当力,从而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4 结语

“生物安全法”内容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中的增设,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安全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热情。结合网络上传播的“生物入侵防治”趣闻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在授课过程中,依托课程的适当的章节举证真实案例、展示宣传视频、纪录片、电影片段等,将生物安全理念和法案贯穿内容始终,引导学生增强生物安全和国家安全、自然环境、人民健康关系紧密的意识。

猜你喜欢
安全法转基因物种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日本修订劳动卫生安全法(ISHL)
《食品安全法》修订应瞄准三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