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霞,刘学娟,张琳,尚校兰,闫训友
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廊坊 065000)
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岗位技术要求和创新应用能力为主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中的典型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物理、生物、化学、农学、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该专业具有技术应用性、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能培养出大批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目前,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急需能够满足产业发展和提升的食品专业人才,这就迫使高校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就高校而言,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教学实践环节、把企业生产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适应食品行业生产需要,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对食品企业而言,其生产与提升也离不开高校食品人才和科研的支持。因此,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为专业师生提供生产实习的场所和条件,也可以为食品企业提供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达到互惠双赢的目的。
“十三五”以来,京津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情况,因此不同地区地方院校在制定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方案时因势因地制宜。虽然河北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发展提出相关实施意见,但缺乏进一步制定与区域实际教育和经济发展情况相符合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如没有明确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责任分工,学生权益缺少有效保障等,企业和学校的责、权、益没有具体明确,容易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深入开展[2]。
另外,高校和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不是同一部门,并且管理机制不一致,缺乏相关的连接配套政策,即便有一些配套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实施方案,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有效开展。另外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学生培养过程性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等都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
经济效益是企业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不仅要投入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同时还要保障在企业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等[3]。但是企业所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合作等,地方院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因素也难以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在与地方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得失不均衡,收益和代价不对等,使得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4]。
地方性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此外,科技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发展周期越来越短,也使得学校的实验设备技术落后。
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到高校工作的年轻教师,社会经验、企业工作经历不足,企业实践缺乏,双师型教师更显缺乏。青年教师企业长期实践锻炼意愿不强,教师虽然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不够,导致自身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力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在能力方面具有局限性,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5]。
廊坊师范学院地处河北省廊坊市,具有环京津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农产品加工是廊坊市及河北省的支柱产业,廊坊市大中型食品企业云集,一直以来和廊坊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建立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卫生检验、食品研究开发、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等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现代实验中心,优化大学教学中理论课程教学,以满足食品企业的岗位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学校可及时了解企事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动态,从而更加明确办学定位、改革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使高校走出校园,把专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行业需求融合在一起,主动寻找专业发展的环境,更好为国家、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6]。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合,建立双方互利共赢的校企共建实验室、设立企业冠名班,通过院校的宣传,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天津五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廊坊师范学院-天津五福粮油加工实验室,获得五福食品公司技术指导和一定的设备捐赠,加强粮油食品工艺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联合办学,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开展“订单式”和“互助式”的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上更加突出岗位需求特点,教学内容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合建学校功能性实验室,共同培养订单式人才[7]。
高校拥有企业培训所不具备的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卓越授课经验,但企业也有大学需要学习和进一步转化的特质,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高校校园里的企业训练模块是工程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在现代工程教育改革中,师资和设备平台是2个基础要素。只有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才能够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开展系统教学。与设备平台投入相比,师资培养的投入产出比更高[8]。
专业成立以来,在培养师资实践能力中就非常重视与国内外企业的联合,大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参加原国家质检局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程师、农业农村部食品安全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评员等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食品企业具有良好的实践内容培训资源,包括反映学科前沿技术的课程,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方式和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教学总体水平。
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淬炼实习实践能力的根本性保障,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高校服务与企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必然[1]。稳定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实习实训环节的质量保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与唐山施尔德食品有限公司、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等签订长期毕业实习协定,实现顶岗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学习期间,实行校企联合管理的制度,企业为主,专业教师跟岗。学生实行员工岗位制,每名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企业对实习实践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此期间学院也对学生制定相应管理条例,实现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地方本科院校新建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衡量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4]。校企合作是当前条件下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企业岗前培训前置、企业生产全过程服务,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聘请掌握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行业名师,了解行业最新动向的技术人员深入到课堂,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本着“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培养应用型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理念,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教育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与产业生产更加有机地结合,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一定岗位经验和实践应用动手能力、综合素质高、符合社会所需的食品科学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