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中药材寒热属性的研究与分析

2023-05-25 12:28颜红娇赵庆宇婧牛若楠赵声兰
食品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寒性药食两用

颜红娇,赵庆宇婧,牛若楠,赵声兰

1.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 650500);2.昆明海关技术中心(昆明 650100)

医食同源及药食同源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1],“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2],因其同时具有食品与中药双重属性[3]而备受关注。寒热属性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之一和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之一[4],是其作用于机体直接反映出来的效应[5],对应于阴阳寒热体质[6]的阳虚热证、阴虚热证、阳虚寒证、阴虚寒证等体质类型[7]。寒热的对立统一[8]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疹疗基础[9]。文章通过对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寒热属性及功效进行整理归纳,将其寒热属性与功效等因素结合,并基于营养及功能成分进行寒热属性相关分析,为药食同源食材寒热属性的应用提供参考。

1 寒热属性及主要功能分析

1.1 药食两用中药材名单

“药食同源”市场准入的角度宜为有法规依据的药食两用。目前文件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目录有3个[10]:2002年的87种[11],2019年新增6种(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12],以及部分地区试行的9种(灵芝、天麻、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山茱萸、杜仲叶)[13],合计102种,见图1。其中有10个物品名称按新版药典略有变化,即八角(八角茴香)、蝮蛇(蕲蛇)、桔红(橘红)、黄芥子(芥子)、黑胡椒(胡椒)、藿香(广藿香)、橘皮(陈皮)、红小豆(赤小豆),葛根包含粉葛、姜包含生姜和干姜、金银花包含山银花等。

图1 102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寒热属性与功能的关系

1.2 药食两用中药材名单寒热属性及功能关系分析

寒热温凉属性主要根据是国家现行药典[14],白扁豆花、代代花和枳椇子未被2020版药典收载,药性依据为部颁中药材标准[15],根据药典[14]和部颁中药材标准对药物功效和寒热属性描述,将102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功效和寒热属性及其关系归纳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温热性占比40.2%,其次是平性30.4%和寒凉品种29.4%,清热多来自寒凉品种、补阴多来自寒性和平性品种,补血补气来自平温品种,补阳来自温性品种。其中清热类中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火多来自寒性品种,少量来自微寒、凉、平性品种,具有清除里热的作用。解表则发散风热主要来源于寒凉品种、发散风寒的则主要来自温性品种(图1)。消食类主要来自平温品种,不仅能帮助人体消化食物,还能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16]。

2 基于成分的寒热属性分析

选取《中国功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数据表》[17]和药典指标成分为分析的数据来源[14],对照前文的102个品种,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与寒热属性之间的关联特性。

2.1 营养成分与寒热属性的关系

营养成分与其寒凉平温热等8级属性的相关性见表1,其中显著相关(P<0.05)的仅有蛋白质、脂肪和硒。其中蛋白和脂肪的结果与冯帅等[18]及陈永新等[19]的报道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在热性药食同源食材中含量较高,寒性中较低,且相关显著(P=0.007/0.027)。脂肪在体内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参与大量ATP的合成,可参与纠正或调整热(冷)综合征[20]。脂肪中的脂肪酸能减少促炎介质的产生[21],调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性[22],在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方面均有促进作用[23],如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紫苏籽(温)[24]、火麻仁(平)[25]、丁香(温)[26]等,都具有提高大鼠免疫力的功效。

表1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营养成分与其寒热属性的相关性

矿物质中仅硒含量与寒热属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章涵等[27]的相关结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样本范围和分级不同所致。

2.2 其他次生成分与寒热属性的相关研究

药典中药食同源中药材次生成分限量[14](≥g/100 g)与寒热属性见图2。利用统计学对图2数据分析可见,对于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生物碱与寒热属性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988,P值为0.002。其他诸如酚酸、黄酮、挥发油、多糖均与其寒热特性相关不显著。

图2 药食同源中药材次生成分药典限量[14](≥g/100 g)与寒热属性

陈慧等[28]曾对614种中药的四性和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热性、平性、寒性中药材中频率最高的依次是萜类及挥发油类、黄酮类,寒性药中的黄酮类,其频率低于平性药材。杨波[29]认为甾体类是寒性的较强判别因子,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热性的较强判别因子。寒热药中的甾体皂苷、萜类亚类、黄酮类亚类、脂肪酸类、醌类亚类化合物等却没有显著规律可循。显然仅仅从单一成分判断其寒热属性过于片面。

3 结论与讨论

寒热属性有的引入感官指标如性味、颜色[30]、生长环境、植株性状、季节、采收时间等方面初步判断寒热属性[31]。属性分级有2级、4级(四性)、12级等[32],量化研究方兴未艾[33-35],唯有进一步探索才能为药食两用这一中华文化瑰宝面向未来国内需求和走向世界[36]提供更为扎实的科学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寒性药食两用
晴雨天两用鞋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早晚两用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