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汪丽君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人的品质与素质培养不仅受学校教育影响,也受家庭教育影响。在“双减”政策下,要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大教育环境。本文就目前家校共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家校共育实施、家校共育探索、家长课堂开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互联网+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就是将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力量最优化,能形成教育互相影响力,最终共同把孩子培养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特点各异,但是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果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犹如独步难行,但家庭教育若一意孤行,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只有家校共育能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因此,家校共育是家长、学校在确定彼此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各方面配合与沟通,共育孩子,从而起到极好的共育效果。
一、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
不久前,教育专家们就学校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尽如人意。家长主要是以志愿者、听众、助教的角色呈现,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更多的是期望老师能关照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角色不太认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校之间的沟通问题;而班主任对家长的评价也不高。双方都从自身角度出发,这一现实问题确实普遍存在,导致家校共育的初心不能坚持下去。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以家庭为教育切入点,目前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在教育儿女的过程中,焦虑感十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父母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间教育理念冲突占28.1%、年轻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弱占29.5%、经济实力不足占36.9%、教育花费高占43.5%、攀比心理占61%。大多数父母在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很迷茫。在教育大背景下,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仍需面对。
(二)家校共育面临的机遇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家校共育带来了契机,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利用通信设备与家长和学校沟通都显得畅通无阻。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慢慢融合,许多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被打破,将会出现新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家校两方应共同引导孩子向正确的目标迈进,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把握机遇,争取以学校教育为半径,以家庭教育为圆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画出同心圆,创造机会,让家校共育迈上新台阶。
二、家校共育途径
(一)形式多样,架起沟通桥梁
1.充分利用家长会,做好家访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会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先召开全校家长会,让家长清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再召开年级班级家长会,指导家长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班级家长会可以是优秀家长育儿经验介绍,亦可以是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分享。若家长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沟通,达到互帮互助的目标,对症下药更有效。
家访活动看似平常,但却是教师和家长沟通最有效的途径。家访活动能促进老师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确,老师通过家访途径便能一目了然,也方便老师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此时,家长也可将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向老师讲述,这是双方有效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家访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可定期到家访问,也可电话家访,主要是针对问题生、优等生、后进生重点进行访问,对症下药。
2.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
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势在必行,通过此平台能快速有效地将家校共同教育孩子的信息传送给对方。从实施主体来看,有社区、学校、家庭的代表参加,主要是打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平台。从人员结构来看,提议由父母或社区中热衷教育、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员来担任,并且分學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家委会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所以说,家委会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设立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主要是让家长定期、定时来学校深入学生课堂,倾听教师讲课,深切感受孩子在校的表现,便于更新家长观念。家长可以从教师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家长就树立起相信学生并从内心尊重老师的信念。对参与活动的家长发放开放日反馈表,将意见和建议一并列出,放入家长意见箱,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工作献计献策。
(二)借助网络新媒介,家校沟通与时俱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有了新阵地。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致力于实现家校快捷高效地沟通。便于沟通的方式还有家长微信群、QQ群、微博等,让学生的成长得到关爱。这样,学校、家庭都能通过网络新媒介便捷高效地实现资源信息的交互与数据共享,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三、爱与智慧谱写家校共育新篇章
在新教育理念的变革中,家校共育也要做出改变,让爱与智慧参与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和家庭要一致行动,抱着同一个信念和目标,致力于孩子真善美的培养。
(一)转观念,学方法
为了让家庭教育更加完善,家长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全国特级教师李庆明在家校共育学术公益论坛中提出:一所好的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丰富学校教育的视野,拓宽老师成长的边沿,构建家校和谐的篇章。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也应常抓不能松懈,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加以落实。
1.邀请专家开展讲座
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让家长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反思更新自己的育儿观。讲座可以线上进行,也可线下进行,对有育儿困惑的家长可以现场答疑。
2.榜样示范引领
学校可邀请本校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通过现场报告会等形式,与其他家长分享成功经验,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二)共读、共写、共赏
1.共读
共读就是指家长和孩子以及学校老师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父母、学生和老师还可进行研讨交流,搭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桥梁,有助于打造父母、学生、教师的和谐共同体。共读要做到:有专业引领,保证阅读品质;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平等真诚的态度;有经典作品的支持;有学以致用的大胆尝试。这些都会激励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2.共写
在班级开展日记接龙活动,由学生记录,父母、老师写下对话或点评,内容不限,极具时效性,接龙过程中其他家长亦可翻阅点评。家长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家长和老师实现更有效的沟通。
3.共赏
共赏指父母、孩子与教师共同欣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优秀影片为主。因为电影能震撼人的心灵,从而让忙碌的父母与孩子产生共鸣,让孩子理解家长的不易,家长明白孩子的苦衷,许多教育问题也迎刃而解。以此为纽带开展家庭教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拓宽家校共育渠道
(1)要依托社区、乡镇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队帮扶活动,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
(2)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校报、校刊,利用这些平台丰富家校共育的渠道,从而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
(3)充分利用学校社团、社会实践基地。其实每位父母都有一定的资源,要充分挖掘资源,爭取社会支持,让有特长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授。学校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让学校社团、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四、家长课堂,引领家长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与之前相比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了让家长能跟上孩子的发展,学校需要帮助家长适时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家长则需要全方位提升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因此,家长课堂的开设,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让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根植于家长心中,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家庭状况,结合学段、年级的实际,分层实施,开展家教实验,积极探索科学的家教方法。
(一)按需施教,对症下药
通过家长课堂,要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思想情况,随时向家长提供共育的方法和实施建议,切切实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而不是让家长在一头雾水中摸不清方向。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会效果明显。
(二)优化家教,紧密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老师,毫无疑问,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课堂,也是终身课堂。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建立家长课堂也显得尤为迫切。家长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首先,优化家教,除了让家长走进校园之外,还能让其参与、监督并支持、理解学校教育,学会教育孩子。要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庭交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息。
其次,家长应管理好孩子的成长。孩子从出生到小学阶段,有几个重要阶段,分别是3岁左右、9岁前后和12岁。每个时期建立的意识有所不同,在3岁左右,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关键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对社会规范、生活礼仪、人际关系形成认识的时期,并且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社会上有“九岁之壁”的说法,主要是指孩子的大脑在9~10岁这个时期,向上进行提升,进入另一个阶段,此时要正确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仅要学会抽象性思考,逻辑能力、理解力、表达力都需要培养。12岁是孩子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此时孩子的抗压能力、表达能力、生活能力、欣赏能力和自律能力需要塑造。即使是孩子,也有人格,前提是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家长需要尊重其意识和发展。人的一生很漫长,但是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无法弥补;孩子的教育也只有一次,更不会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我们应与孩子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三)暖情润心,静待花开
教育要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污染的各种污秽,培育孩子身上的精神“种子”,让孩子可以呼吸高山之气,让孩子能扬眉吐气。
当然此时需要让家长正确看待人才观,可以组织家长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学严谨的育人观,让家长不仅仅关注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孩子人格及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既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又注重孩子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在孩子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在具体的事情上作具体要求,既要有责任感和效率意识,又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情感。让他们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自己,同时也要肯定自己,逐步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和自信人生。那时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开花结果就行。
此时在家庭中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中孩子的性格会逐渐显现出来,家长应适时正确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在更加开朗的氛围中生活学习;能允许孩子谈论自己的观点,家长不搞“一言堂”,并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目标与关爱是基石,更是动力。让家校合力筑起孩子的成功之路,让家校携手共育孩子。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机制的实践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为JK20087;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共育中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实践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为HDJ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