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2023-05-25 21:44:16范然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小教研幼儿园

范然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上的衔接,从根本上讲,是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延伸和接续。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幼儿在幼小衔接时期的顺利、平稳过渡。本文研究了新的幼小衔接模式“三环模式”,以期聚教育之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幼儿园小学三环模式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期,他们的一日生活从以游戏为主转向以学习为主。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内容的差异。幼儿园阶段,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涵盖的内容较广泛,虽然也有五大领域的课程,但是都没有较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更注重幼儿的学习习惯与品质的培养,立足幼儿的整体性、均衡性发展。而小学则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分学科开展教学活动,内容较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学习任务以及竞争压力。

其次,学习形式的差异。幼儿园的学习形式多样、灵活,可以是小组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出水平、玩有收获。小学的学习多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更加关注学科类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训练。除此之外还要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需要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去补充知识,学生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成绩。

再次,学习环境的差异。幼儿园环境在色彩和内容上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活动场所更加灵活,不仅有功能室、游戏区角、户外滑梯区等,还有丰富的生活场所。例如班级配备的独立卫生间、午睡房、茶杯柜等为幼儿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小学教学场所比较固定,教室设备以黑板、桌椅、讲台为主,环境较为严肃。

最后,教育教学的差异。幼儿园是保教结合,保育和教育并重。教育上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保育上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幼儿园教师工作更加细致,人员比较固定,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较为熟悉。小学教师比较多,一位班主任教师、多位学科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授文化知识上,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生活关心较少。

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坡度比较大,孩子处于这样的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很有必要。

二、幼小衔接现状分析

相关教育文件的不断出台,让幼小衔接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国家层面上,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给出了系统性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幼小衔接的高度重视。但现实中的幼小衔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从家长角度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管理较为严格,明令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如念拼音、写汉字、计算等小学内容,这就导致有的家长出现焦虑的心理。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面临升学问题,能否适应小学生活、学习能否跟得上,是很多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由此,家长们会利用假期给孩子们报“幼小衔接班”或者“兴趣班”,提前让孩子学习一些小学文化知识,如拼音、写字、算数等。可是孩子是否能够理解,是否能够接受呢?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其实对学科知识并不感兴趣,对于学习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孩子提前领上小学教育的“高速公路”,可能在短期内能看到成效,但是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在这种不科学、不系统的教育下,孩子的学习基础并不牢固。目前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取消了很多的课外培训机构,其实也是在提醒家长教育要有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只顾眼前的成绩。

(二)从幼儿园角度看——“打好幼小衔接突击战”

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上都在打“突击战”,在幼儿升入大班后才开始进行幼小衔接的突击教育工作。对于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师们没有具体的教材可以参考,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也没有制订系统的方案深入开展,一般常以观摩的形式让孩子去了解小学的生活,让幼儿在与小学生的对话中找到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无论是在孩子的心理上,还是在孩子的知识经验上,这样的教育都是远远不够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随意性。

(三)从小学角度看——“强调知识本位化”

升入小学后,孩子的一日生活从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得,缺乏趣味性。小学低年级教师因其教育惯性,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小学化教学模式让刚进学校的孩子感到枯燥,出现厌学等各种不适应情况,缺乏教育的过渡性。另外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存在单项衔接的问题,表现为幼儿园更加主动,而小学参与度不高。

針对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存在的种种问题,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意见》给幼小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园也在不断探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新理念和新路子。

三、基于幼儿为本的“三环模式”理念概述

我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将幼小衔接工作进行细化,形成“三环模式”,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多维度教育模式,横向汇聚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教育合力,纵向贯穿幼儿三年的发展阶段。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让三年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减缓幼小衔接坡度,让幼儿顺利进入到小学阶段。相较于以往的幼小衔接模式,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幼儿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三环模式”下幼小衔接贯穿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每个阶段既有独特的年龄特点,又有环环相扣的教育内容,着眼于幼儿三年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幼小衔接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调动三个年级组的力量共同商讨幼儿三年的发展规划,系统性、全面性地实施幼小衔接工作,难度与内容上层层递进。对照《指导意见》中的目标去创设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积累认知经验,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去小学化,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才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教育。

(二)坚持资源整合,系统推进

“三环模式”下的幼小衔接工作结合《指导意见》中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共四个层面和十六个目标实施。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在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另外,我们还汇聚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教育资源,让家庭与幼儿园携手共育,让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让家庭与小学协作交流。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优化幼小衔接形式,强化幼小衔接意识,既保证了幼儿的核心地位,又吸纳了家长和小学的教育辅助性资源,让教育资源更加系统化,全面满足幼儿成长所需,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三环模式”下做好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

(一)家园共育,探索幼小衔接新模式

1.利用“互联网+”推动理念共融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幼儿园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幼儿园的官网、微信公众号、QQ群、班班通等载体,让家长更快、更方便地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在网站平台中设置小、中、大班幼小衔接专项栏目,如“园长妈妈谈入学”“幼小衔接贴吧”“幼小衔接专家论坛”“幼小衔接特色活动”等等,让家长通过线上的学习和参与,了解幼小衔接工作,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家长推送各年龄段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实施过程。

2.利用“家长课堂”完善课程共建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建构模式,以家长委员会为代表,让家长真正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与教师、幼儿共同创建课程。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依据,基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大板块,家校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共同挖掘幼小衔接活动主题。邀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班级的主题游戏中,引导家长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共同分析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达成家园教育观念的一致。此外,还可以组织“小家长”进课堂,邀请幼儿的哥哥姐姐进园,开展幼儿与小学生的座谈会、“小手拉大手”运动会等等,让幼小衔接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二)校园衔接,构建幼小衔接新平台

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幼儿调整生理和心理状态,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核心任务是打通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通道,降低幼小之间的坡度,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双向衔接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1.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实现智慧共享

《指导意见》中指出:“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现状中的突出问题。”所以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是幼小衔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幼儿园可与片区内的小学携手,共同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如“大手牵小手”活动、主题沙龙、“幼小衔接”课题研究等,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活动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幼小教师共同讨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2.携手策划主题活动,实现共同成长

深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和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它能让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以幼儿园为阵地,以游戏为主题,邀请周边小学生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另一方面以小学为实践场地,以社团活动为契机,让幼儿走进小学,与哥哥姐姐共同参与社团活动,实现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幼儿与小学生真游戏、真互动、真交往、真学习,可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三)家校互通,营造幼小衔接新氛围

破除家校交流屏障,设立多元化幼小衔接咨询平台,让家长更加便捷地获取幼儿入学的各种信息。如学校可以设立网站专栏、资讯平台,以入学指导为主,围绕幼升小的困惑、入学前的准备,从幼儿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进行答疑解惑,明确发展目标、具体表现、教育建议,供家长自行阅览;还可以联系周边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设立咨询台,开展线下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家长直接参与,和小学老师面对面沟通,消除入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同时小学要积极行动,主动携手,不能让幼小衔接停留在幼儿园阶段,要为家长解忧,为幼儿铺路,发挥“局中人”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幼小衔接氛围,减轻幼儿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四)家、园、校联动,创新幼小衔接真教研

创新幼小衔接教研形式,调整幼小衔接教研格局,以“请进来”的方式,将更多的教育资源纳入教研中去,家长、学校、幼儿园共同参与研讨,探索幼小衔接的新方法。定期进行三方联动教研,每期围绕某一个幼小衔接主题开展活动,可以是观摩课、半日体验等形式。例如幼儿园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可以让家长、小学教师走进来参与评课;对于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和小学老师也可以在教研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还可以灵活、机动地调整教研场地,以小学为主阵地,幼儿园老师、家长、幼儿一起走进小学,观摩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到小学教研活动中去,互相学习,在实践中找到幼小衔接的发展点,让教研活动真正服务于幼儿。

赢在起点不一定能跑到终点,幼小衔接中不能“抢跑”,而要为孩子搭建支架降低坡度,帮助幼儿更好地向小学生过渡。教育者应该立足幼儿的长远发展,合理优化幼小衔接课程建构,进一步加强家、园、校三者之间的联动,着眼幼儿实际需要和家长关心的真问题、真困惑,探索出幼小衔接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09/content_5598686.htm.

[2]安紅.再谈“幼小衔接”问题[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幼小教研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