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杰 余俊渠 林桦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是符合活动型学科课程内涵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实施好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在具体实施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没能完整把握议题式教学、议题设计与学生认知脱节、情境创设偏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学评价实效性不足等问题。通过转换思维、正确使用议题式教学,提升学生认知、科学设计议题,围绕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双向发展的优化路径,可以更好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优化路径
最新版高中思政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型学科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符合活动型学科课程内涵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抓手。目前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法有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任务型教学等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各具特点,被教师运用于不同学科及教学环节之中。相比其他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更加适合高中思政学科教学。本文通过对议题式教学的意义、存在问题和优化路径的探讨,为更好实施议题式教学、落实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建议和对策。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可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评价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认知、技能与能力的重要指标,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标。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行为特点也发生巨大变化。新时代的中学生,具有更强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个人特点鲜明。他们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更加强烈,敢于探索新事物,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时代学校教学的也在不断发展,议题式教学是契合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方式,是实施高质量的中学思政课堂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议题式教学分解为议题、情境、问题、评价四个维度层层递进,将思想政治学科内容融于活动之中。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培育政治认同,在理性辨析中培育科学精神,在真实情境中培育法治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培育公共参与,在评价和总结中落实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又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3]全面落實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根本目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提升。在高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首先,要坚持以德育为先,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培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人格品质和崇高的道德追求。高中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能够将思政学科中蕴含的正确观念、思想认知有效地输送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达到“立德”目的。其次,要促进学生完成“树人”。“树人”是学生德育成果的体现,是学生经过中学思政议题式教学课堂的培育,能够正确把握学习到的思想和观念,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使用议题式教学的思政课堂中,“树人”的结果能够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树人”的效果。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在高中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立德”,还能进一步达到“树人”的目的,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有利于推动现有思政课教学方式发展
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推崇的新型教学方式,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议题式教学逐渐被中学思政教师接受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一是与问题式教学相比。问题式教学是将学习“抛锚”(anchor)于具体的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4]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的相同点是同样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重要性。不同之处在于问题式教学更注重问题本身,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孤立或过于宽泛,导致偏离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围绕议题进行,活动和情境的设计都围绕议题这一中心,教师设置问题紧扣主题,既不会偏离,又具备可议论性,课堂教学更加集中。二是与体验式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过程中的体验和交互。在体验式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过于强调学习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忽略学生学习的结果。议题式教学既强调学生在课堂参与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又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在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的同时,还增长了学科知识,提升了技能和能力。议题式教学继承和发展了现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没能完整把握议题式教学
自新课标提出之后,议题式教学开始向广大高中思政课教师普及和推广。从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部分教师没能准确、完整地实施好议题式教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1.未能认真领会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是课程实施重要的指导性、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继2003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之后,重新修订印发的课程文件,是符合新时代、新形势和新矛盾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未能认真领会新课标要求。其一,没有认识到新课标的重要性。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认真细致领会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新课标提出的议题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花时间精力去研究,教学的方式停滞不前,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其二,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方式,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正确指导。真正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掌握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心血,这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部分中学思政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还兼任着部分教学管理和行政方面的工作。教师个人进行教研的时间有限,对于新课标的要求还不能完全贯彻和落实。
2.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完整全面的教学方式,其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又重视学生学习成果;既注重过程评价,又注重结果评价,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目前,部分中学思政课老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不想转换教学方式。部分教师根据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没有认识到议题式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发展而来的,缺乏在原来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不能完整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其二,实施议题式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议题式教学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应的研究都不多,仍处在发展阶段,尚未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要用好议题式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教师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次数较少,缺少经验的积累,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因而无法完全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作用,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保持班级整体的稳定性,教师选择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议题设计与学生认知脱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认知的发展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指出:教学必须注意到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议题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图式”为基础,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判断议题设计是否成功,关键是学生对议题的反应,这是议题式教学的起点。目前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进行议题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设计的议题过于超前,没有基于学科知识,学生不能理解议题的含义,没话说,不会“议”,无法参与到议题之中;或者设计的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应用学科新知识,也不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解答,议题没有起到“议”的效果,不能起到引领学生发展的作用。议题设计无法使学生“议”,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议题”之中,核心素养的形成更无从谈起。
(三)情境创设偏离学生实际生活
学习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5]在议题式教学中,情境是服务于议题,是进一步带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重要场景。情境的创设要足够具体,与真实生活场景紧密联系,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应对实际生活场景的具体问题和挑战的技能和能力。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高估学生生活经验,以教师或成人的视角去处理议题,学生对情境感到陌生,不明白情境的意义,无法产生共情,难以融入情境之中。有的低估学生生活实际,情境创设较为低智,学生虽有生活基础却不屑于参与,创设的情境没有实效性。教师创设的情境不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学生不能产生共鸣,教学就不能顺利实施,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培育。
(四)教学评价实效性不足
新课标更加注重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提出要以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反映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议题式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评价也同样指向核心素养。合理开展教学评价,既可以评估学生学习的成果,促进学生学习,又可以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为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积累经验。目前部分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时,在教学评价方面仍然不够完善。一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多用传统的评价方法,仅仅依据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来评价学生,形式多为闭卷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表现,不够全面。二是教学评价主体单一。部分教师将教学评价视为教师的工作,默认教学评价的实施者是教师本身,不重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的过程较为主观。这两种相对片面的教学评价,无法准确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转换思维,正确使用议题式教学
要实施好议题式教学,关键在教师。推广和普及议题式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课程标准、学生认知、学习环境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高中思政学科的教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认真阅读和研究高中政治的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作为活动性学科课程中推崇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存在的诸多优点,认识到议题式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创新和改革,是适应当前课程教学变化的新型教学方法,掌握议题式教学的运用方式。二要从“实验班”入手。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到议题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所在,地方和学校可设置部分班级作为议题式教学实验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班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最终教学效果的呈现,来打消部分教师的顾虑。三要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推广至今,以沈雪春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根据学科的不同单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已经产生了许多优秀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为我们地方和学校推广议题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值得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二)提升学生认知,科学设计议题
一个好的议题,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新课标关于议题的描述可以表述为: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囊括了学科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连接的渠道,既包含教学重难点,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可见,只有确定好议题,才能明确教学的主题,学生才能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才能准确实施议题式教学。要避免脱离学生认知设计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一要掌握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通过测验或面对面交流来获得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和收集信息,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二要针对不同班级设计议题。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同时给几个班级授课。要注意区分好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应的议题,让不同学生都能参与到议题讨论之中,提升教学有效性。三要设计“超前”的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置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议题,让学生在“議”中学,在充分探讨议题中发展认知,提升能力,让议题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起到引领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围绕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无意注意、间接学习的方式积累经验并获得技能。班杜拉指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习得。因此,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和精力,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实际生活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教师在实施议题式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要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基于实际生活构建场景,学生才能快速融入情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价值观内化到学生心中,发展核心素养,做到润物无声。一要深入掌握学生生活情况。贴近学生生活,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掌握学生的基本生活情况。观察、记录和反思学生生活中的事件,积累情境创设的素材,将情境建立在学生生活之上。二要多沟通交流。首先,创造与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通过班级活动、个别谈话和聊天进行,民主、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人物。其次,多和其他任课老师建立联系。教师教授的学科不同,往往能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观察和了解到学生的不同方面,教师间要多建立联系,交换信息。三要转换角度。以学生的立场和视角去看待现实生活,思考周围的世界,体会和感悟学生认为重要的事情,感受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将学生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和案例转换成课堂教学的情境材料,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双向发展
议题式教学评价要始终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标准,在评价中提升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推动教与学进一步发展。一要优化评价维度。议题式教学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考虑到学生从知识内化到行为外化的一系列过程的各项要素。教师可以将以上三个指标作为思想政治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提高评价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评价形式。教师要用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又重视学习的结果表现,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试卷等方法相结合,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体现评价的实效性和可靠性。三要完善评价主体。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的教学,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相比教师,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其他同学具体情况。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既采取教师评价、又活用生生互评和个人自评。师生联动开展教学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四种“议”境——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公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7):13-16.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4]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73-77.
[5]赵蒙成.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23-27.
责任编辑 杨定明
作者简介:李汉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余俊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林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基金: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基于网络应用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VSZ07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