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伟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不断奋起的深刻印记,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担当,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它既为国家發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动力源泉,也为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滋养。近年来,萍乡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头脑、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营造出鲜明的红色文化氛围。
一、缅怀纪念,传承龚全珍的精神
在萍乡提到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就不得不提及甘祖昌将军与“老阿姨”龚全珍。一位是解甲归田当农民、一心投入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将军,一位是西北大学高才生、一心只做教育的“老阿姨”。他们是莲花县开出的“并蒂花”,是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共产党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一行首站来到了莲花县坊楼中学。莲花县坊楼中学创建于1957年。“老阿姨”龚全珍于创校之年入职,这是她从新疆回到莲花县工作的第一站。
来到莲花县坊楼中学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石头上是“老阿姨”龚全珍亲笔写下的“坊楼中学”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笔法圆润、笔力遒劲。走进“老阿姨”龚全珍曾经工作过的学校,我们心中感慨万千。
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学校并不大,但是,在这样一所农村中学,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均以“老阿姨”龚全珍为榜样,努力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
郭海元校长来到坊楼中学已经有10余年。他曾参与编写了《师德楷模———龚全珍》一书,抢救性地挖掘出不少发生在“老阿姨”龚全珍身上的事迹。他向我们介绍道,甘祖昌将军与“老阿姨”是莲花县的名人,是师生的楷模。以榜样育人、以德育德的做法是他从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情的精神中探索出来的。2015年至今,学校重点打造的是龚全珍式文化。每栋教学楼和办公楼墙面上都张贴了“老阿姨”龚全珍教诲老师和学生话语的海报;将“老阿姨”龚全珍曾经住过的宿舍打造成学习基地;带领师生去沿背村参观甘祖昌故居;由学生评选出龚全珍式好老师,并由学校给予表彰,以期更好地服务教育,发挥榜样作用……
“老阿姨”龚全珍坚守信仰、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早已融入了坊楼中学全体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坊楼中学的教师怀着更加真诚的态度对待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我没办法成为她(龚全珍),但可以(向她学习)做她所做过的事。”分管政工的副校长刘艳林眼里闪着光说道。这位“90后”副校长,在了解了“老阿姨”龚全珍的事迹后,被其身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一直在默默地向“老阿姨”学习:为了不浪费时间、更方便教学,她把家安在学校;不上课时,走遍学校的各个角落;学生家偏僻、路远,不通车,她就步行40多分钟去家访;工资并不高的她还资助了本校一位家贫的学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继续完成学业,她四处寻找爱心人士资助这位学生读高中。她说:“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她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破的。作为一位母亲,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非常难受。我把她带到家里,和我的孩子吃住在一起。我也是从农村家庭出来的,知道农村孩子求学不易,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到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有郭海元和刘艳林这样以“老阿姨”龚全珍为榜样的教师,坊楼中学学生从“老阿姨”龚全珍身上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用自己的善行去感染和帮助他人。“自上小学起,我就经常听到龚奶奶的事迹,她总是倾尽全力帮助身边人,一心为民却从不求任何回报。今后我要学习龚奶奶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学习上认真努力,在生活上积极帮助同学。”坊楼中学学生陈思元说。
2023年9月2日16时16分,“老阿姨”龚全珍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100岁。她将爱与信仰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在萍乡这片红色热土之上。坊楼中学全体师生将会沿着“老阿姨”龚全珍走过的路,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时刻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秉承着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信念,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
二、校史赋能,培育时代新人
萍乡是一座有红色基因的城市,处处都有红色记忆。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充分利用红色校史文化育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红色基因浸入心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萍乡市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萍乡中学、安源区第二学校引导师生学史懂史,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等要求落到实处,陶冶师生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品格,赓续红色血脉。
一踏进萍乡中学,绿意便扑面而来,校园郁郁葱葱,亭台楼榭错落有致,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文廷式的雕像静静地屹立其中。萍乡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新萍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萍乡中学前身为明万历年间的鳌洲书院,办学历史之悠久在全省都属少见。百余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两院院士吴学周、陈述彭、简水生、颜龙安,革命家凯丰、孔原、刘型,教育家彭康、柳斌,军事家邓福全,音乐家黄海怀等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基于此,我们建设校史馆,以期以德育德,以史育人。”
萍乡中学依托校史馆的建设,打造红色基因与思政育人融合主阵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当代中学生。每一位新生,来校后必定由老师带队参观校史馆,认识萍乡中学的杰出校友们,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让学生以萍乡中学为豪、以祖国为豪。同时,学校连续多年请优秀校友回校宣讲,让学生在高一就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如2023年5月4日下午,萍乡中学1992届校友、海军大校尹强教授走进学校,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拥抱海洋、认识海权、热爱海军”的科普讲座。
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萍乡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新萍指出,萍乡中学是干实事的,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萍乡中学丰富的校史文化,体现了萍乡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是红色基因的育人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育人。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同时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摇篮。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历史悠久,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近年来,我们秉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一贯注重利用红色安源这一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掘安源红色资源,弘扬安源人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气魄。”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校长陈琳介绍道。
1922年1月,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李立三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这就是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的前身。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童子团(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渊源颇深。
目前,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正重点打造红领巾文化,学校少工委以吴运铎、王耀南、黄静源等革命先辈为6个表现突出的中队命名,以点带面开展特色中队建设。依托红色安源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培养“明理小使者”;依托红色安源文化中的责任担当教育价值,培养“实干小能手”;依托红色安源文化中的团队奋斗教育价值,培养“智能小博士”;依托红色安源文化中的开拓创新教育价值,培养“科创小达人”。深入挖掘红色安源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将其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有机融合,以全新的教育视角解决红色教育空洞化、说教化、生硬化的难题,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文化植入少年儿童的心中,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三、守正创新,红色课程育人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驱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把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萍乡市各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每周开足“道德与法治”课程,把《红色文化》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表并开齐课时,用好《红色文化》教材。除此之外,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各式各样的红色课程,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安源区城区小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成长需求,将“红色文化”立体分层,开发实施“红色教育课后服务课程”,如“唱红色歌谣”“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篇”等课程,将红色教育引入课堂、融入教学,让红色文化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到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萍乡中学在国防教育方面,推出必修、选修以及限定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修课程就是军训,新生开学都必须要参加,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年9月18日上午,萍乡中学都会举行主题升旗仪式,教育学生勿忘国耻、追忆历史,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意。
湘东区峡山口街新村小学受限于地理位置,学校很小。但是易建珍校长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多方尝试,推出“抗战老兵进课堂”等相关国防教育课程。2023年,学校还带领学生们走访了当地的抗战老兵之家,学生为老兵献上鲜花,聆听老兵讲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与老兵共同追忆峥嵘岁月。老兵给学生示范了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不少师生潸然泪下。
四、立德铸魂,红色活动育人
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教育系列活动,是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的有效举措,能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成效,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依托安源革命老区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学校致力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从而实现了从培养好孩子到培养红孩子的转变。”安源区城区小学党总支书记廖小红自豪地说。对于本土红色资源如何同育人相结合,廖书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校外的场馆和资源,把红色育人的基地扩展到校外。在每年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渗透红色基因,让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悟中行,让行走在路上的“活”课堂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
安源区城区小学秉承“让全体安源娃走遍安源、读懂安源”的活动宗旨,精心制订了“初心地图”,全校性开展“安源娃走安源,铸就安源魂”的红色研学活动,并带领学生走读红色安源,踏寻先辈足迹。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中有些班级还会开展小导游活动———班上四五个学生相约一起,重走革命先辈的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不同的红色旅游路线,深入了解安源本土红色文化历史。如今,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总平巷、张家湾等红色教育基地,处处留下了安源学子寻访实践的身影。
2023年开学初,城区小学正式编排儿童舞台剧《红领巾摇篮》,并于5月27日在萍乡市青少年红色研学大会上精彩亮相。这部舞台剧分为“苦难生活”“组织起来”“英勇斗争”“鲜血染成”四个部分,少先队员们扮演安源儿童团成员再现当年站岗放哨、传递信件等革命场景。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演绎,引领着观众探寻红色印迹、重温红色故事。
“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红色诗歌我来颂,祭扫湘东区云程烈士陵园等,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深刻理解了今天安定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说到在参观湘东区云程烈士陵园,看到一些无名烈士的墓碑时,易建珍校长心情非常激动,幾度哽咽。她说:“孩子们都哭了,场面非常感人。在无名烈士的纪念碑前,学生主动将碑面擦拭干净,把周围的落叶清理干净,献上洁白的小花,深鞠一躬,重温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彭磊说:“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矿工子女,其中不少学生的祖辈经历过安源大罢工等历史事件,学校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祖辈的故事,并尽可能将他们推荐出去,让他们有机会站上中央电视台等更广阔的舞台。”
据了解,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有4名孩子成功入围全市52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名单。入选的讲解员多次配合安源区团委到红领巾少儿基地进行志愿讲解。小讲解员落落大方,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先队辅导员的点赞。
五、红色领航,铸魂育人显成效
红色文化是能量之源,红色遗迹、红色往事折射出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方可造就一代代有为青年。萍乡市教育局多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对红色文化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萍乡市安源区第二学校吴运铎中队队员何雨馨说:“在参加红领巾讲解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红色党史故事,对革命先烈们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作为从小生长在安源这片红色热土的少先队员,我们都以自己是安源儿童团的后人而自豪,从而积极努力争当红领巾讲解员,坚定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远大志向,把安源的红色故事不断传播出去。”
安源区城区小学六年级学生朱允墨对于红色文化有自己的见解:“学校经常会组织我们去社区、去红色场馆参加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红色文化,铭记历史。我自己也非常喜欢听英雄的故事,非常敬重这些英雄,并把他们作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另外,朱允墨还说道:“班上之前有一些顽皮的同学,在参观红色场馆和学习了英雄的事迹后,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之前那么贪玩,现在会好好读书了。”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我们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在寝室挂了一面小国旗。前段时间,我们寝室有三个同学考试失利,为此,我们面对国旗,开了一场总结大会,认真分析问题,指出自己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学习,还特地取了一个名字———金麟打破包围圈。想借用‘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句诗,表达出我们就像长着金色鳞片的龙,不是只待在水池里的,一旦遇到风雨,就会一飞冲天,笑傲苍穹,不断进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对于红色文化育人对其的影响,萍乡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胡水睿说道。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感知和认同红色文化,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教育中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
接下来,萍乡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增强“三全育人”实效,坚持把红色文化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本土的红色文化优质资源,以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為榜样,将萍乡革命先烈的事迹持续在校园传播,策划开展“红色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为中小学生讲好红色故事,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实现家校共育的效果。
(感谢萍乡市教育局、萍乡中学、莲花县坊楼中学、安源区第二学校、安源区城区小学、湘东区峡山口街新村小学对采访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