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摘要:着眼于在浅阅读时代学术图书如何推进深阅读,尝试从三个层面探讨浅阅读、深阅读和学术图书的关系,利用SWOT分析法厘清学术图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以“沧海集”学术文库丛书为例,浅谈学术图书推进深阅读的路径尝试。
关键词:学术图书 浅阅读 深阅读 SWOT分析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介不断产生,由于多种传播媒介共同存在,不同媒介的特性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浅阅读逐渐成为现阶段受众的阅读特点。在浅阅读时代,媒介内容出现视频化、碎片化、快餐化,甚至庸俗化、个性化、粗劣化等倾向;接收工具的多样化、移动化和微型化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传播方式,并持续向更方便、更新奇的方向发展。学术图书往往有着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其内容价值在于带领读者进行深度思考。
浅阅读、深阅读和学术图书的关系
梳理三者的关系,需要厘清一个前提,那就是对三者本身的理解。浅阅读是一种具有浏览式、随意式、娱乐化和碎片化等特点的阅读方式,寻求短暂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享受。相比之下,深阅读要求读者能够持续关注内容,全神贯注,对信息进行思考。学术图书是指内容涉及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专业学习、研究具有价值的图书。学术图书又可分为严肃类学术图书和通俗类学术图书。前者指主题专、精、尖,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编写,但大众不易读懂的学术图书;后者指主题为大众所关注,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的学术图书。
从浅阅读、深阅读和学术图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展开思考,或许能够找到探析路径的方法。顾名思义,浅阅读和深阅读是相对应的,此处不再赘述。是否阅读学术图书就能形成深阅读?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学术图书所声称的“系统、完整”并不能使读者感兴趣,造成一目十行地阅读,浅阅读现象还是会发生。反之,如果读者被一篇百字的微型网络小说吸引,阅读后主动在互联网上搜索大量的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建立起对某一问题立体的理解,那么也就實现了深阅读。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所说:“并非所有个体都能很好地完成这样一种信息网络的构建。作为传播中心的个体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决定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质量。”如果个体的自身修养确实达到了一定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完整获得了内容质量较高的网络信息,达成深阅读自然毫无问题,否则只能在大量的碎片信息中浮光掠影,完全无法深入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浅阅读还是深阅读虽然取决于读者本身,但学术图书作为传统媒介,如何提升自身吸引力,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推动读者进行深阅读,使知识在读者头脑中扎根,从而提升读者自身素养,进一步扩展读者对学术图书出版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是学术图书出版社亟须思考的问题。
浅阅读时代学术图书的态势分析
态势分析法即SWOT分析法,可以清晰地纵观和分析学术图书在浅阅读时代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新形势下学术图书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这对制定学术图书的出版策略和规划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优势(S):内容资源和图书品牌。首先,学术图书拥有专业的内容资源,其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性、前沿性、严谨性等,代表着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其次,良好的图书品牌形象是学术图书的一大优势。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甲骨文”系列丛书为例,该系列丛书致力于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特别是翻译和出版国外优秀学术书籍。经过数年精心策划的“甲骨文”系列丛书形成了知名的学术图书品牌,在读者中获得了认可度和美誉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金字招牌之一。
劣势(W):读者群体和编辑人才。一方面,学术图书相对大众图书依然小众,学术图书自身的特性常给人一种“曲高和寡”的印象,固定的读者群体依然存在局限性,但其出版过程又较漫长,出版社不得不以低印数、高定价的模式兼顾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术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学术图书编辑不但应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相应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把关能力,还需具备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创新要求、行为习惯,懂技术、懂市场、懂读者需求。
机会(O):融合发展和营销模式。近年来,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催生了图书与多种媒介的结合,如二维码技术、VR技术等为图书带来了内容价值的延伸,产品形式也更加多元。一些出版社建成线上学术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产品形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也利用学术图书自身的品牌优势向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此外,图书营销呈现的互动模式,实现了读者、意见领袖与出版社之间的高度黏合,图书营销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信息流的传递方向不再只具有单向性。显而易见,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和图书营销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包括学术出版在内的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机会。
威胁(T):市场意识和出版泛化。部分出版社的市场意识依旧较弱。例如,一些严肃类学术图书在出版时,由于有相应的基金支持和资助补贴,而降低了此类学术图书的市场探索,弱化了市场意识。出版泛化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术出版不能没有边界,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能力出版学术图书;其次,即使是出版学术图书的专业出版社,也不可能有能力出版所有学科领域的学术图书。
学术图书推进深阅读的路径尝试
通过上述分析,根据“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正视威胁”的宗旨,笔者以“沧海集”学术文库丛书(以下简称“沧海集”)为例,浅谈学术图书推进深阅读的路径尝试。
发挥优势:内容为王,打造品牌。在浅阅读时代,坚持内容为王依然是打造深阅读产品的基础,而打造品牌是学术图书阅读推广工作的关键。“沧海集”是编辑团队策划打造约五年的品牌项目,坚持开发以“内容为王”为宗旨的图书资源,以译著为主出版介绍外国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图书。
在品牌打造初期,“沧海集”是以严肃类学术图书还是通俗类学术图书为基调,成为编辑团队考量的重点。所谓的“通俗”似乎更接近读者“浅阅读”的特点,只有先将读者“领进门”,才能让读者“读下去”。因此,编辑团队将“沧海集”定位为通俗类学术图书系列,在遴选作品时,希望其所表现的是大众普遍认知的、常识性的内容。编辑团队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经过较为严谨的市场论证,将五部作品纳入首批出版计划,分别是:《图绘明治开国:一个法国画家记录的明治中期职业》(以下简称《图绘明治开国》)、《豪商列传:白手起家的日本近现代财阀》(以下简称《豪商列传》)、《光与影:明治时代的逆贼与元勋》(以下简称《光与影》)、《工匠之国》和《明治维新史:自力更生的工业化奇迹》(以下简称《明治维新史》)。
这五部作品的版权均引进自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系列。讲谈社于1909年创立,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实力雄厚。“学术文库”系列是该社1976年建立的品牌丛书,入选“学术文库”系列的作者大多是著名的大学教授或专业学者。基于此,“沧海集”的内容品质和学术价值得以保证。
克服劣势:吸引读者,听取建议。为了扩大读者群体,帮助读者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达到吸引读者进行深阅读的目的,提高“沧海集”的影响力,编辑团队反复思考出版路线图。为了不囿于传统的编辑思维,激发互联网思维能力,更了解读者需求,编辑团队事先与发行团队多次讨论,并与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进行提前沟通,听取多方建议,最终确定五部作品以“由浅入深”的顺序出版。
第一阶段推出《图绘明治开国》和《豪商列传》。作为“入门级”图书,《图绘明治开国》图文并茂,选取了法国漫画家比戈的百余张画稿,画中展现了日本明治中期从底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职业,并由日本作家清水勋对这些职业进行分类和解说,语言轻松有趣;《豪商列传》主要介绍日本近现代财团的创业史,以其描述的独具个人魅力的家族创业者发迹史、令人唏嘘的商海沉浮史而令读者产生诸多感慨。阅读这两部图书时,读者容易形成感性认识,引发共鸣,进而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第二阶段推出《光与影》和《工匠之国》。作为“进阶级”的两部图书,《光与影》采用类似纪传体的写法,通过对性格反差较大的人物进行对比描写,使读者体味风云激荡的年代产生的激烈对立和抗争;《工匠之国》介绍了日本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发展,从鼎盛到消逝,从历史到现实,读者通过作者对这些变化的心境描述,体会光阴流转、世事变迁。阅读这两部图书需要读者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有基础的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有了前四部图书的阅读体验,读者或许可以较为愉快地进入最后的阅读阶段。因此,第三阶段推出《明治维新史》。该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日本工业化转型为核心,叙述明治维新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沧海集”首批图书中最为“重量级”的一本。
利用机会:借助外力,拓展渠道。读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正日益凸显,学术图书应顺应时代发展,主动出击,尝试在互动平台上与读者建立需求联系,这一策略还可为学术图书提供精准的商业指导。为此,编辑团队与发行团队除了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以传统方式进行了“沧海集”品牌分享会,还计划于首批图书推出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摩点平台进行线上众筹,围绕众筹图书打造文创产品。
摩点是创意、创作者及创新品牌的内容流量孵化平台。摩点众筹是企业通过审核后,在其主页发布“众筹项目”,并设定一定的众筹金额,达到该金额项目就可开展,反之则会向支持的用户退款,是一种没有任何风险的新型销售方式。其中,出版物是摩点众筹长久以来运营的一个主要类别,而该类别主打艺术类、社科类产品,特别是小众图书,较容易得到用户支持。编辑团队与发行团队希望通过开发摩点众筹这一营销渠道,在图书创新设计和渠道的特殊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具体而言,《光与影》和《工匠之国》将各自的藏书票及“认识世界”邮票进行捆绑销售。一方面,“认识世界”邮票符合“沧海集”的主题,可作为吸引读者购买的卖点;另一方面,藏书票和邮票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即限定性。
正视威胁:强化市场,出版精品。“沧海集”的丛书名取自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也体现了“沧海集”希望突破学术图书市场困局、致力于出版精品图书的决心。
图书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图书质量的竞争,没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就不会有精品图书出版。在内容质量方面,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对“沧海集”的译文进行反复精心打磨,力求不出现纰漏。在装帧质量方面,为了便于读者携带且利于收藏,“沧海集”采用小开本圆脊精装设计,封面设计力图准确反映图书内容,体现高尚的审美情趣。
结语
浅阅读时代,人们搜索和阅读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术图书编辑也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提高对新时代学术出版全过程的掌控能力,不忘传递学术精华的初心,认真分析学术图书如何推动读者进行深阅读。在“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工程将凸显其更大的价值,学术图书出版社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虽然受到浅阅读时代的冲击,但更应坚守自身定位,思考学术图书如何推进深阅读的引导工作,始终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叶继元. 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
[2]洪瓊.“浅阅读”时代的学术出版之路[J]. 出版广角,2015(3).
[3]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