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毛凌云,马济芬,王美兰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226000
脑卒中是因多种诱发因素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并最终引发局限或全面脑功能损伤综合征[1]。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高发疾病,其具有较高致死率,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卒中类型,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治疗,但该治疗受时间窗所限制[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传统急救流程存在救治流程烦琐、治疗团队衔接不到位、检查顺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会增加错过最佳救治时机的情况发生[5]。角色定位模式是以恰当角色定位完善护士在救治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工作,从而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其病情恢复。本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就诊流程中引入角色定位模式护理,对比常规就诊流程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2020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6月—2022年2月的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43~75岁。试验组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44~78岁。纳入标准: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6]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年龄≥18岁;发病至到达急诊时间<4.5 h;均接受溶栓治疗;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溶栓禁忌证;合并颅脑肿瘤;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既往精神病史;既往颅脑手术史;既往脑出血病史;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就诊流程护理,分诊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引导其进入抢救室,然后依据挂号→缴费→医生问诊后开具检查单→影像学检查→完善检查→溶栓治疗的流程进行诊疗。护士全程护送病人检查,并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治疗等,最后协助其办理相关住院手续。
1.2.2 试验组
实施在就诊流程引入角色定位模式的护理,具体如下。
1.2.2.1 建立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专科主治医师、急诊科医师、科室护士长及护士,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所有成员实施培训。
1.2.2.2 设立角色
根据小组培训结果及各组员意愿,将护士角色分为监护护士、健康宣教护士、静脉血管通路护士及协调护士。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对各角色护士实施进一步培训,使其掌握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1.2.2.3 优化救治流程
①接诊。分诊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对其病情实施评估,协调护士于一旁协助,观察其生命体征情况,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佩戴特殊标志。②取溶栓药物及转运。医生完成评估后,对于有溶栓治疗意愿者,监护护士取药并核对信息,静脉血管通路护士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采集血液样本,健康宣教护士、协调护士与静脉血管通路护士一同将病人转运至CT检查室。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转运至CT检查室途中,健康宣教护士告知具体病情,并向其强调溶栓治疗时间窗相关知识,在到达CT检查室后,再次评估并确定有溶栓治疗意愿后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最后转运病人至抢救室。④溶栓治疗。监护护士在抢救室的床边进行溶栓药物配制,并进行静脉推注,静脉血管通路护士与监护护士共同准备二次静脉溶栓工作。⑤转运。在抢救室完成诊疗后,协调护士通知脑血管中心后进行转运,并由健康宣教护士在床旁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基本相关知识宣教。
①就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入院至医生接诊时间、入院至出CT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出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溶栓给药时间、住院时间。②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病人溶栓3个月后情况,死亡计1分;植物存活计2分;重度残疾计3分;轻度残疾计4分;恢复正常生活计5分[7]。③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两组病人溶栓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8]。④采用改良Rankin评价系统(mRS)评价病人溶栓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无症状计0分;有症状,可正常工作与生活计1分;轻微残疾,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计2分;中度残疾,需他人协助部分工作与生活计3分;重度残疾,无法独立行走,完全依赖他人照顾计4分;严重残疾,卧床,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计5分;死亡计6分[9]。⑤并发症: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神经功能后遗症、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表2 两组就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3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措施,且主要应用于早期治疗中,同时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10]。有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5 h内实施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最有效方式,同时从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越短,则疗效越好[11]。但目前国内医院院内急救流程存在严重延迟。护士在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率及效果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护士角色定位对优化院内急救流程、合理衔接各环节具有重要意义[12-13]。本研究通过在就诊流程中引入角色定位模式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本研究中,试验组入院至医生接诊时间、入院至出CT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出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溶栓给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表明在就诊流程中引入角色定位模式护理可有效缩短就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分析原因主要为常规急救流程模式中,就诊流程较为烦琐,且会受到检查顺序、家属对于溶栓治疗的态度、护士溶栓治疗相关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14-15]。而角色定位模式中能够建立专业化医护团队,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就诊的关键时间设置4种不同护士角色岗位,从而确保各诊疗环节得到很好衔接,避免因为诊疗程序不明确、检查顺序有误等情况延迟治疗[16]。通过设立监护护士及静脉血管通路护士能够确保病人尽快获得溶栓药物而接受治疗,通过设立健康宣教护士能够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纠正以往错误认知,缩短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最终有效提高治疗效率[17-18]。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GOS评分及QOL评分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表明在就诊流程中引入角色定位模式护理可改善病人预后。分析原因为从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其预后。有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从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每缩短15 min则其康复出院率均会得到提升[19]。角色定位模式中通过设立协调护士,可做到及时预警各科室,并协助其他医护人员完成诊断、治疗、运送等工作,减少各环节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从而缩短各环节诊疗时间,使病人能够尽早得到溶栓治疗,开通梗死脑血管,促进缺血性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尽可能减少脑细胞损伤[20]。此外,在就诊流程中引入角色定位模式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原因可能为该模式明确各护士的岗位职责,可尽快明确病情,稳定血压、血糖水平等,并实施严密监测,进而提升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流程中引入角色定位模式可缩短病人就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