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3-05-22 03:38陈红男奚凤瑜张赟李春娟
癌症进展 2023年6期
关键词:胃泌素胃癌血清

陈红男,奚凤瑜,张赟,李春娟

1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西安 710068

2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安 710038

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偶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表现,临床很难发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相关研究表明,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3]。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为内镜、病理学检查,但胃镜属于侵入性检查,具有创伤较大、对检查设备和医师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等缺点,无法在临床普及。有研究发现,胃癌患者胃黏膜分泌的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等存在异常,可间接反映胃黏膜功能,具有预估病变程度的价值[4-5]。因此,临床认为,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 水平对胃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但单一指标的准确度易受到外界影响[6-7]。为此,本研究探讨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8]中关于胃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胃镜检查等确诊;②无远处转移;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②合并胃部其他疾病;③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6 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其中男61 例,女45 例;年龄26~79 岁,平均(48.37±6.46)岁;TNM 分期:Ⅰ~Ⅱ期52 例,Ⅲ期29 例,Ⅳ期25 例。另选取同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7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 例,女42 例;年龄25~80 岁,平均(48.69±6.15)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抽取5 ml 空腹静脉血,胃癌组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5 ml 空腹静脉血,3000 r/min 离心15 min 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 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随访

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06 例胃癌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将疾病进展、远处转移、死亡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比较

胃癌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胃癌组患者与对照组受试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比较(±s)

组别胃癌组(n=106)对照组(n=87)t值P值胃泌素-17(pmol/L)30.58±5.36 11.93±3.21 28.520 0.000胃蛋白酶原(ng/ml)28.68±12.48 69.68±16.50 21.252 0.000

2.2 不同TNM 分期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比较

TNM 分期为Ⅳ期的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和Ⅲ期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和Ⅲ期患者,Ⅲ期患者血清胃泌素-17 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比较(±s)

表2 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比较(±s)

注:a与Ⅰ~Ⅱ期比较,P<0.01;b与Ⅲ期比较,P<0.01

TNM分期Ⅰ~Ⅱ(n=52)Ⅲ(n=29)Ⅳ(n=25)t值P值胃泌素-17(pmol/L)20.55±4.35 34.72±5.64a 46.64±6.07ab 228.860 0.000胃蛋白酶原(ng/ml)35.82±10.30 24.68±8.31a 18.47±7.05ab 34.510 0.000

2.3 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均可能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胃泌素-17 水平、胃蛋白酶原水平均可能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 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胃泌素-17 水平升高、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表3)

表3 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AUC 为0.841(95%CI:0.624~0.998),高于二者单独检测,此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2、0.918。(表4、图1)

图1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表4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临床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与饮食习惯、环境、胃部慢性疾病、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9-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发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13]。胃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和侵袭,早期症状不明显,病灶较小,常被忽视,多数患者在发现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非常重要。目前,临床诊断胃癌的方式较多,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胃癌,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推广和应用[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TNM 分期为Ⅳ期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 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和Ⅲ期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和Ⅲ期患者,Ⅲ期患者血清胃泌素-17 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且胃泌素-17水平升高、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主要由胃黏膜分泌,根据生化特性和免疫活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两个亚群,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胃黏膜状态和分泌功能,若患者胃黏膜功能、状态发生异常,胃蛋白酶原水平会下降[16-18]。胃泌素-17 是一种调节消化道功能的胃肠激素,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G 细胞分泌,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和调节胃酸分泌。胃泌素的分泌受胃内酸度、饮食和胃窦G 细胞数量的影响,当胃体黏膜发生萎缩,壁细胞胃酸分泌相应减少,可反馈性引起胃泌素-17分泌增加[19-20]。胃泌素-17 联合胃蛋白酶原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可考虑将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检测应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胃泌素-17 水平较高,胃蛋白酶原水平较低,二者均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胃泌素胃癌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