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爽,刘栋利,王璐,孙朋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郑州 450000
肝癌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1-2]。早期肝癌通常缺乏典型症状,易与其他肝脏疾病混淆,确诊时部分患者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3-4]。肝癌介入治疗属于一种微创介入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学技术支持下,通过动脉插管注入抗肿瘤药物,能够避免开腹手术造成的手术创伤与内脏环境暴露[5-6]。同时,介入治疗是将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减轻了全身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7-8]。因此介入治疗适用于各种分期的肝癌,为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肝癌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下降、疲乏消瘦、肝区不适等,部分介入治疗患者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会对疾病及预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因此,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介入治疗的依从性,还会因过度紧张、焦虑影响术后恢复。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若患者过度紧张则可能导致疼痛感加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为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感、缓解负性情绪,本研究探讨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②术前肝功能分级为A~B 级;③首次确诊肝癌且首次接受介入治疗;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脓肿;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阅读与语言功能障碍;④既往镇静、镇痛类药物长期使用史;⑤酗酒、吸毒史或疼痛阈值异常;⑥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急性期;⑦围手术期出现除肝癌外其他影响患者情绪的重大事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18 例肝癌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9 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常规组中,男34 例,女25例;年龄45~69 岁,平均(57.32±5.45)岁;肝功能分级:A 级25 例,B 级34 例;TNM 分期:Ⅲa 期24 例,Ⅲb 期16 例,Ⅲc 期8 例,Ⅳa 期6 例,Ⅳb 期5 例。观察组中,男33 例,女26 例;年龄46~70 岁,平均(57.93±5.31)岁;肝功能分级:A 级23 例,B 级36例;TNM 分期:Ⅲa 期21 例,Ⅲb 期17 例,Ⅲc 期9例,Ⅳa 期7 例,Ⅳb 期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和TNM 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常规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干预,包括常规入室、摆位、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具体包括以下8 个方面。①术前访视:由介入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实施疼痛与情志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要求,记录患者相关疾病史、治疗史等;向患者说明介入治疗的基本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案,详细讲解患者的配合方法,倾听患者疑问并给予耐心解答;根据患者年龄、TNM 分期等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干预措施。②入室干预:入室后根据患者体感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必要时给予保温毯保温,常规摆位后予以软垫辅助患者维持手术卧位;在上述过程中注意与患者保持交流,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个性化要求,如较年轻患者可向其讲述真实的预后良好的案例,年龄较高的患者向其说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案等,TNM 分期较高的患者术中扩大检查范围,重点查找是否存在微小转移灶等。③术中干预:通过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情绪变化,辅助医师完成手术操作,向患者说明手术进展,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以手术操作过程顺利、成功等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术中输注液体除血液制品外均加温至35 ℃。④情志干预:对于负性情绪较明显的患者,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缓解其负性情绪;向患者说明负性情绪的危害,使患者主动积极调整情绪;必要时及时提醒医师给予药物镇静。⑤术后干预:术后延长观察时间10 min,无不适的情况下于术后给予50 ml 温水缓解患者胃肠道不适;观察期间患者双下肢均上抬30 ℃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并向患者介绍非药物缓解疼痛和癌因性疲乏的方法,说明各项术后注意事项与自我管理方法等。⑥与病房交接:对于术后情绪波动较大、疼痛较严重及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将其护送回病房,并向责任护师说明情况及术后止痛方法。⑦术后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术后饮食指导,解答患者对术后相关事项的疑问。⑧术后访视:于术后3、6、12 h 通过巡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干预。
①术后3、6、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0~10 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②手术前、术后12 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 评分<50 分表示无焦虑,SDS 评分<53 分表示无抑郁,总分均为20~80 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制程度越严重。③手术前后,采用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the 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11]评估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22~110 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越强烈。④手术前后,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12]评估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总分0~60 分,评分越高提示癌因性疲乏程度越严重。⑤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肝功能衰竭、穿刺点血肿。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K-S 检验均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3、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MUIS、CF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MUIS、CFS 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MUIS、CF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MUIS、CF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8%(3/59),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2.03%(1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P<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31%(58/5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1.36%(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7,P<0.01)。(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诱因目前尚未能完全清晰,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3-14]。肝癌早期时多无典型的症状表现,易与慢性肠炎及其他肝脏疾病混淆,因此,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15-16]。中晚期的肝癌患者通常可见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伴消瘦、疲乏、下肢水肿等表现,部分重症患者可并发呼吸障碍。介入治疗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案,不仅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还能够帮助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机会[17-19]。介入治疗能够将化疗药物集中于肿瘤病灶局部,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对局部肿瘤细胞的杀灭能力。但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疾病各种症状与对预后忧虑的共同作用下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加之采用介入治疗时患者对治疗过程与优势不了解而过度担忧治疗结果,导致心理问题加重。心理问题可影响患者对介入治疗的配合度,不利于介入治疗与术后恢复。为此,本研究探讨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
干预措施中增加术前访视能够提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个性化情况,提高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了解程度,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入室后给予个性化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介入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与配合度。保温干预能够减轻温差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心理刺激,避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过度波动。软垫等卧位辅助工具能够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从而辅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中分散患者注意力、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展情况,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术中输注液体均采用加温干预,能够减少液体温差对患者体液循环、血流循环等的影响。情志干预能够安抚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患者及时给予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过度波动。术后及时给予温水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还可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观察期内抬高下肢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回流,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观察期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项与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与病房进行交接,能够提高患者术后干预的针对性,能够更为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指导与术后巡视能够增强患者安全感,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及时给予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3、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提示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王亚玲等[20]研究认为,通过音乐疗法、按摩等非药物干预能够减轻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与本研究结果相互印证。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SAS、SDS、MUIS、CFS 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SAS、SDS、MUIS、CFS 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表明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和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2.03%,提示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可降低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1.36%,提示介入手术室内应用疼痛与情志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介入手术室疼痛与情志干预能够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