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欺凌说“不”

2023-05-22 22:03冯志兰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

【编者按】校园欺凌是我国中小学校园治理的难点,校园欺凌会造成学生身心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深入探讨欺凌现象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治理策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学生教育的重要角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其重要职责。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出发,认真分析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将预防、干预和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准确辨识学生间的欺凌行为、关注重点人群、联合家庭和社会,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

【情景呈现】小婷,个子不高,微胖,戴着一副笨重的眼镜。她的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平时在班上也不怎么爱说话。进班不久,她就被同学孤立,经常有女生故意在众人面前模仿她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围观的同学则会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一些男生更加过分,经常故意把她抽屉里的东西撞得散落一地。家长向班主任反映情况,认为班上同学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希望班主任予以解决。

【情景分析】

【关键词】校园欺凌;行为界限;自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7-0047-02

【作者简介】冯志兰,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小学(上海,201100)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获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校园欺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行为,常常发生在力量(身体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之间。就过往校园欺凌案例分析看,校园欺凌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暴力欺凌、言语欺凌和孤立欺凌。情景案例中的小婷遭遇的主要是言语欺凌和孤立欺凌,面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需要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一、了解欺凌者,看清问题的本源

不同类型的校园欺凌,欺凌者实施欺凌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不当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欺凌者深层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们用不符合常规的行为试图传递“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的信号。班主任不能“头痛醫头,脚痛医脚”,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彼此消耗。对于欺凌者,班主任可以“三步走”。

1.了解欺凌学生情况,全面分析原因

学生的言行脱胎于其成长的原生家庭,长期受到不良的交往方式的影响,学生会不自觉地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展现出来。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学习知识的丰富,那些在成人处无法反抗而积累的不满和抱怨需要释放,于是一些学生把目光转向了同龄人。少部分学生的不当行为在欺凌他人获得的满足中不断被强化,他们会选择这种不合适的行为进行自我疗愈。因此,班主任了解学生原生家庭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亲子互动方式,能较为准确地找到学生欺凌的症结所在。当然,班主任也要耐心倾听,听懂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让这一小部分学生感受到“老师看到我,且看得到我”,进而产生改变的主动意愿。

2.明确规范学生的行为界限

没有一个学生不愿意被看见,没有一个学生不愿意被关爱。班主任应多表达对学生不当言行的担忧,给学生自我调整的建议。对于一个有欺凌行为的学生来说,被约束往往是难受的。班主任一定要严肃告诉学生不良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必要时可以通过学校相关行政部门让学生明确行为的底线。学生的行为一定会有反复,班主任一定要坚定信心,看到学生的进步,多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多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支持。对于校园欺凌行为,适度的教育惩戒是必要的,但过于直接的惩罚会破坏师生前期建立起来的信任,而集体连带式的惩戒尤其不可取。

3.家校协同,突出家庭教育指导

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客观呈现事实,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真实动态。教师和学校应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当然,家校协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家长不认同、不配合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让家长明确底线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关心被欺凌者,指导形成自护意识

班级是个小社会,有其内在的交往规则。对于被欺凌的学生,班主任要指导他们学会集体交往的规则,形成自护意识。

1.主动求助

被欺凌者借助周围人的力量解自己之围,是一种自救,对于欺凌者来说,则是一种震慑。班主任可以通过谈话、情景模拟等教给学生自救的技巧。同时,班主任要及时联系被欺凌者的父母,家校共同指导孩子应对欺凌,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2.正面回应

班主任可以组织“两难”问题讨论,多让被欺凌的学生表达看法,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更自信地表达。班主任可提前与学生沟通,引导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其他学生看到被欺凌者的思考和态度,感受到他虽不爱说话,但“善良中也带着锋芒”。

3.合理反击

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正面回应,进行合理的反击。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和孩子分享相关视频,帮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的尺度,更好地保护自己。

责任编辑:周小涛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应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从社会建构论视角看“校园欺凌”
法律规制校园欺凌的若干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