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红色经典”教学

2023-05-22 08:52贾小林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渗透策略语文教学

贾小林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育人功能,尤其是课程中的“红色经典”,其文学价值、史料价值深厚,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经典”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本文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从分析课程特征、紧抓文本特质和立足育人目标等角度,对“红色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和路径展开分析,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明确红色主题,领会红色精神,显现出语文课程教学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红色经典 渗透策略 课程特征 文本特质 育人目标

语文课程中的“红色经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社会建设为背景、以弘扬中华儿女爱国精神、坚贞革命意志等伟大品格为目的的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极强的史料、文学和精神文化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红色经典”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是传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资源。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挖掘其育人价值,强化学生优秀品质。

一、分析课程特征,凸显文本价值

新课标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教学需兼顾和考量的要点。教学时,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由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探究教学内容中涵盖的人文色彩,让学生以语言解读为载体,明确文本的人文内涵。

以红色教育为目标,要正确处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注重帮助学生搭建认知桥梁,让他们能够在阅读文本、解构语言的过程中,领会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红色精神和品格。教学《回忆我的母亲》,在分析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选取两个解读文本的角度,凸显其文本价值,发挥其红色教育的作用。

以扩容的方式解读,化抽象为具象。什么是抽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以开心、伤心、幸福和惊喜等名词,概括自己的主观情绪,这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达,而“我现在像中了彩票一样幸福”便是将抽象转化为具象的一种表现。教学《回忆我的母亲》,即可采用扩容的方式,引领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如文中所述“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作者将“豌豆饭”“菜饭”等同属性的词语罗列在一起,组成了一段精妙的表达,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激活其情感体验,可以采用扩容的语言解构方式,要求学生将“吃的是菜籽油做调料的菜饭”与文本中的原句做对比,学生借助作者罗列的词组,激活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他们真正理解了佃户家庭生活的艱苦,原本抽象化的文字变得更加具象,其人文性凸显出来,学生也就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以对比的方式解读,转共性为个性。文学作品是作者以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等为素材的一种艺术再创作形式,受到作者主观感受和真实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学作品之间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教师要做的,便是指导学生发现差异、领会文本的独特性。为此,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将老舍先生的《回忆我的母亲》与朱德的文章进行对比,从二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入手,围绕其语言文字的特征,解读文本的情感内涵。比如,朱德善于利用罗列法表现事件的全貌、借助连词和副词相叠加的方式强化情感效果等,指导学生分析其深层原因,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文本创作的背景,分析其语言特征,这样便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以扩容和对比的方式引领学生展开阅读活动,意在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建构,从而依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挖掘文本中深藏的育人价值,真正发挥“红色经典”的重要作用。

二、紧抓文本特质,挖掘红色主题

“红色经典”中蕴含着深厚的红色主题,赞扬了革命斗争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各族人民,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伟大贡献,其教育价值深厚、文学地位突出。根据“红色经典”的文本特质,为了引领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红色主题,可以设计如下两个学习任务:

角色代入。“红色经典”通常以革命者为文章的主人公,或者是以革命者为叙述视角,他们会将自身的革命气质、爱国情怀等融入到文章之中,自然而然地赋予了文学作品以伟大的精神和深厚的情感。在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文本的这一特质,要求学生走进革命者的世界,代入到他们的角色之中,从而感悟其精神内核。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视角,以记叙、议论和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代入到作者的角色之中,以第一人称为主,让他们体会“我”在母亲的教导和影响下,是如何从一个少年逐步成长为一位革命者,以此体现出母亲的伟大以及文章的深层次情感。

知人论世。“红色经典”是建立在特殊年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在教学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应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适度地引进背景知识。《回忆我的母亲》涉及的革命历史知识众多,包含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多个历史进程中的知识,教师应依据文本教学的进度,针对性地补充文本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将文学作品与历史素材融为一体,更为深入地解读其红色主题。

三、立足育人目标,传承红色精神

新课标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目标,意在凸显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在教学时,要立足于新课标中的育人目标,平衡“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和育人价值,于文本教学中,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在《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传承红色精神,培养爱国精神”,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深度阅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红色经典”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为此,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和开放式的问题:《回忆我的母亲》中,除了母亲之外,作者还回顾了什么?

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他们从“回顾了革命道路”“回顾了母亲对‘我的影响”“回顾了旧时代的陋习”等不同的角度,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不仅能够跟随着一个革命者成长历程而成长,还能走进革命者的精神世界,全方位地了解革命历史,并更加珍视当前社会的美好生活,主动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主体。

在教学中探寻“红色经典”的文学和育人价值,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的方式,指引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不单单能够加强学生的阅读深度,还能提炼出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气质,以此展现出“红色经典”教育价值。

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通过分析课程特征、紧抓文本特质和立足育人目标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凸显文本的价值,还能赋予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职责,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深入研读红色文化,形成红色精神品质。这样,初中语文教学既能完成学科教学的任务,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

[作者通联:陕西神木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渗透策略语文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