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 要:我国持续推进的以“两山”理论为深刻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指明了高校育人实践的方向。生态文明时代为环境类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场舞台,也迫切需要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定位、行业发展的新整合,以满足环境类大学生在“两山”理论伟大实践中的主力军角色要求。基于此,本文以N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当前环境类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两山”理论视域下高校以及行业层面促进环境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提升和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两山”理论 环境类大学生 就业 策略
一、“两山”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两山”理论是基于对传统发展的反思观念及生态危机的威胁而进行的理性选择。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阐明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的深刻变化,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的框架阐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
“两山”理论是新时代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全面理解“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特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把握“两山”理论的基本内容,必须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历史思维入手,揭示“两山”理论的辩证关系和发展规律,进而揭示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质性规律,并透过规律认知“两山”理论对全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指导我们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育人实践。[4]
二、环境类大学生稳定就业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我国大学的环境类相关专业教育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通过粗放地发展和无节制地利用生态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森林退化等。[5]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社会发展理念,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到今天的生态文明,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要建立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必须从“两山”理论的角度来审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问题,有针对性地革新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行业从业环境,努力培养一批兼具生态环境意识、扎实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全面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并使之顺利成为践行“两山”理论伟大实践的生力军,为我国逐步向生态文明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6]
三、N校环境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问题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等信息,我们对南京某省属本科院校(简称“N校”)环境类专业2017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掌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调查对象涉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三个专业。以不记名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37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约92.83%。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男生为118人,占比约53.64%;女生为102人,占比约46.36%。城镇户口学生164人,占比约73.64%;农村户口学生58人,占比约26.36%。从专业上看,环境工程专业为124人,占比约56.36%;环境科学专业为47人,占比约21.36%;生态学专业为49人,占比約22.28%。
(一)N校环境类专业人才竞争力有待提高
通过分析N校环境类专业2017级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可知,有91人考取了研究生,占比41%;有25人进入事业单位或考上公务员,占比11%;40%的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参与竞争;8%的毕业生在毕业时仍处于待业状态。较大比例的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或进入体制内工作,更多地寻求相对稳定区、舒适区,更有少数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一定程度上说明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进入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用人单位挑选的信心不足。
调查问卷中,就“所在单位规模大小”这个问题的答案来看,在进入职场40%的毕业生中,在50人以下的单位工作的学生比例占67.04%,在50—100人单位工作的学生占11.36%,在100—500人单位工作的学生占15.91%,而在500人以上单位工作的学生只占了5.69%。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环保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而环保类企业本身行业壁垒低、技术门槛不高,特别是近几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负面影响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在日渐缩短,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将占基本面,它们成为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流选择。[7]
另外,在进入职场40%的毕业生中,进入国企16人、外企14人、私企56人,分别占比18.18%、15.91%、65.91%(其中有2人在共同创立的私营企业)。可见,在只有40%的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参与竞争的情况下,大部分进入的是门槛相对较低的私企,只有少部分进入的是国企或外企工作。同时,就“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是否相关”这个问题的答案来看,有29.54%的毕业生选择“转行”进入其他行业,如银行、建筑业等。就地域分布而言,留在南京本地或去其他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有24%,二三线城市占比76%。从调查问卷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回家乡或家乡就近的城市就职,主要的原因在于就职的薪资与工作所在地的生活成本不对称等因素有关。如表1所示。
(三)以“两山”理论为宏观指导开展行业资源整合优化大学生求职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大量的中小型环保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储备较差、盈利能力不强。国家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带来的政策性红利虽然使环保市场壮大,整个环保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但人员待遇较差,发展空间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痛点对环境类大学生求职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以“两山”理论为宏观指导从行业的角度开展资源优化整合,提高整个环保行业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求职市场环境。地方政府作为环保行业的核心推动力量以及最大的市场需求主体,应改变初期对待环境治理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对一个区域内的整体环境问题的解决进行顶层设计,从细分领域的专业治理向环保问题的系统化或综合化解决方案转换。地方政府通过积极引导,从政策层面市场角度推动环保企业业务结构由单体业务模式向纵向延伸,倡导产业化集团模式,从单一投资商向工程建设板块延伸,形成“投—建—运”完整的盈利链,促进盈利模式多样化,直接带动行业环境类人才的薪资待遇提高、发展空间提升、从业环境优化,间接增强环境类大学生的求职意愿,促进环境类大学生群体就业形势的彻底改善。
五、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提出了应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并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新时代“两山”理论的思想引领下,我国正逐步步入生态文明时代。高校作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主要基地,应顺应新形势,在“两山”理论视域下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环境类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工作创新意识及社会活动能力,并与整个行业一起,深刻开展人才培养变革,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质,不断优化大学生求职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隗斌贤.绿色化发展视域下“两美”浙江建设的社会文化效应——习近平“两座山”科学论断的体会与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6):57-63.
[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吴佳妍,眭国荣.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探究“两山”理论的演进与应用[J].文教资料,2021(9):71-74.
[4] 李静,于容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J].区域治理,2019(36):53-55.
[5] 李军,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 肖华花.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科教文汇,2008(7):20-21.
[7] 赵德芳.基于就业需求视角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5):21-22,29.
[8] 毛成,蔡玲丽,李一星,等.社团参与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文教资料,2021(34):186-189.
[9] 陈博.对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21(21):83-84.
[10] 刘明华,刘以凡,林春香,等.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0):62-64.
基金项目:2023年度盐城市社科基金项目资助(2skB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