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宇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洪洞一带被分为两个县,洪洞县和赵城县。赵城县境内的佛教寺院广胜寺(今属洪洞县)始建于东汉,宋金时期因大地震损毁重建。
广胜寺内藏有一部大佛经,原有7000多卷,几经战乱后仅存4800多卷,内容包括汉朝以后、宋金以前各朝各代佛学翻译家和众多高僧的佛典译注,不仅为佛学、历史学和版本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而且在印刷技术和书法艺术方面提供了珍贵样本。公元1148年,山西潞州女子崔法珍用30年时间四处募捐,重新雕印了这部佛经,并增加许多重要著述,史称《赵城金藏》。直到1933年夏,上海一个叫范成的高僧到广胜寺考察时发现这部佛经,公布于世,震惊全球,连佛教发源地印度都找不到如此完整、丰富、古老的大藏经版本,成为稀世珍宝。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爆发。1938年2月25日,日军侵占赵城县,广胜寺主持力空法师便将《赵城金藏》秘密藏于寺内飞虹塔。日军在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学者的引导下来到寺院打听佛经下落,力空法师告诉他们,《赵城金藏》已被国民政府运到西安,但这并未打消日军的觊觎之心。广胜寺四周都驻有日军据点,最近的据点仅有两公里路程。
其实,早在1937年9月10日,蒋介石就指示驻防晋南的国民党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当面通知力空法师,部队撤退时一定要把《赵城金藏》运走。力空法师召集赵城其他寺庙僧人和地方士绅,与李默庵据理力争,这才使这部大佛经未被运走。
《赵城金藏》也引起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的关注。党中央指示太岳区赵城县党组织一定要配合八路军坚决保护好这部大佛经。就在此时,驻扎在离广胜寺两公里的道觉村据点日军,突然派人通知力空法师,在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时,他们要登临飞虹塔游览,望给予方便。力空法师紧张起来,意识到这是日军的阴谋,妄图窥探和夺取《赵城金藏》。他连夜下山去找八路军商量对策。与此同时,赵城县委秘密交通员和驻扎于井子峪村的八路军敌工人员也获悉这一情报,立即报告太岳第二军分区政委兼二区地委书记史健,将上述情报急电太岳军区和党中央。党中央命令太岳根据地有关党政军组织要密切配合,全力保护和转移《赵城金藏》,决不能让日军抢走。
据此急电,太岳军区、太岳第二军分区、赵城县委和县大队在交通员的秘密带领下,找到力空法师协商保护方案。他们决定赶在日军登塔之前,先把经卷搬运出来。
当时,力空法师向抗日政府提出3个建议:一是经卷都要使用布袋装好,二是搬运时装在箱子里,三是因日军经常“扫荡”恐怕丢失,争取运到延安去。抗日政府当即答应并写下“借条”,内容是“借广胜寺佛经一部”。力空法师拿着这张借条,直念“阿弥陀佛”,为共产党的机智感慨不已。有了这张借条,日军找他来要经卷时,他就可以以此应对,不会落个“私通八路”的罪名。
1942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十三)深夜,一次特殊的军事行动开始了。太岳第二军分区基干营一连80多名战士,从安泽县热留村出发,半夜时分潜入广胜寺。基干营一个排负责在寺内与县、区机关干部搬運经卷。另外一个排和县大队战士紧握长短枪,分布在广胜寺山下,摆出佯攻道觉村日军据点的态势,严防敌人出动。
因经卷藏在飞虹塔二层一个镂空的大佛像内,很难取出。后经力空法师同意,在佛像台基上凿开一个口子,这样既可以保证佛像的完整,又能顺利取出经卷。然后,众人将经卷传到塔外装进荆筐,用绳子捆好,转送到寺外指定地点。区小队和民兵分布于广胜寺周边,监视西南8公里外的明姜村日军据点,掩护搬运经卷的队伍。县长杨泽生坐镇郭家节村,负责组织56名县区干部从广胜寺往该村运送经卷,然后再装进牲口驮筐,向后山转移。整个搬运过程紧张而有序,拂晓前终于全部搬运完塔内经卷,民工们赶着30多头驴,在夜色中翻山越岭,与基干营一连两个排80多名战士,在5月4日中午,秘密通过敌占区,回到了热留村。几日后,基干营派出一个班武装押运,将经卷转移到太岳区二地委驻地亢驿镇,又过几日转送至太岳军区及区党委驻地沁源县。
由于日军经常“扫荡”这里,炮火不断,战事频繁,经卷又被送到地处深山的沁源县绵上区,藏在一个废弃的煤窑里。绵上区干部不时地把经卷搬出来晾晒,时任太岳区党委书记的薄一波还定期派人检查,使这部经卷在绵上区安全地存放了4年时间。
1946年秋,太岳军区、太岳行署将经卷转移到晋冀鲁豫边区首府所在地河北省涉县温村(今属河南省),委托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指定专人保管。为找到一个最安全、干燥的地方,范文澜让张文教把经卷从温村搬到长乐村,存放在一户地主家四面通风的阁楼里。1949年4月,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电报指示,张文教把经卷搬到河北涉县,然后乘火车运往邯郸,最后运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保存。
今天,这部《赵城金藏》与《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同被列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稀世珍宝。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