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兰君
自2022年秋季起,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陕西省西安中学抢抓新课改机遇,强化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校本研修,努力提升课堂内涵,适应选课走班新常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一、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三个课堂”,试行选课走班
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坚持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拓展的课程建设思路,依据课程标准生本化、课本内容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开足开齐每一门国家课程,充分发挥国家课程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学校自2020年秋季以来,每学期开学发布校本课程门类公告,鼓励教师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对于能积极思考并乐于承担课程开发及授课的老师,学校还有选优职称评审的政策性激励措施,以期实现课程开设“常规化”、成果评价“制度化”、教师作用“最大化”。在每学期末利用校园网络智慧平台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生最喜爱的选修课程”评选活动,对选修课程进行及时优化和整合。目前,学校实施的校本选修课分为国家课程类、科技创新类、实验探究类、学科竞赛类、学科特色类、文化传承类、艺术体育类、综合实践类、生涯规划类等9个大类,共44门,每学期有2600余名学生参与。
学校于三年前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体育、艺术选项教学,即打破行政班的界限,探索体育、艺术普修课与选项教学并行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体育项目和艺术门类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经过三年的摸索,累计已有6800余名学生参与了这种类型的选项走班教学。这项前瞻性的探索,倒逼学校教学系统在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有力地推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大规模选课走班教学。2022年秋季开学后,教学处向全体高一学生发放了《学生优势学科发展决策表》,学生通过对科目成绩、科目兴趣、学习方法、学校师资、家长建议和同伴建议等六个影响因素赋分加权计算,较为科学地评估自己的优势学科。结合数据分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在线选科。根据选科数据,学校对教师、教室、课时等教学资源进行盘点评估,编制了《新高考选课走班模拟排课资源评估报告》,确定了“以学生需求定资源配置”的教学管理思路,即不因学校的资源限制压缩学生的选择空间,而是通过教学管理推演,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教学资源的配置。在模拟选科后,根据学生的选科结果,学校先后进行了模拟分班、模拟排课和模拟考务等教学管理的推演。
二、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促推课堂变革
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学校先后组织西安中学教育联合体内教学系统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邀请专家先后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作关于新高考政策解读、新课标分科解读和选科指导等内容的系列报告。
学校抢抓新课改契机,立足校本研修,分梯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卓越教师发展共同体。对职初教师采取教、研、訓一体的“导师制”引领模式。每年8月份开学前,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入职1年内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每学期末依据“导师帮扶责任”项目的要求对导师和青年教师的互听评课指导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会”和“教学德育研究员”队伍,开展诸如“我的成长故事”“教坛新秀谈教学”等分享活动,共同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了各类评比活动,凸显“以赛促教”的教育教学实效。
课程实施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最终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展现出来。学校重视学科组集体研修,注重对教师的教学专业引领。由教研组长牵头,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开展新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等课题研究。围绕各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各学科组固定时间有计划地积极开展“新教材分析大讨论”等教研活动。自2020年6月高考结束至今,学校已连续3年组织各学科组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主题,认真研究近年全国卷、新高考省份试题,探索规律,开展了线上线下并举的“大单元学科复习备考教学设计” 等系列主题研修活动。同时扩大联动教研区域,发挥教研示范引领作用。
探索新课标下的新课程实施,更好地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新变革,已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一场大考。我们应从政策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参与的践行者,统筹课内课外资源,在课堂深耕厚植,助推新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同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