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中国乡镇

2023-05-20 07:37廉勇
出版人 2023年5期
关键词:社会学小镇农村

文|廉勇

他忠实、飞速地记录着一切,笔记写了几百万字,收集的材料上百斤。

2023 年3 月27 日上午,我在单位三楼第一次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吴毅教授。他是受邀从武汉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社会学讲座的。

20 年前,吴毅进入一个正急速变迁着的郊区小镇,进行了为期一年八个月的深入调查,最终写出《小镇喧嚣》。本书所述期间,正是我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前夜。乡镇日常政治中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深度阐释了21 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如作者所说:本书是在自觉地归依《金翼》(林耀华)、《叫魂》(孔飞力)、《王氏之死》(史景迁)等“叙事”性作品的学术传统,以“讲故事”的策略去承接与更为宏大的学术关怀的关系,被读者称为“比小说还精彩的学术书”。

七八年来,围绕着《小镇喧嚣》一书,作者、编辑之间有无数次的邮件、电话、微信沟通,却一直没有机缘见面。如今我们终于握住了手,有一种由衷的愉快。小编辑能够遇见大作者、负责大作品,自是荣幸。

看上去,吴老师比照片略沧桑了,白发多了,但谈吐机智风趣,笑声爽朗,学者风采,令人不觉老之将至。

研究乡村的“城里人”

从事涉农研究的学者,大多有农村生活背景或农村情结,而吴毅是一个地道的城里人,没有任何农村生活的经历。本着做一行爱一行的想法,他尝试着进入农村。

对于农村问题他感兴趣的是:中国农村,尤其是内陆农村如何受现代性影响;一个小村庄如何承接大历史变化;村庄的物质、文化、治理形态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他希望以一个村庄的20 世纪变迁史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会让从事社会研究的学者受益终身。

1998 年,吴毅开始第一次独立从事田野考察,他两次进入四川省达州市磐石乡双河口村,为期大半年,住在村委会办公室,在农户家吃饭。

吴毅有慢性肠炎,在农村调研很辛苦,但他并不叫苦。他认识到,人类学所强调的一年以上的田野调查真是十分必要,只有充分的调查才有深入的理解。只有学会以当地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时,调研才算是充分。2002 年,他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发展差异较大,仅仅通过一个或几个村庄的个案分析,很难保证得出的宏观性结论具有普遍准确性。吴毅论文中少有宏观的、普遍性的关于中国农村的经验或理论提炼,这也是他尽力避免的。

2004 年,《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 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同名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又获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1 年12 月,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新版《双村百年——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卧底”小镇

博士论文虽获得了好评,但吴毅认为论文还存在着不足和遗憾。村庄历史梳理可能会让每一具体时段中若干关键点的展示显得单薄、不够立体。下一步应将研究视点放大、抬高,以乡域为研究单位更能完整体现乡村政治的全貌。

2003 年,区委办公室几位干部把吴毅引荐到了小镇。小镇以农业为主,但因交通便捷,招商引资和工商业开发也已经频频波及这里,使得小镇的发展呈现出由农业向非农业急剧转型的典型特征。小镇这种急剧变迁的特色,使吴毅更有可能从动态和多维的角度去透视当前乡域政治的特色、样态与矛盾。

2003 年3 月11 日,尚是新年刚过、春寒料峭之时,吴毅被送到了小镇政府。他每天的调研工作基本是这样的:吃住在镇政府大院,参加乡镇干部的日常工作、旁听领导班子会议,参加能让他参加的一切活动,甚至是日常聚餐活动。跟着干部们下村收税、征地,处置乡村各种纠纷和农民上访。认真倾听各级干部、群众、企业人员等的谈话。周五下午回家,周一早晨去。

为了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避免观察对象们对其警惕、反感、谈话有所保留,吴毅不带相机、录音笔、本子,只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偶尔在需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他便加班加点,仔细回忆、记录白天发生的一切:哪些人、哪些事、处理办法、每个人的对话,每一个场景甚至气氛,等等。他一晚上要记录三四个小时,笔记长达几十页。

他忠实、飞速地记录着一切,速记本领越来越强。一年多下来,笔记写了几百万字(话题之丰富多样,读者可参见本书附录:小镇调查笔记引用索引),收集的材料上百斤。

除了参与以上形形色色的活动,吴毅还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访谈。他认为:“作为外来者,人们不会天生就信任你,很多话并不会对你讲。要弄清一件事甚至需要十多次访谈,要跟不同的人交流,了解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只有多方求证,才可能趋于真实。”

渐渐地,“小镇”许多人不把吴毅当外人。“在若干场合,他们甚至会忘记我的存在。还有很多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调研者,以为我就是乡镇干部,这样,我才有可能真正入场。”

吴毅在小镇的调研时间达到了一年半以上。这在社会人类学上被称作“参与式观察”。在现在的高校体制下,一个学人能够在一个田野调查点连续观察一年半以上,是非常少的。

46 岁时,耗费五年心血的《小镇喧嚣》面世,这是一次对当下乡镇政治横断面多元叙事的尝试。吴毅说:“这是我人生迄今最重要的一本书了,如果再以相同方式来做下一步研究,我已经无力再超越它。”

社会学文库唤醒“小镇”

《小镇喧嚣》最早的版本是2007 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由叶彤策划的“中国经验丛书”。该丛书以对中国本土经验的观察为基础,描述中国社会的深层变革,探讨社会科学理论发展新的可能性。

丛书收入了《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小镇喧嚣》,等等。

2014 年,有社会学学科背景的杨震林博士来生活书店挂职。他建议推出一些优秀的本土社会学著作,以“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的丛书形式展现当代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的理论研究成果。当时考虑入选的作者有林耀华、费孝通、陆学艺、庄孔韶、李强、李路路、李汉林、李培林、徐勇、李友梅、吴毅、王跃生、翟学伟、王铭铭、贺雪峰、项飙,等等。文库优中选优,从题材看,涵盖了社会民生、村落文化、组织结构、城镇化、乡村治理、人口问题、婚姻家庭、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各个方面。

“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选题立项后,我们分头联系作者,获得了极大支持。自此,我与吴毅老师结识。

2015 年6 月,我们开始邮件往来,签订出版协议,沟通修订细节。吴毅对此书做过一次校对和微调,对新发现的错漏之处进行了处理,并补写了再版说明。他在“再版说明”中写道:“这些年来,经常有人给我来邮件,问我在哪里还可以买到此书,因为实体书店和网上都已无售,甚至还有朋友说他在网上买了复印本。这一类信息,自然会让我高兴,觉得当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一本书既已面世,就获得了它自身的生命,经过时间的沉淀,再次出版是否仍有价值,将由读者研判。”

读者自发扩散

2018 年2 月《小镇喧嚣》再版时,大家摸不清市场,首印数量谨慎,只有6000 册。当时,我们主要在微信公众号推广营销文案,联合其他平台互推,参加各种评选、荐书活动,给主要网站、渠道、客户讲书,在一些订货会上重点介绍本书与社会学文库,作者也在朋友圈、学术圈积极推荐。

渐渐地,《小镇喧嚣》出现于各种好书榜,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本书,微信读书显示67000 人阅读,每天约1000 人“今日在读”;自发地进行推荐,小红书上众多用户强力推荐——“推荐基层公务员去看”……收获了不少好评,当当网好评39000 多条,京东网好评5700 多条,豆瓣网好评9.3 分(4300 多人评价)。

这本书的田野工作始于2003 年,至今正好20 年。2023 年2 月16 日晚,以“基层小镇观察——《小镇喧嚣》的故事二十年”为主题,我们请吴毅教授视频连线到生活书店直播间,与生活书店副总编辑曾诚对谈,分享与本书写作有关的话题,以及他20 年来所做的最新研究。

小镇的故事,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社会学小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熊的小镇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