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丽
这位老艺术家执着于自我挑战与突破,不断创新,永葆热情。
一身简单休闲的装扮,斜背着挎包,75岁的朱成梁,从南京赶到北京参加新书《叶子里的春》的首发式和分享活动。一下火车他便直接赶往活动现场,几天之内行程满满,到了饭点,只想在路边小店吃碗馄饨。这位作品曾经获得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BIB)金苹果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首奖、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书、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绘本大奖作家,不愿为吃饭多花一点儿时间,却用了10 年反复构思和打磨一本儿童图画书,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
在市场崇尚平稳赚快钱的时候,这位老艺术家却执着于自我挑战与突破,不断创新,永葆热情。阳春三月,由朱成梁绘图,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配文,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叶子里的春》,以叶子为素材,描画出叶翦春云绿的春之仙境,讲述了一个树叶、音乐、节气和春姑娘的故事。这也是朱成梁从素材到技法,到为儿童呈现沉浸式阅读体验的一次创新。
和以往的作品都是手绘有所不同,《叶子里的春》是朱成梁收集各种树叶,把每一片叶子用扫描仪扫描成图像存储到电脑,再运用Photoshop 软件在电脑中对图像进行处理,用叶子拼绘出中西乐器、演奏各种乐器的春姑娘、飞翔的春姑娘等造型。没有工作室,没有助手,多年来,无论是手绘每一帧图画,还是运用电脑处理图像,朱成梁都是独自一人完成,在很多老年人可能不太愿意使用电脑的时候,朱成梁却一直兴致盎然地去学习和尝试新鲜的事物。
他说,自己以前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做书籍装帧工作时,刚开始有电脑,出版社就要求每一个美术编辑都要学会电脑操作,“在审稿,或者要修改稿子的时候,你不懂绝对不行。作为一个美术编辑的基本功是必须有的,对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软件作图这些必须会,然后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才有发言权,才能参加内外部的活动和交流,包括跟印刷厂交流才没有障碍”。他诚恳地表示,“单位里有一些高手,我就向他们学习。年轻人学东西多,脑子快,我就向年轻人多学习”。
朱成梁透露,创作《叶子里的春》的灵感源于十多年前,当时他为小学美术教材做树叶剪贴的手工设计,觉得以叶子为素材也能做绘本,于是萌发了《叶子里的春》这个选题。“对我来说从选题、画材到创作技法,这些都是全新的,以前不管是用水彩、丙烯、水粉等画材,都是手绘,但这本书的画材就是天然的树叶。”朱成梁一谈起创作就滔滔不绝,“树叶多选自身边的树木,也有一些是在出国旅游时捡的。因为本身对音乐感兴趣,一看到绿叶,脑海里就响起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于是,就有了一个春姑娘吹着长笛送来第一缕春风的画面,然后越来越多的春姑娘演奏着中西乐器加入进来,犹如一个交响乐团,共同奏响春之歌。每一片绿叶里都藏着歌声……”朱成梁从敦煌壁画、《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中汲取灵感,利用树叶的天然造型,做成画中的乐器,包括竖琴、琵琶、鼓、三弦、拍板等,同时用玉兰树叶子做成大提琴,用各种叶脉清晰的树叶子刻画成小提琴等西洋乐器。
朱成梁说,在保持自己之前比较成熟的绘画技法的同时,他非常愿意尝试新的技法和新的创作形式。用树叶子作画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让人激动和兴奋。但毕竟是第一次,真正操作起来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我不断地去改进,做很多实验:这个造型到底对不对?裙子是不是要再拉长一点?包括春姑娘坐着的时候,她的裙子就要相应地弯曲。一开始我考虑春姑娘们演奏时要不要坐在椅子上,但是一摆椅子就特别不好看,画面变得很烦琐。正苦思无解,碰巧看到上海世博会上的一场音乐会,远远看过去,所有坐着的演奏者身下并没有椅子或凳子,实际上可能是用灯光的效果把椅子隐藏掉了。我想这个办法好,就用到这本书里面,那些春姑娘在演奏的时候不坐在具象的椅子上。再说春姑娘是仙女,她们无所不能。我从世博会的演出中得到启发,省去了这些椅子”。
无论是获得首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入选纽约时报2011 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的《团圆》,还是获得2017 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的《屋檐下的腊八粥》,抑或是获得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BIB)金苹果奖与2019 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的《别让太阳掉下来》,这些出自朱成梁之手的画作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都体现了他对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其中,《别让太阳掉下来》和今年3 月刚刚面市的《叶子里的春》都是由秉持慢出版、出精品理念的中国和平出版社所出版。在《别让太阳掉下来》一书中,朱成梁借鉴了传统漆器的色彩,将红、黑、金三种颜色作为这本书的主要色彩,并将他平常积累的一些传统民间艺术的形象,特别是民间玩具当成素材,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整本书红彤彤、金灿灿,洋溢着生命的热情”,而其新作《叶子里的春》的素材和色彩比较单纯、淡雅,只用树叶做画材,还能体现朱成梁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设想吗?
对此,朱成梁的回答是,最初构思的时候虽然没有刻意去想怎样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放进去,但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融入了这方面的想法,“比如说书里有很多的民族乐器,演奏民族乐器的春姑娘的衣服,就特意采用了我家附近的鹅掌楸树的叶子,做成了中式传统风格服装。春姑娘的发型,也做成了中国女性传统的发髻或长辫。包括封面上的书名《叶子里的春》的‘春’字,这个字里面实际包含了两个字,就是‘春天’,因为中国人喜欢讲桃红柳绿,我就把‘春’字上部中间的笔画处理成一个粉红颜色的‘天’字,绿色的‘春’之中藏着粉红色的‘天’,所以这本书的名字既可以叫作《叶子里的春》,也可以读作《叶子里的春天》”。
“做这本《叶子里的春》,也是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传承,把传统的通草堆花的一些理念用到了我的作品里面。”朱成梁说自己从小生活在苏州,苏州有一个传统工艺美术项目“通草堆花”,通草是一种植物,将其晒干以后经过处理,通过拼贴、渲染,绘制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决定做《叶子里的春》这本书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想用通草堆花的效果来做这本书。
对传统民间艺术、民俗元素的运用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是朱成梁作品的一个显著风格。但与《团圆》《打灯笼》等以生活为原型的写实性作品不同,朱成梁说《叶子里的春》是一部脱离了现实生活,像神话和诗歌一样的作品,也因此,给了他更多想象的空间。“你可以天马行空,生活中的有些东西你可以不用顾及,可以更自由地去表达。比如这本书里的春姑娘是没有五官的,她的脸就是一片绿色的叶子,因为我想,每一个人都对春姑娘的形象有自己的想象,所以还不如不要把五官画出来,把这个想象空间留给读者。”
朱成梁希望通过像《叶子里的春》这样一种新的绘本创作形式,启发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体会美,创造美。“阅读别的绘本,读者可能只是去翻阅、欣赏,而读《叶子里的春》像一种场景沉浸式和互动式的阅读,读者是可以参与进去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动手参与创作自己的树叶画,还可以启发他们用别的画材来创作。”
朱成梁的作品之所以被广泛喜爱,大概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评价《叶子里的春》时所说的,读他的书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也正如《叶子里的春》的文字作者金波所言:“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美。”
沈从文曾经说,他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爱好的不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而朱成梁,是一个创作时非常快活,思路卡顿时就停下来,去画一画写生或者喝点小酒,然后让自己的思维重新活跃,催生新想法,再次兴奋起来的人。通过绘本,他把那份简单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感受,传递给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