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2023-05-18 07:21韦人月佟丹丹宋博翠王艳红王景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科双创人才

韦人月,佟丹丹,晏 磊,宋博翠,王艳红,张 爽,王景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0)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大数据及各类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对于“双创”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国家提出了“新农科”这一新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更深入交叉和融合,培养知识范围广、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来建设“新农科”[1]。“双创”不仅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可以将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与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帮助农村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加快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的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农业装备技术、农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知识水平[3],从而缓解地方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降低失业风险。此外“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还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拓宽学生了的科技信息视野[4]。

2 新农科“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思想守旧,对“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表面业绩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5],更加无法带动学生参与“双创”的积极性。其次有能力专门进行“双创”人才培养的教师短缺是许多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基石,部分教师自己本身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创业经验,又怎么能培育出“双创”型人才?但是与重点高等院校相比,地方农业院校的劣势明显,地理位置偏僻、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发展空间受限等等都成为了人才引进的绊脚石。对于“双创”实施的教学内容不够贴近生产实际[6],没有针对性,缺乏能够吸引学生的因素,仅仅以书本案例为主,导致学生对参与“双创”的兴趣不高。还有一些学生出于对学业压力的考虑,认为参与“双创”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成绩提升的意义却不大,不愿意参与到“双创”活动中去,学校整体从学生到老师参与“双创”的积极性不高。以上的一些问题其实不只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才存在,更是许多地方农业高校的共同问题。

3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自国家提出“新农科”建设以来,农业类高校“双创”人才建设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实现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建设都离不开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快“新农科”建设还能够有效缓解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为地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立足于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构建“四三二”培养模式(见图1)。即“四元协同”的“双创”人才培养支撑,三个“双创”人才的培养平台,以及两个“双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图1 “四三二”培养模式

3.1 “四元协同”的“双创”人才培养支撑

“四元协同”的“双创”人才培养支撑是双创人才培养得以实施的基础,它指的是高校、企业、政府、创业园四方进行协同培养。地方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政策和企业的支撑和帮助密不可分,想要培养“双创”型人才首先就要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大力发展“双创”型人才培养建设是落实国家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2018 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方案》更加确定了地方农业高校的发展路线。除此之外“双创”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当地企业和创业园的扶持,在这一部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有着很大的地理优势,学校地理位置毗邻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内有许多有潜质的企业正等待着人才的输入,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各企业和开发区相关政策的优惠条件,促进“双创”人才培养项目的落地转化,让知识及时转化为新农科科技生产力。

3.2 三个“双创”人才的培养平台的构建

三个“双创”人才的培养平台指的是人才教学平台、人才孵化平台和人才资源平台。首先想要实现“双创”人才的优势化培养就肯定离不开教学结构的优化。从教学内容、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调整。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只有专业技能扎实了才能谈创新。同时还应该在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创业基础》《项目策划与开发》《设计与规划》等教学课程贴近“双创”,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双创”的意识,引导学生的思维。还要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开展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将“双创”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相结合[7]。

学校还可以立足于地方发展需要,与周边乡镇或村屯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真实的农村,了解农民、农业、农村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生产需求,帮助学生从中挖掘有研究潜力的课题和项目。例如2020年我校与肇州永胜乡建立合作,以“大美永胜,生态庭院”为主题开展“双创助农直播团”走进肇州县永胜乡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助农带货直播行动,本次活动吸引了近200人参与其中,为周边农户带来了近万元的收入。再比如我校“碱地曙光—盐碱地上崛起乡村振兴新高地”项目,就是立足于本地苏打盐渍土改良难题,通过几年的研究、摸索、实验,最终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填补了大庆地区苏打盐渍土改良技术的空白,真真正正做到了将农业新科技运用在田间地头上。

人才资源平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是教师资源,在进行“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团队,加强学科间交流。以我校获奖项目“5G+牛脸识别’智慧牧场信息管理系统”为例,项目在设计研发过程中不仅需要与牛业养殖场建立联系,使用养殖场相关资源,还需要动物医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老师进行合作开发,最终产品面世也少不了相应产品企业的帮助。推动“校—企—地”联动,合作育人,大大提高了“双创”项目的落地孵化率。还可以邀请校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进行经验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资源平台还可以指人才培养的配套资源,例如开展实验的相关经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等资源,地方农业院校与重点院校相比,硬件条件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可能导致好的“双创”项目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被迫流产。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创新创业园,对好的、有意义的项目进行专项资助,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为“双创”型人才的自由发展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

3.3 两个“双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两个“双融合”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及教学与竞赛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顾名思义就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双创”项目的实践当中去,首先就是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新农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将先进的科学知识运用在“三农”发展中。但是有一部分老师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颇高,但却缺少实践经验思维比较固化,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有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

教学与竞赛相融合也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内容与“双创”竞赛需求相融合,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在竞赛中的竞争力。例如对学生实验设计的培养、对项目书计划书撰写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答辩技巧答辩礼仪的培养、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对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方面,都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帮助学生补齐自己在参与竞赛各个环节上的短板,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8]。第二是教学体系与竞赛相融合,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由学校各部门进行全面协调、管理,加强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9]。例如可以采取学分置换制度,根据学生在“双创”竞赛中的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或者将参与“双创”竞赛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脱离原本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单单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对学生的“双创”能力进行相应的量化考核,降低学生们对于课程考核的压力,提升学生对“双创”活动的参与度,在学校内部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农科“双创型”人才。

2020 年我校获评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21年我校获“互联网+”大赛优秀红旅项目案例,2022年我校获评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22 年我校教师获“互联网+”大赛“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优秀创业导师。此外从近三年我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获奖情况(见表1)以及近三年省市级双创大赛获奖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四三二”培养模式对于地方农业院校“双创”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各类“双创”竞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1 从近三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情况

表2 近三年省市级“双创”竞赛获奖情况

4 结语

在新农科背景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走向多元化、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始终是应用于现代智慧化农业建设。地方农业类高校需要明确自身在新农科发展体系中的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特色结合、从地方需求出发,培养新农科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从不是一成不变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办学定位明晰,是一所地方应用型农业大学[10]。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同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每届学生点不同特点进行动态的调整,拓宽视野、紧跟前沿科技发展,只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进程的“双创”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农科双创人才
人才云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