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何以影响地方产业发展
——以清远市英德市连樟村为例

2023-05-18 07:21朱衍翰肖可欣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协同村民主体

朱衍翰,肖可欣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目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过渡时期,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要充分发挥多方主体性优势,展现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力量。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基础和关键作用。由此观之,乡村各主体间协同治理对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影响并发挥作用。正因如此,我国应充分发挥乡村协同治理的重要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更好地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发展。习总书记考察过的连樟村,经历三年的探索实现了乡村振兴,同时于2021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针对连樟村进行经验总结与推广,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备时代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拟探究协同治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协同治理何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两大问题,丰富协同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的角度,进一步完善连樟村乡村协同治理模式,为其他地区实现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发展。

2 文献综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协同治理作为基层新型有效治理模式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围绕协同治理展开的相关研究则以多元主体关系及路径机制探究为主,且多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

在乡村协同治理的主体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包括基层政府、村两委及以村民和精英为代表的个体力量三方面,并分别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导、基础及主体作用[1-3]。在路径机制探究方面,主要从两种视角加以建构路径,一方面是关于各主体模糊作用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则是从微观视角着手,提出基于某一主体的具体措施。从宏观层面来看,协同治理的路径可从参与能力提升、共同利益塑造、治理制度建设[4-6]三方面系统展开;在微观层面而言,驻村干部与村两委之间的协同治理何以运作、新型群众组织在协同治理中的作用[7-8]等研究揭示具体路径。

除此之外,协同治理下的各主体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亦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方向,即着重探讨某一具体主体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而对于协同治理何以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机制探讨较少,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多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探究协同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多主体协同的内在逻辑,而对于推动产业发展这一方面的叙述较少;另一方面则是重点讨论协同治理对于乡村治理、社区治理[9-11]等方面的影响,较少有研究涉及协同治理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正因如此,本文综合考虑两方面角度,突破以往对于此方面研究经常采用的定性研究方法这一窠臼,通过混合研究法对研究问题加以探析,在探讨连樟村协同治理各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同时,总结连樟村协同治理何以影响当地产业发展的机制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研究价值。

3 定性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 编码

3.1.1 研究过程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并借助Nvivo12 软件对连樟村当地人员的访谈稿进行三级编码,以此区分、归类和综合来建构概念,提炼出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构建出理论模型。

3.1.2 访谈对象的选取及概况

本研究以村两委、当地企业、乡村振兴学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村民和乡贤会成员为访谈对象,他们是连樟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因此他们对连樟村的产业发展的见解是最为直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1.3 访谈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借鉴三角检验法,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最终,整理成为近6万字的访谈数据。本研究对访谈数据进行文本编码、节点分类、频数统计等,建立理论模型。

3.1.4 开放式编码

本研究将访谈记录打散后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参考点,进行逐行、逐句编码,从596个参考点中归纳了323个参考节点,对其反复归纳分类与合并重组,最终得到46个范畴。

3.1.5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对不同范畴进行提炼、比较、归类,结合已有范畴归纳出主范畴。根据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本研究最终提取出6个主范畴,分别是:村两委、乡村振兴学院、村民、上层关注、企业和产业发展(由于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编码内容,见表1)。

表1 主轴编码表

3.2 研究假设

由上本文提出以下六个研究假说:

假说1:村两委有效发挥主体作用正向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假说2:村民的积极性正向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假说3:上层关注度正向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假说4:企业支持正向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假说5:乡村振兴学院先进文化传承与外溢正向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假说6:协同治理合作共建的模式正向影响乡村产业发展。

4 定量研究——研究假设验证与结果分析

4.1 连樟村产业发展情况

连樟村各主体间协同治理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支持,具体产业分布如下:第一产业较为发达,主要产品有茶类、大棚作物等,是第一产业支柱性产业。其中,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慢点生活是连樟村第一产业的主要企业,推动农产品从同质化销售转变为品牌化营销,大大提升了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麻竹笋、麻竹叶加工厂、碧辉茶厂等,发展较为稳定,态势良好,致力于挖掘产品特点,打造特色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有旅游采摘、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该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在逐步探索中发展,游客及前来参观学习的组织为该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连樟村一三产业融合较好,产业园便是二者融合的成功范例。产业园在大棚内种植农作物,且结合旅游采摘、研学、体验等发展第三产业,还会做一些延伸周边产品,借助第三产业将农产品宣传推广出去,进而提升总体发展水平。连樟村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功能多样,业态丰富。

4.2 样本情况

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拟对基于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得出的定性结果进行定量验证。我们在得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制作出问卷,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针对五大主体进行问卷派发、回收,共收回有效问卷89份,并对问卷结果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式以进一步验证研究得出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4.3 信效度分析

4.3.1 信度检验

本文分别对企业、乡村振兴学院、村民、上层关注、村两委这五个层面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各变量整体克隆巴赫系数α 达到0.993,大于0.9,表明整体问卷信度十分可靠。从各个变量的分量表来看,信度系数均在0.9 之上,具有非常好的信度。

4.3.2 效度检验

经测量,KMO 值为0.848,说明该组数据效度很高。同时,Sig.值为0.000<0.05,说明设计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因此,整体效度良好。

4.4 相关性分析

本文选取的测量指标为Pearson 相关系数。将企业、乡村振兴学院、村民、上层关注、村两委进行两两间相关分析,从结果可看出,五大主体两两间均存在强正相关。从结果可看出,五大主体两两间均存在强正相关。

4.5 回归分析

本研究对各个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之间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得,企业、村委、党校、村民和上层关注五个层面对于连樟村当地的产业发展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观连樟村协同治理模式,知连樟村产业发展始末

基于实地走访连樟村协同治理各主体的实际情况可知,连樟村确有一种独属于其村庄自身的、与其乡村发展相适宜的协同治理模式,并通过这一协同治理模式实现了当地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连樟村各主体间协同治理关系为两两相系、互通互联的网络化治理关系,在连樟村产业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

5.1.2 多元主体齐助力,协同治理促振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乡村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我们对企业、乡村振兴学院、村民、上层关注、村两委五个主体对于连樟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及效果进行阐释。

在企业层面,连樟村企业明确其乡村产业的定位,并以此定位为基础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创业孵化、信息服务等多方位帮扶,同时还开展创新策略,积极发明各项新技术、申请新专利、培养作物新品种,帮扶措施扶智,创新策略扶贫,连樟村企业扶智扶贫双管齐下,直接增加了连樟村产业丰富度,促进了连樟村的产值提升。

在乡村振兴学院层面,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通过科学研判学员特点和培训需求,提出针对性培训学习方案,提升人员多方面综合素质,为连樟村及其他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间接促进了连樟村产业的发展。

在村两委层面,村两委在连樟村与企业的合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为企业直接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及配套支持,村两委致力连樟村独立品牌“连樟一号”的提出更是支持打造品牌知名度的有力帮助,相关政策的提出也为连樟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此外,村两委充分利用丰富林地资源、多样性生产内容,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大力扶持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养殖等的相关产业,以及乡村度假村、农家乐等新型产业类型,利用农村农业资源的丰富性,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和乡村品牌产业,以带动连樟村产业稳步发展。

在村民层面,连樟村村两委号召村民学习新知识、提升工作积极性,企业与乡村振兴学院为村民接收新知识提供实际帮助,村民对新知识的高接受度、高积极性带动了当地产业新知识的普及,也更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同时,村民的劳动成果就是连樟村产业产值提升的直接影响因素,村民的个人产值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在上层关注层面,上层关注对全国企业的号召间接促进了企业对连樟村的进驻,从而带动连樟村产业的发展。同时上层领导也从政策、经济支持等方面对连樟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关乎发展方向选择等问题,上级政府与基层组织共同主导,上层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完善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指导,明确发展要求,形成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

5.2 建议

在连樟村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连樟村利用协同治理发展当地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借鉴的、优良的经验与做法,正因如此,我们将其总结成一套可推广复制借鉴的模式,以供相关研究参考及现实乡村治理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连樟村的调研工作中从许多主体共同佐证下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绝非孤例,是存在于我国乡村中较为现实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人才缺失,另一方面是村内就业岗位相对不足,青壮年外流较多。基于此,本文拟针对此两方面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5.2.1 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良性发展基础

连樟村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大重要的工作便是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以党群活动中心、连樟客厅、乡村振兴学院为代表的党建活动阵地,以道路修建、商业街、统一翻新村户房外墙工程等为代表的商业化、旅游化工作。正因如此,连樟村不仅成功构建了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道路,一方面推动了乡村内产业发展,拓宽了商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还成功吸引了外来游客前往连樟村“打卡”,实现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5.2.2 扎实推进“头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乡愁教育

通过与连樟村中多主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连樟村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钱有了,产业发展了,村庄治理跟上了,但是人才大多数都外流了。而人才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连樟村该如何突破这一障碍呢?主要可通过两方面措施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进一步推动“头雁工程”建设,吸引从本村外出的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带动连樟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是针对本村青少年开展乡愁教育,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村,为连樟村持续发展提供有生后备力量。

5.2.3 多主体助力产业发展,丰富村内就业岗位

连樟村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相关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村民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连樟村可通过发展以直播带货与新建深加工工厂等新型产业的方式丰富就业岗位,吸引外流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工作,缓解乡村老年化及幼龄化现象,实现村庄产业新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村民主体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