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枫雅
关键词:互动装置 城市公共空间 互动性 大众审美 新媒体技术
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构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城市形象,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重要空间。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等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互动装置艺术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找寻到了自己一片广阔的发展舞台。同时,大众已经进入到了消费2.0时代,人们也开始探寻朴素生活之外的情感化体验,人们开始在茶余饭后走出私人空间,这时公共空间中越来越多的互动装置则成为满足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互动装置概念及溯源
装置艺术,是艺术家在一定的时空场景下,将人们生活中的实体物品,赋予其艺术性概念,将它们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组合、改造。而互动装置则是使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和多种新型材料,基于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过信息采集、处理、输出,在多样的时空环境中加以设计展示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将互动装置艺术理解为材料+空間+情感的新型艺术形式。
装置艺术真正进入人们的视线,被人们关注到还要追溯到20世纪初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他将现成的商品小便器作为一件艺术品展出,这引发了人们对于艺术边界与本质的重新思考,也让装置艺术进入到起步发展阶段。而关于互动装置,起源较为模糊,其出现时代背景应为1946年,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成功诞生,这为互动装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技术基础。此后,更多的艺术家逐渐将装置艺术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电子技术相结合,到了20世纪60年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主战场转移到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美国,工业的技术革新促使合成材料的发明与新型软硬件设备的成熟,这为艺术家创作互动装置艺术创造了动力系统,也让装置艺术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互动装置的特点
(一)互动性
互动性是互动装置最显著的特点,它将观众从被动接受的位置替换至主动探索的新地位。虚拟空间的交流与互动的盛行,侧面反映现实世界传统“面对面”交流的衰落[1]。互动装置需要观众的参与,观众的介入是互动装置得以完美展示的闭环中重要一环,在观众与互动装置作品亲密接触后,艺术家赋予互动装置作品的艺术理念将会逐渐传达给观众。此外,互动性更为互动装置艺术增添了独有的人性化,赋予观众完全的自主性,这种互动的形式变成大众生活的延伸,从而让人们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性体验。
(二)综合性
互动装置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多感官综合性体验。互动装置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单一化体验,它可以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同时传达给观众,综合性的体验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对于理解作品的艺术理念将有着正向积极的作用。
互动装置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例如绘画、雕塑、动画、电影、音乐、摄影、灯光等。互动装置作品如前文所说,会综合多感官体验,而这也就要求针对不同感官,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让观众接收到感官信息的作用。从视知觉感知方面来说,这一过程可以 分为:物理—生理—心理三个阶段[2]。
互动装置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综合众多领域的知识。互动装置艺术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度技术性的艺术形式,它要综合多种感官以及艺术手段,而只有技术的介入,才能将多感官体验完美的融合在一件作品中。这其中就要涉及计算机技术、数学、心理学、物理学、传播学、新媒体等多学科知识,而如此庞大的技术内容,就需要多种学科人才聚集在一起以团队的形式为作品努力。
互动装置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媒介的综合上。互动装置依赖于摄像机、传感器、计算机、音响、显示屏等众多硬件设备的支持,所以构成互动装置能够完美展示就需要多种媒介,例如声音媒介、灯光媒介、互联网媒介、影像媒介等。如此繁多的媒介输出更能够保证互动装置的多样性发展。
(三)时空性
区别于放置在三维空间的二维或三维艺术品,互动装置具有四维空间性,这不仅需要一定的三维实体空间进行安置互动装置作品,同时作品本身也需要时间去参与构成,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要在时间的流逝中得以满足,从而产生心流体验。此外,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中,互动装置所传达的内容也会出现少许的变化,是置于室内还是室外,是夜间还是白天,同一件互动装置作品将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相比较一成不变的传统艺术形式,时空性的特点更为互动装置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城市或城市群中,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工作办公、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对公共空间的关注本质是对市民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营生空间的关注[3]。它用于服务人民群众,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场所便利,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类型上看,通常可以分为点、线、面三类。点形城市公共空间是指空间面积相对较小,形状为封闭的点块形空间,例如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小型花园、广场、绿地;线形城市公共空间是指空间呈放射性线状分布,例如城市中的道路、河流、绿化带等;面形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再城市中分布区域较大的块状空间,例如大型商超、主题乐园、滨水花园等。这三种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融会贯通、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网状系统。
从城市公共空间可按照空间的实际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城市滨水空间、广场空间、道路空间、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空间,在本文后面的研究中正是采用的这一分类方式。
四、互动装置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契合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性化。这不仅体现在提供应有的物质生活便利,还应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容。互动装置的设计核心就是装置与观众的交互,强调了人的参与性。作为非架上艺术的代表,互动装置艺术区别传统的置于美术馆或博物馆的艺术品,更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性、展陈场景的多样性、展陈空间的开放性,所谓“架上”说法,实际上是艺术从其实用功利需要分离开来之后的一种定位[4]。而这些也就决定了互动装置在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无限的运用可能。以下是互动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得以快速发展的契机。
(一)大众激活互动装置:首先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会使得互动装置会被广泛的关注,有了人的激发,互动装置能更好的作为信息传播的介质,搭建起艺术家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同时,城市多样的公共空间类型也为互动装置的展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开放的公共空间对于互动装置的陈列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更好地协调人-空间-作品三者的双向交流。
(二)大众的审美需求: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和人文观念的体现,是作为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作为纪念的需要而出现[5]。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我意思逐渐觉醒,除了对基本生活的追求,人们更在意满足情感化的艺术作品。因此,能够体现沉浸式、注重反思设计的互动装置艺术则脱颖而出。它不仅能够从城市公共空间中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还能够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以满足大众对艺术的情感化需求。
(三)增强城市文化价值: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支撑城市发展以及凸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城市都将互动装置艺术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互动装置艺术形式和表现在城市文化的宣扬与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了很多城市文化的象征。互动装置艺术也凭借自身独特的互动性吸引了更多观众前去体验,更有利于游客全方位、深度化了解该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历史。
五、互动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分析
(一)城市道路空间中互动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空间是典型的线形空间,它具有狭长与延伸性的特点,外加上它属于人流车流较大的开放性室外空间,因此城市道路空间中的互动装置首先陈列方式大多为可重复排列的小型装置,或造型呈现流线型的大型装置,以更好地适应道路空间需求。同时造型设计以及外观方面要符合室外空间与环境的协调性,最后还要讲求平衡艺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不仅要以新奇绝的造型取胜,更要考虑结合实用功能,為行人或交通带去艺术之外的便利。
例如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的瓦莱罗广场,是一个拥有电力站、众多商店、有轨电车和高人流量的繁华场所。为给繁多的行人提供休息便利,设计师在道路两旁设计了罂粟花的花朵造型的路灯为人们遮阳照明。花瓣部分采用大胆鲜明的红色,花朵造型采用夸张的设计手法,满足了民众的审美需求。
该路灯不仅造型独特,还采用自然仿生设计,用以满足照明和遮阳两种功能。花朵内部的花蕊上的灯装有感应装置,该装置可以感知周围空气中的光影变化,当有人停留或电车驶过,枝干会向上为花朵输送电力,软性材料的花瓣便会充入空气变大、盛开,开启遮阳和照明功能。(如图1)但等下方无人时,又会排空空气,花瓣下垂收起变为花苞。
融入自然元素的路灯设计,与城市道路空间的户外环境能够更好融合,这种小型景观装置也能够通过重复排列使得线形空间看起来充实有序。且它根据捕捉环境变化改变自身功能的实时交互,不仅满足公共设施的实用需求,同时具有趣味性、交互性、艺术性的设计也会吸引行人在此驻足,激发原本普通场所的艺术魅力,要为人们的出行带去新鲜感与艺术氛围。
(二)城市商业空间中互动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城市商业空间是人们每日工作、消费等进行商业活动的空间,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城市商业空间以室内为主,室外为辅,再加上如今城市化发展逐渐深入,商业空间中的互动装置大多集中了最前沿的技术和新潮的艺术效果,以此打造前卫时尚的商业环境,促进商业空间成为城市的地标。因此,商业空间中的互动装置首先会以城市宣传为出发点,同时商业空间主要面向年轻群体,在技术应用、表现效果、互动体验等方面更加创新,充分体现互动装置交互性、趣味性、综合性等优势,为空间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在美国华盛顿的泰瑞广场办公楼,是一个位于市中繁华地区的办公楼,在一楼放置了由ESI公司设计的一片1700平方英尺的互动大屏装置,该装置在当时使用最前沿的交互定位技术,屏幕可实时分析屏幕前行人的移动情况,并记录下实时变化的物理坐标作出对应的变化。屏幕显示的内容共分为《色彩的游戏》《城市风光》《季节》三个主题,分别涵盖了自然风光、城市景色与电子艺术。
《季节》主题便选择华盛顿标志性樱桃树的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人们在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经过屏幕时会产生不同的交互效果。例如春天时,屏幕前有人走过,驻足、离开时,屏幕上的樱桃树分别会枝桠开花、蝴蝶飞舞、花朵凋谢。在显示《色彩的游戏》主题下,计算机的算法会随机生成的彩色放射状线条布满屏幕,当人们在屏幕前走过时,彩条会跟随人的移动轨迹作出同频改变。(如图2)在显示《城市风光》主题时,行人路过,屏幕上则显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雕塑、城市风景等画面。
这一互动装置选址在大众频繁接触的办公楼内,为原本枯燥低沉的商业办公空间带去了些许的生机与活力。首先自然风光能为上班族带去片刻自然气息,而互动性大屏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去感受季节中自然事物的变化。电子艺术主题则是为了迎合当下年轻工作群体的审美,体现电子艺术的灵动神秘,为办公环境增添些许时尚感。最后的城市风光则利用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起到宣传城市景色,传递城市魅力的作用。
(三)城市滨水空间中互动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陆地与其水域相邻的区域,它的视觉中心为水体,水体周边的陆地则集合了多样要素,与水体共同构成景观的主导要素。而滨水空间的特色则是具有水体和陆地两个展示空间,因此互动装置在这里要抓住其特有的水体环境,利用好两种空间连接,做到水景和路景的巧妙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互动体验,以上则是滨水空间中互动装置的设计重点。
查尔斯河畔的《光》则很好地展现了这种创新应用,这件互动装置以光影作为主要的艺术效果,其在水中和陆地上共有上百个发光霓虹球。夜晚来临,霓虹球亮起,以此吸引人们前来体验,陆上霓虹球表面装有触感器,当有人触摸霓虹球时,陆上的霓虹球将触感信号传送给水上霓虹球。
从而使水面上的霓虹球也会产生相应的色彩改变,越多人参与,水中霓虹球图形就越清晰,霓虹球的颜色变化也会更活跃。(如图3)该互动装置打破了传统城市滨水空间夜晚的单向展示,很好地连接了观众-陆地-水体三者间的互动关系,以霓虹球为桥梁搭建起人在水陆间沟通的桥梁,人们有了更沉浸式的亲水体验。将城市滨水空间夜晚的“静”与互动装置的“动”巧妙结合,增加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多样化休闲方式。
(四)城市广场空间中互动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其特征便是富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开放空间与展示空间[6],其兼备开放性、公共性、休闲性等特征,广场空间中的互动装置在创作时要以广场功能作为根基,充分调动不同种类广场的特征,既要体现城市的活力,更要展现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此外,如今公众体验广场空间中的互动装置更多是对生活的延伸,人们体验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便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利用互动装置唤醒人们的情感共鸣,连接起人与人间的纽带,让广场空间更好地发挥社交场所的积极作用。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中心的一个广场上,放置了13个名为LOOP的车轮互动装置,观众只需坐进车轮内,拉动控制杆,车轮内的光与声的巧妙结合,再加上半封闭的独立空间,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给予观众多元化信息,车轮内壁即可出现频闪的黑白图像,如同早期动画,用光影和新媒体技术加上新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来唤醒观众的童年记忆。
此外,LOOP互动装置还完美地打造了人与人、人与装置的多重互动关系。各个LOOP之间体验者对于动画播放速度的不同,会使得车轮的外观效果不同,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竞争的互动,创造了人与人间的互动,使该广场变成更有温度社交场所。
六、互动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现存问题
(一)技术与艺术融合难
计算机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互动装置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而科技发展的尽头便是理性与结构美,而这也跟艺术的感性美似乎形成了一个对立面。在互动装置作品中,众多的感官体验都来自于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显示屏、输出设备与互动感应器等一系列软硬件的完美合作而构成,这其中就需要艺术家与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协调合作。而其中学科构成差异较大的队员如何能找到平衡理性美与感性美、技术与艺术的支点。避免出现过分强调感官性刺激与技术应用泛滥的过分技术化现象。在互动装置中如何运用技术让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能够更真实、更保留地展现,让科技成为装置艺术的锦上添花之物,则是艺术家与技术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二)互动装置创新难
互动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广泛应用必然成为今后城市景观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目前很多互动装置的创作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创作中,当然,这也是艺术家在面临市场与个性时不得不抉择的难题。是迎合潮流所趋与大众的喜爱而放弃自己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还是坚持自我意识尊重自己的创作灵感,在这种矛盾的难题面前,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让艺术家将自己的个性化创作以大众喜爱的方式展现。
而这种创新难不仅体现在内容的重复,还有形式单一的创新难度。目前很多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互动装置会展示一些移植过来或是简单拼接的重构作品,且材料大多单一,它们更多的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中为大众提供合影留念或休息作用,缺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交互性上大打折扣。同时形象很多都采取时下热点形象,从而在互联网制造“网红”效应,吸引民众前来拍照打卡。这种互动装置作品,并没有考虑结合作品周边的环境做出创新,而变成了对时下热点的盲目模仿。
同时这种创新难还体现在依据城市文化命脉与历史文化,创作出具有城市特色的作品之难。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城市间由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而对于城市文化命脉的传承,更需要新技术,新艺术的介入,用年轻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播,因此互动装置艺术则就成为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传扬城市文化命脉,让民众更加近距离体会城市文化变迁的艺术形式,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观众认知难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互动装置所面向的观众是普通市民,大家年龄、受教育程度、对艺术的理解力等方面都参差不齐,如何能保证互动装置能够通俗易懂、贴近民众则就成为时下的一个问题。互动装置的互动意义,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讲,与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7]。互动装置在中国的城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互动装置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支撑互动装置设计的新媒体技术在中国发展也不成熟,这也就导致互动装置对于很多大众来说是全新的事物,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接纳。当然,随着互动装置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大众更多的与互动装置接触,人们审美感知力的提升,这一问题会被逐渐的弱化。而在当下,则需要艺术在进行互动装置的创作过程中,考虑到作品的面向对象,考虑到大众的审美接受能力,而大众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能力的提升并非能一蹴而就,这需要观众与艺术家共同的努力。
结语
互动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泛应用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构成的互联网时代下新的艺术解读方式。互动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的优势介入了公共生活,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一丝新鲜感,同时更拉近了艺术与大众间的距离,成功地架起了公共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桥梁。而今后,互动装置艺术在我国的公共空间中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不仅是政府层面上的需要引起重视的责任,也是艺术家应该关注的如何让互动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同时也需要民众的配合,积极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认知能力。隨着不断探索与思考,总结互动装置的发展特点与前景,同时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引导并创新互动装置的应用技术与艺术理念,由此以往,互动装置艺术将会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焕发更强大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