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仲芳
【摘要】 目的 探析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1月- 2022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病程、肌瘤部位、肿瘤直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创伤性反应指标、痛觉生化指标、卵巢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間、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C)、缺血修饰蛋白(IMA)、血清肌红蛋白(Myo)、细胞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巢刺激素(F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TAC、E2水平较对照组更高,IMA、Myo、SP、PGE2、LH、FSH、TNF-α、IL-1、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整体效果显著,可改善创伤性反应指标、痛觉生化指标、卵巢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微创手术;并发症;卵巢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1--04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大部分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以及月经异常等表现[1]。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感染、瘤体扭转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有一定恶变危险,对患者身心健康威胁较大[2]。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段是肌瘤切除术,一般治疗效果良好[3]。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为传统术式,可切除瘤体,缓解疾病症状,但手术过程对机体的损伤较大,术后恢复不是非常理想,患者接受度不高[4]。随着外科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手术操作,且效果得到患者及医生认可[5]。本研究采用与传统术式对比的方法,观察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21年1月- 2022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病程、肌瘤部位、肿瘤直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3~52岁,平均42.96±8.55岁;病程1~6年,平均3.72±1.06年;肌瘤部位:浆膜下12例,肌壁间33例,黏膜下5例;肿瘤直径1.5~4.6cm,平均3.22±0.67cm。观察组年龄23~55岁,平均43.11±8.42岁;病程1~6年,平均3.65±1.11年;肌瘤部位:浆膜下10例,肌壁间35例,黏膜下5例;肿瘤直径1.5~5.1cm,平均3.40±0.59cm。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项目通过医院伦理批准,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1)纳入标准:①均被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②近6个月内无生育要求;③具有明确的手术治疗指征;④言语、认知以及思维等能力正常,配合性良好。
(2)排除标准:①合并卵巢囊肿等其他妇科疾病或生殖系统病变;②子宫肌瘤潜在恶变倾向;③既往有卵巢手术治疗史;④肝肾功能严重器质性障碍;⑤造血、凝血系统异常;⑥伴有心理变态或精神疾病;⑦因主客观因素自行退出不能继续参与研宄。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实施硬膜外麻醉方案,常规消毒铺巾,于下腹部正中行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盆腔,全面查看盆腔、子宫及周围组织情况,切开子宫肿胀部位,显露肌瘤,顺肌瘤包膜表面钝性分离,切除肌瘤,缝扎残端,电凝止血,清理盆腔,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肌层,关闭腹腔。
1.2.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方案,于脐孔下缘行1cm切口,使用套管针刺入腹腔,建立人工气腹,于左下腹取2个操作孔、右下腹取1个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全面探查腹腔情况,明确子宫肌瘤位置、大小以及数量等,使用电凝钩切开肌瘤表层包膜,使用抓钳夹住瘤体,将瘤体和包膜分离,通过操作孔取出瘤体,电凝止血,清洗术区,缝合子宫肌层、浆肌层,清除气腹,关闭操作孔。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
(2)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腹痛等。
(3)创伤性反应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C)、缺血修饰蛋白(IMA)、血清肌红蛋白(Myo)水平。
(4)痛觉生化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5) 卵巢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巢刺激素(FSH)水平。
(6)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创伤性反应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TAC、IMA、My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TA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IMA、Myo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痛觉生化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痛觉生化指标SP、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P、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E2、LH、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E2水平较对照组高,LH、FSH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1、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生长在子宫平滑肌上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是非常明确,仍处于研究阶段,有关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性激素水平以及干细胞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6]。同时,依据子宫肌瘤好发情况,提示肥胖、激素补充治疗等因素也会诱发或增加罹患子宫肌瘤的风险[7]。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呈大幅递增趋势,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手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积极探索最佳手术方法尤为重要。
现阶段,子宫肌瘤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其中手术是实现治愈目的的首选方法,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手术操作视野清晰,且不受肌瘤数目、大小以及位置等的限制,能够彻底切除瘤体[8-9]。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对腹腔干扰大以及恢复慢等缺陷,手术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较高,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且还可能损伤盆腔、卵巢等周围组织,造成炎症反应,影响卵巢功能[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肛门首次排气、术后下床以及住院等所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观察组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居于更低水平;术后,观察组TA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IMA、Myo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SP、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E2水平较对照组更高,LH、FSH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TNF-α、IL-1、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以上结果说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最大优点为手术伤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与开腹手术比较,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身体上不必要的影响[12-14]。而手术创伤刺激是引发疼痛应激、氧化应激的重要因素,可导致机体氧化损伤指标、痛觉指标以及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发生变化,Myo、IMA、TAC是氧化损伤的重要指标,SP、PGE2是反映疼痛产生的主要因子,E2、LH、FSH水平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TNF-α、IL-1、IL-6水平和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15-16]。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在腹腔封闭情况下开展,对腹壁的损伤极小,且基本不会干扰盆腔,所以,术后患者创伤性反应指标、痛觉生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不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卵巢功能的影响[17]。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患者中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可优化围手术期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卵巢功能损害,降低创伤性反应指标、痛觉生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4 参考文献
[1] 黄建斌,金玲珊,翁迪贵.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QTc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38-41.
[2] 宋新玲.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 17(20):71-73.
[3] 张陈萍,崔娜,雷磊.腹腔镜超声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 75-78.
[4] 王亚尼.分析微创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60-62.
[5] 熊隆.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19):76-79.
[6] 赵慧娟.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临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9):56-57.
[7] 黄家艳.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1,7(2):115-117.
[8] 梁琪琳.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43-45.
[9] 王远行,方慧彬,仝进毅.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S1):127,129.
[10] 唐彩霞.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预后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3):65-66.
[11] 付改英.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8):193-194.
[12] 李咏梅.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82-83.
[13] 李程程.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7):66-68.
[14] 关新垒,华彩红,王世进,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3):243-245,250.
[15] 李秋雪.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86.
[16] 廖洁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2):112-114.
[17] 黄勇,李彦曦,刁蓉.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3):407-410.
[2023-03-2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