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2023-05-17 18:34孙孝阳
新闻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内涵

孙孝阳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全国媒体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本文在厘清新型主流媒体内涵的基础上,探析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必要性、打造路径和需要把握的原则,以期能为业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内涵;路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他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主流媒体进一步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舆论宣传队伍、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主流媒体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主力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大多数都市类传统媒体,面对“一纸风行二十年”的大好时光随风而散,一时间手足无措,陷入迷茫中。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凝聚奋进磅礴力量,成为所有都市类传统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型主流媒体的内涵

如何界定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应该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由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从政治角度看,主流媒体代表执政党的立场,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从经济角度看,首先必须有较大的发行量、粉丝量和与之匹配的广告支撑;从社会角度看,拥有比较多的服务受众,影响面较大,影响力较强。

新型主流媒体是指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潮,遵循移动传播规律,树立线上线下立体融合传播新理念,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改变过去仅靠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传播方式,采用文、图、视频、海报、H5、直播、访谈等多种融合报道方法,将重大报道主题讲深讲透,让百姓入脑入心,始终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的主流媒体。

新型主流媒体是影响社会主要人群的媒体,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和服务社会大众,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作为都市类传统媒体,脱胎于党报集团,自带党报基因,具备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先天条件。近年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大皖新闻等由传统都市类媒体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在全国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受到极大的关注。

当下,一些自媒体、网络大V虽然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粉丝,但由于身份复杂,素质良莠不齐,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服务受众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很难被纳入主流媒体行列。

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时时刻刻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办好新型主流媒体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追求。受众的信任是新型主流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具备较强的公信力,要通过长期有效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逐步赢得受众的信任,才能获得受众的信赖。

作为媒体工作者,只有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造好新型主流媒体阵地,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才能做好黨领导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急先锋,才能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才能不辱使命,不断增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

面对媒体融合大潮,新安晚报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刀阔斧实施深度融合改革,主动转战移动端,使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顺利地实现了由一张报纸向多端聚合的“大皖新闻”的华丽转身。2010年11月22日,新安晚报在安徽打造了第一支全媒体新闻采编团队,由单一纸媒提升为集报纸、网络、音视频、手机报等多种媒体形态于一身的全媒体。全体编采人员努力学习“从一支笔向多把刷子”转变,融合一刻没停步,大皖新闻一直在路上。特别是近两年的转型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和业绩。安徽省网信办出具的省直网络媒体传播力影响评估分析月度报告中,新安晚报、大皖新闻多项指标月月排在首位,各平台用户突破千万级。融合转型彰显了优势,流量增加了,粉丝增加了,影响力增加了,大皖新闻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新闻皖军品牌。

三、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

(一)内容为王,主力军占领主战场

新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战场。随着媒介形态演化和传播结构变迁,融媒体传播成为当下主流媒体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主流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手段。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打好主动仗,让主流舆论和正面声音占领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必须传播到位,传播有效。传播到位是指物理形态到位,传播有效是指传播的社会效果,化学反应到位。有时传播到位,不一定会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在新闻界内部有一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现象,说的是媒体上的一些工作性程序性的报道,只有写稿人和被写的人看,其他人并不关注。这样的报道再多,也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国际国内知名媒体,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力,与其所发信息的二次、三次乃至N次传播有密切关系。

因此,这对报道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大水漫灌”满足不了所有人,不同的人有不同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需要“靶向”供给、精准“滴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布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新闻中的五个“W”残缺不全,尤其是“为何”顾及的越来越少。现在的受众在迫切想了解事件发生经过的同时,更迫切地想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媒体仅告诉受众是什么是不行的,还必须告诉受众为什么?这就必须强化言论、深度报道。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新型主流媒体要找准党和政府工作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在结合点上做文章。找到了结合点,就找到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通畅大道。近两年来,新安晚报、大皖新闻倾力加强内容建设,求独家、抢首发、追热点、设议题、快跟进、慢直播、长海报、短视频、做暗访、当主播,在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大皖一直在现场。无论是后方融媒体指挥部,还是前方各路记者,总是快节奏地开展“一顿神操作,多套组合拳”,力争日日有看点,常常有爆款。在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安晚报自主谋划,发挥小切口讲好重大题材故事的优势,推出的“皖美十年看第一”系列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以文、图、海报、视频等全媒体元素立体呈现,进一步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被中国记协列为“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

内容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把内容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因此,主流媒体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和创新举措对内容生产进行全方位再造,改变过去单一操作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我们提供新闻大餐,如果靠“一招鲜吃遍天”,跟不上受众需求变化,最终会失去受众。

(二)技术赋能,让内容插上智能翅膀

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单向线性传播的基本格局。可以说,技术对媒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主动使用新技术,学习新技能,成为主流媒体加速媒体融合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投入重金,对装备进行全面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成果,为移动传播、融合式直播等提供资源支持,让新闻传播拥有卓越的智能大脑。机器人写新闻已不是新闻,算法新闻推荐影响着广大受众。一定程度上,谁舍得投入,谁的技术先进,谁就能在融合传播上占据主动。

不过,全部装备到位,需要资金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这对于单个媒体单位来说,成本负担太大。对于地方媒体来说,可以举全集团之力建设,集团内单位共同使用,既解决了投入难题,又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让其发挥最大作用。

(三)复合培养,建设融合型人才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关键靠人才。长久以来,传统媒体的记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文字记者采写稿件,图片记者拍照片,编辑负责编稿,美编负责设计版面。在采访时,也往往以“单兵作战”为主要工作方式。而在融媒体传播时代,由于传播体系重构,传播方式重塑,媒体记者必须向全能型转变,既要善写稿,又要能出镜,还得会主持,要采、编、播、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采编队伍的技能培训,尽快让传统记者向全能型记者转变,另一方面要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

(四)用好政策,借改革东风腾飞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多次对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做出部署,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主流媒体建设工作力度。这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和生存发展的重大机遇。

自 2014 年中央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新闻媒体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部分媒体抢抓机遇,实现了媒体迭代、全面焕新、能级提升和运营转型,展示出新型主流媒体的蓬勃发展态势,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扭转了传统媒体曾经的被动局面。

当然,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除了媒体自身主动作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更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争取资金扶持,从而确保成效。2023年2月18日上线的“潮新闻”在国内引起关注,其改革创新力度之大,舆论传播格局重塑魄力之强,在中国新闻改革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应把握的原则

(一)把握正确导向,做社会发展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导向意识要贯穿办报办网办端的始终,成为所有媒体人的自觉意识。

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都市类媒体要树立三个“无差别”原则:一是在坚持政治家办报办网的原则上,都市类媒体与党報没有差异性;二是在严把政治导向和新闻导向上,都市类媒体与党报没有差异性;三是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方针上,都市类媒体与党报没有差异性。

如今,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破除三个误区:一是过去性,即惯性,过去长期以来都是这么做的,现在这么做应该也没问题;二是周边性,其他省内或周边省份的媒体这么做,我们这么做也应该没问题;三是特殊性,都市类媒体是走市场的,具有商品属性,管理上应该宽松些。

(二)安全无小事,思想上一刻也不能松懈

从政治站位、时代要求、职责使命上来说,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确保新闻宣传安全和网络传播安全,都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根本前提。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随着发布平台的增多,过去单纯的办报队伍分流到多个发布端口,人手紧张,从传统的办报思维模式向全媒体意识转变有个过程,学习也需要时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容易暴露短板,增加风险隐患,必须尽快克服。

筑牢安全底线,确保传播安全,是完成好党的宣传任务的重中之重,根本前提。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容错空间,没有丝毫下不为例”。

(三)讲品位,讲格调,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事业发展历史证明,低俗、庸俗、媚俗的新闻只能在短时期赢得市场,不可能给人以力量、感官的刺激,不可能启人心智。只有坚守品位,格调高雅,有益于社会的媒体,才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主流媒体绝不能放松标准,为博眼球和流量,不惜以假乱真,移花接木,拼凑故事,无节操带节奏。

在日常工作中,新型主流媒体必须统筹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流量与质量的关系。重视流量而不唯流量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而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是衡量媒体是否做到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准。二是处理好叫好与叫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抢眼球与入脑入心的关系。抢眼球只是着力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手段之一,而入脑入心则是媒体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结语

都市类媒体随着改革开放兴起,曾经一纸风行天下,创造了“晚报(都市报)现象”,得到党和政府肯定,百姓认可。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传播方式和传播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都市类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都市类媒体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创造性解决时代发展、实践深化提出的新课题,打造好新型主流媒体阵地,使主力军占领主战场,不断增强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本领。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沈正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传承、手段创新及其效度量化——基于新媒体内容治理为中心的考察[J].江淮论坛, 2022(01).

[4]梁爽,马立德.壮大主流媒体优势 构建网络良性生态[J].新闻战线,2022(01).

[5]梁辉.技术赋能,构建智能化数据库平台——“天闻”系统融合创新之路[J].新闻战线,2022(05).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新型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不变的是责任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