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于荷
专家支持 孙宏涛
江西读者:父亲83了,前阵子心脏不舒服入院检查,医生建议做搭桥手术,但我父亲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必要做手术,听说术后还要进ICU,不让家属陪,更害怕了,但我总觉得应该做,请孙博士给我们讲讲吧!
孙宏涛,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年龄不是绝对因素
本刊记者:很多老年人在是否做手术问题上都是很抵触的,您怎么看待?
孙宏涛:任何年龄做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支持设备的完善,年龄在心外科并不是一个禁忌症。确实有很多老人觉得我都这么个年龄了,得病就熬一熬,过几年得了,而且手术还有各种风险,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准确的。如果你确实需要做手术,年龄不是一个绝对因素,我们医院年纪最大的做过100岁以上的患者,你要觉得自己的预期寿命会很长,那你完全可以接受手术。
当然,医生也会看你的素质,你的身体素质挺好的,完全能够承受这个手术的,那么就需要做手术的时候还是建议做手术,明明身体条件允许,就因为年龄80多了,不做手术,其实挺可惜的。
ICU里配合护士没问题
本刊记者:一提进入ICU,确实听着挺可怕的,应如何配合呢?
孙宏涛:没有必要害怕,搭桥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会被送到ICU度过术后早期,由于采用全身麻醉,一开始自主呼吸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需呼吸机帮助呼吸。嘴里有一根 “气管插管”,会感觉不舒服,但大多数都是可以耐受的。术后早期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尿道里会留置一根导尿管。此外,患者身上会有很多导线和管子连接着不同的仪器设备,手脚会被不同程度约束,护士通过这些仪器监测生命体征,所以患者清醒后感到无法说话、动不了是正常的,只需要配合护士的指令完成动作(如:点头、摇头、握手、抬腿等),以便让护士对患者的意识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随着病情的稳定,身上的各种管子和导线会被逐一拔除。
本刊记者:身上会有什么“管子”?
孫宏涛:术后常规管道包括:深静脉管道-输液、输血;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针-测量中心血压;尿管-排尿;引流管-排出体内废液。监测用管线:心电监测导线-监测心率;袖带-测四肢血压。
本刊记者:大概多久拔出?
孙宏涛:患者完全清醒、呼吸平稳、循环稳定、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后,会将气管插管拔除。这时患者千万不可乱扭乱动,不要紧咬管子或往外吐管子,更不可强行拉拽管道,这些行为会使拔管时间推后。拔除后不要马上饮水或吃东西,这时胃肠道的蠕动还没完全恢复,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吸入性肺炎,一般4~6小时后就可以饮水或进食了。尿管和引流管待医生判断病情稳定后会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