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倩,魏 艾,赖晓丹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109)
作为在老年群体中有着较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反复的咳嗽、咳痰、气喘为典型临床表现。该病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易出现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影响其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针对COPD,临床多以对症治疗和分期治疗为主。对于病情急性发作的COPD 患者,应通过积极的治疗改善其肺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将其病情维持在稳定期,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对于COPD 稳定期患者,有研究表明给予其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炎症刺激并维持良好的肺通气功能,能为延缓病情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2]。近年来,临床护理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得到了明显的完善,诸多有着先进护理理念和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被提出。其中肺康复护理可针对肺部功能开展个体化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疗效[3-4]。文献报道,改善COPD 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肺功能,对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160 例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肺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旨在探究肺康复护理模式在COPD 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160例COPD 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近4 周内COPD 未出现急性发作,处于稳定期;(2)认知功能正常,具备自主活动能力;(3)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1)近4 周内COPD 急性发作;(2)合并精神异常或恶性肿瘤。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的审核与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 例。研究组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62 ~71 岁,平均年龄(66.50±5.14)岁。对照组中,男46 例,女34 例,年龄62 ~71 岁,平均年龄(66.50±5.12)岁。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告知其按时和坚持用药对控制病情的作用,为其播放专家讲座或趣味科普视频等,以提高其对COPD 相关知识的认识,使其可以自行规范和约束不利于病情控制的行为。加大宣教力度,间隔两周组织健康讲座,通知患者参加,针对其疑惑予以解答,并对药物不良反应作出客观的阐释,帮助患者正确、积极地用药。跟进掌握患者心理的变化,针对其负面情绪,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社会阶层和基础疾病等因素,为其提供合适的心理疏导,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尊重患者的想法,同时对其不合理的治疗观念给予适当的纠正。为患者提供饮食和生活护理,以稳定其病情。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肺康复护理,内容包括:(1)成立专门的肺康复护理小组,选择高年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并开展岗前培训,以提升其护理能力,同时明确组员的分工和职责。开展护理工作前,对患者的心理、病情、用药情况及基础病情等进行评估,制定药学监督方案,核定其用药进程,并做好相应记录。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COPD 稳定期的护理重点和要点,指导其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事宜。(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内容包括:①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站立位,以鼻吸气,保持腹部放松,坚持3 s 后呼气,并收紧腹部,呼气时应保持匀速,每日训练15 ~20 min。②缩唇呼吸训练:为患者示范用鼻吸气,将唇部保持收缩状态,做出吹口哨状,然后缓缓呼气,合理控制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每日训练12 ~15 min。③核心训练:训练前先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和关节的拉伸运动,让其自然放松肢体,然后取平卧位。保持上身紧贴瑜伽垫不动并屈膝,收紧核心将下肢抬高,进行空中踏车训练,每日5 组,每组20 次。④拉伸起坐训练: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双手对称将同时伸展拉住,缓慢拉起上半身,直到呈坐直状态,坚持5 s,反复重复此动作,每日5 组,每组1 次;⑤八段锦训练:指导患者学习、跟练八段锦,预备动作完成后,引导其保持动作要领,分别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最后为收势。每日训练30 ~40 min。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6 周后(下文的护理后均指护理6 周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呼气峰值流量(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6 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血氧饱和度及BODE 指数评分。生活质量采用36 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八大模块,各模块的评分范围均为0 ~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BODE 指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B(BMI,即体质指数)、O(obstructive index,即FEV1%)、D(Dyspnea,即mMRC呼吸困难评分)、E(Exercise Capacity,即6MWT),分值为0 ~10 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控制情况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及疾病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制定评分标准,用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分值为0 ~3 分,0 分表示睡眠良好,1 分表示睡眠较好,2 分表示睡眠较差,3 分表示睡眠很差。采用COPD 评估测试问卷(CAT)评估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该问卷的分值范围为0 ~40 分,得分越低,说明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小。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经χ²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护理前,两组的FVC、PEF、6MWT 距离、MVV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FVC、PEF、MVV 均高于护理前,6MWT 距离均远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FVC、PEF、MVV 均高于对照组,6MWT 距离远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5。
组别 FVC(L)PEF(L/min)6MWT 距离(m)MVV(L/min)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80)1.76±0.32 2.56±0.23* 1.87±0.30 2.60±0.35* 290.54±12.43 397.64±20.43* 50.65±5.11 58.67±7.53*对照组(n=80)1.75±0.33 2.11±0.15* 1.88±0.31 2.21±0.15* 291.43±12.53 354.53±16.53* 50.67±5.24 53.65±6.75*t 值 0.195 14.658 0.207 9.161 0.451 19.362 0.024 4.440 P 值 0.846 <0.001 0.836 <0.001 0.653 <0.001 0.981 <0.001
护理前,两组的SF-36 评分、血氧饱和度、BODE 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F-36 评分、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护理前,BODE 指数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F-36 评分、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BODE 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血氧饱和度及BODE 指数评分的对比(± 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血氧饱和度及BODE 指数评分的对比(± 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5。
组别 SF-36 评分(分)血氧饱和度(%)BODE 指数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80)57.53±4.52 80.54±7.54* 84.53±5.42 98.76±4.43* 2.34±0.12 1.02±0.34*对照组(n=80)57.86±4.63 75.64±6.43* 84.56±5.32 93.42±5.42* 2.35±0.24 2.11±0.14*t 值 0.746 4.423 0.035 6.823 0.333 26.514 P 值 0.457 <0.001 0.972 <0.001 0.739 <0.001
护理前,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CAT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CAT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CAT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及CAT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及CAT 评分的对比(分,± 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5。
组别 睡眠质量评分 CAT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80)2.33±0.43 0.78±0.12* 23.54±5.43 10.54±2.13*对照组(n=80)2.32±0.45 1.35±0.22* 23.65±5.76 14.56±3.42*t 值 0.144 20.344 0.124 8.924 P 值 0.886 <0.001 0.901 <0.001
COPD 稳定期患者往往表现为呼吸肌无力、通气功能下降等。在慢性呼吸道病变的持续影响下,会导致患者的呼吸顺畅度和活动耐力降低,影响其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下降。现阶段,针对老年COPD 稳定期患者,临床除了要为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外,还要给予其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改善其肺功能,提升其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7-8]。肺康复护理是指以改善肺功能、促进肺部疾病康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护理模式[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FVC、PEF、MVV、SF-36 评分、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66MWT 距离远于对照组,BODE 指数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CAT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肺康复护理对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等均有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在开展肺康复护理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以患者的肺康复质量为护理核心,选择具有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其护理专业性,以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评估患者的身心情况,全面掌握其基础资料,以便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能够满足其实际需要[11];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反复强调按时用药和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多模式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进其健康信念,可使其自发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肺康复训练做好准备;在康复训练中,通过开展缩唇和腹式呼吸训练,可提升患者呼吸肌的肌力与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提升机体的运动耐力;此外,联合核心、拉伸和八段锦训练,有利于在持续的训练进程中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运动耐力,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活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12]。但在本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着患者对护理依从性较差的问题,出现了康复训练懈怠行为,需要加大临床护理干预的力度,确保患者可以按照康复计划规范地完成肺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给予COPD 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其FVC 等肺功能指标,提升生活质量,改善血氧饱和度和睡眠质量,减轻疾病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后续扩充样本量开展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