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双
(江门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江门 529000)
肾衰竭是肾内科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在多种病因下所导致的肾实质损伤,患者机体会出现酸碱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尿毒症患者在发病后患者机体产生的代谢毒素并不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排出体外,在患者体内累积大量的毒素会对患者的脏器功能造成极大的损伤,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威胁[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血液透析。随着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升[2],能够选择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的年龄和适应症在逐渐放宽。血液透析可起到控制疾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限的作用[3]。但在治疗中容易发生高磷血症、肾病骨病、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透析液中有钙成分,长期透析会引发高血钙症,导致血钙血磷代谢失衡,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良好控制血钙血磷浓度。应用低钙透析液可降低血钙浓度。研究发现,碳酸司维拉姆可在不影响血钙浓度的提前下,改善高血磷症状[4],同时对机体血脂代谢具有一定调节作用[5]。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方案的设置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治疗调整。本次研究取80例肾衰竭患者为样本对象,着重评估合用低钙透析液+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遴选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各占26例、14例;年龄线低至32岁、高至67岁,均值(47.63±8.2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各占24例、16例;年龄线低至33岁、高至66岁,均值(47.75±8.6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备研究可行性。
纳入标准:①参考《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样本均符合,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②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③此次研究内容及所涉风险性患者及家属均充分知情,取得配合。剔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疾病;②接受肾脏移植手术;③凝血功能有异常。
两组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调节血液流速、透析液流速、滤过量为恒定,透析每周3次,持续进行12周。
对照组:接受常规钙浓度的透析液,钙浓度浓度为1.75mmol/L。
观察组:应用低钙透析液+碳酸司维拉姆,透析液(标准碳酸氢盐低钙透析液)钙浓度为1.25mmol/L;碳酸司维拉姆(规格:0.8g*3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60,Genzyme Europe B.V.)口服用药,初始给药每次800mg,每日3次。根据血磷浓度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在血磷浓度介于1.13~1.18mmol/L区间,剂量保持不变;在血磷浓度>2.42mmol/L,每次剂量增加至1600mg;血磷浓度>1.78mmol/L,每两个星期调整剂量,每次增加800mg;血磷浓度测定值<1.13mmol/L时停止用药,每次剂最大不可超过4000mg,持续给药12周。在用药过程中,若患者存在低钙血症现象,需及时进行葡萄糖酸钙静脉补充,确保血钙浓度恢复正常,若出现高血钙症现象,则给予碳酸钙D3口服钙补充,确保血钙水平恢复后停用药物。
两组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使其客观看待病情,鼓励自然减压,针对患者负面情绪实施针对性疏导,利用深呼吸、注意力分散、冥想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②制定严格饮食管理计划,控制饮食、水分、钠盐摄入量,并对含盐的食物及零食等限制,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尿量,根据尿量控制每日饮水量。③督导下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及熬夜,适当运动、生活健康。
①临床总疗效,评估标准为:治疗后恶心、厌食、贫血、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显效;恶心、厌食、贫血等症状显著好转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持续加重判定为无效。
②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磷、钙磷乘积。
③患者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自制问卷100%回收,总分100分,测评目标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度差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n/%]
两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磷、钙磷乘积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而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
肾衰竭属于临床常见慢性肾脏系统疾病,因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可逆性肾功能损伤,最后累及全身各脏器功能代谢紊乱。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该病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延长生存周期,疗效确切。但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导致血液中钙磷代谢紊乱,出现高磷血症、高钙血症等,严重时可造成继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大大提高,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6]。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所选择的主要治疗方案依旧以血液透析维持为主,常规的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堆积的小分子毒素和滞留水分,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这种治疗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并不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大分子毒素,而长期应用这种方案会导致患者体内聚集大量的大分子毒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血液透析滤过技术通过弥散对流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助于清除患者体内的小分子毒素,还能够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7]。
血液透析中发生高磷血症的几率极高,与患者肾脏功能不全、磷代谢功能异常有关,同时也与日常饮食不合理、不完全透析等相关。本次研究应用碳酸司维拉姆,该药物属于新型磷结合剂的一种,其中无钙、铝含量及任何金属成分的聚分子化合物成分,为4价铵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高亲水性,可与肠道内磷酸作用,通过粪便排出,起到降低血钙、血磷水平的作用[3]。对肾病晚期血液透析患者及高磷血症患者较为适用,可有效缓解血管钙化程度,延长生存期,通常以患者血磷浓度变化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透析液钙浓度为1.25mmol/L时与人体生理水平最为相符,钙浓度低可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钙症的发生几率,改善血钙水平,控制钙磷乘积,预防血管钙化[4]。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分析如下,应用低钙透析液可降低血钙负荷,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在不影响血钙水平的同时可降低血磷浓度,避免发生低血钙症[8]。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时选择低钙透析液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钙,复合,使患者含钙的磷结合剂有使用以及增加剂量和改善疗效的空间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使患者体内存在的钙磷紊乱得到打破,有助于降低转移性钙化的风险,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认为,透析前患者若没有明显的严重低钙血症,则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均可为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对其进行处理。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发现应用大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往往会导致高钙血症的发生。而碳酸司维拉姆在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内的肠道磷酸盐相结合,并跟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达到降低血磷的效果。除此之外,碳酸司维拉姆还能够与人体内的胆汁相结合,进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水平,减缓血管钙化的进程,碳酸司维拉姆应用于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极为良好的效果。特别注意的是,在对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将碳酸司维拉姆与低钙透析液应用于其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对肾衰竭患者应用碳酸司维拉姆+低钙透析液,可有效调节血磷及钙磷乘积,发挥较好的临床疗效,并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