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浩 檀睿涛(.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省一壶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石斛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多糖、生物碱、菲类化合物、必需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联苄类化合物和各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自古被称为“滋阴圣品”,九大仙草之首[2]。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具有促进细胞健康、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肝脏排毒、增强人体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缓疲劳等功能[3]。在新时代背景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愈发关注保健和养生,对石斛深加工食品和药品的需求增加,很多厂家从需求端出发,在供给端创新,开发出一些石斛产品,如中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开发的石斛破壁饮片、浙江天一堂药业研发的石斛夜光丸、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开发的复方鲜石斛胶囊等。但安徽省作为重要石斛产地,至今未涌现出全国驰名的石斛品牌和广受消费者喜爱的石斛产品,尚未形成以石斛为依托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本文就安徽省石斛产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为安徽省石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石斛枝叶娇嫩,生长缓慢,对光照、土壤养分、温湿度等条件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石斛的根系没有根毛,无法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养分,须依靠共生的真菌吸收养分[4]。石斛的种子极小,有性繁殖困难[5],需要人工分株繁殖或组织快速繁殖,对人工种植技术要求极高,需要高标准的大棚、专业的石斛培育技术人员。在石斛生长过程中,须对种植温度、环境湿度、光照强弱、水的酸碱性等进行随时调整。石斛种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以农户种植为主,生产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标准化的生产培训,生产过程往往没有严格参照中药材的生产规范来进行。此外,由于高温高湿的天气下铁皮石斛很容易感染病虫害,部分种植户为了稳定产量,存在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现象。这些因素一方面给人工种植石斛的品质和安全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也导致很多企业不敢投资石斛产业。
石斛种苗、种植基质、养护成本、土地修整、技术服务等费用高昂,石斛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经走访安徽一壶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人工种植石斛第一年每亩需要投入近15 万元。此外,石斛种植周期长,安徽省的铁皮石斛生长周期长达三到五年,其间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肥料费用等大量支出。石斛目前依旧是高端中草药,价格昂贵,达到几元甚至几十元每克,普通老百姓日常很难消费得起。在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两方面原因综合影响下,很多企业投资石斛种植产业的意愿不高。
石斛相关产品中90%以上是以鲜条、枫斗等初加工产品形式直接进入市场的,加工过程中存在产品单一,且对花、叶、根综合利用不足等问题。石斛产业缺乏石斛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加工产品,缺乏石斛在食品中广泛应用的典型,这些都限制了石斛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的发展。市场上可以见到的石斛产品较少,且多停留在石斛花、石斛粉等粗加工产品的开发上,高附加值产品少,石斛的商业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我国石斛产品开发较深入的企业多集中在浙江省、云南省、广东省等石斛产区,石斛系列产品的开发集中在“石斛+”系列产品,如石斛+水、石斛+茶、石斛+奶、石斛+酒等“石斛+食品”形式。目前安徽省内石斛相关企业参与开发的石斛产品相对较少,石斛食品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在国家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第一产业的种植业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振兴乡村必须要走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石斛作为安徽省重要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其蕴藏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健康价值、市场价值实际上并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石斛产业总体还停留在初加工产品销售阶段,石斛生产集聚地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大别山美丽景色与石斛产业发展结合的推广力度还不够,依托石斛产业的旅游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尚未形成。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石斛是保健品中的佼佼者。广东工业大学张小辉[6]研究发现石斛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免疫活性,其中酸性多糖免疫活性强于中性多糖。中北大学侯天宇等[7]研究发现用水对铁皮石斛浸泡提取的多糖清除DPPH 及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鲍丽娟等[8]研究发现石斛的水提物对宫颈癌细胞、肝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各种提取物浓度的加大而加大。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魏小勇等[9]使用石斛提取物治疗过氧化氢损伤白内障小鼠,研究发现石斛提取物改善了小鼠白内障状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侯燕等[10]发现霍山石斛水提物、醇提物能提高肾虚、肾阳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用石斛来提高免疫力。在传统中医记载中,铁皮石斛甘味入脾,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中记录石斛有“入脾肾,甘淡微苦、咸平,故能入脾,除虚热”等作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都记载石斛有“补五脏虚劳羸弱”之功效。
2020 年,霍山石斛被收录进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安徽中药材品种多达3578 种,中药材资源丰富,其中安徽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 万亩,种植面积接近全国的10%,并已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中药材市场。为加快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2021 年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支持皖产道地、大宗中药材种植企业建设产地趁鲜加工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认知度。2021 年霍山县政府牵头,18 家石斛相关企业参与,注册资本1 亿元,成立安徽霍山石斛集团有限公司,将建成集技术研发、生产加工、科普科教、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企业,为做大做强安徽省石斛产业打开了新局面。2022 年4 月7 日,安徽省卫健委、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安徽省灵芝、天麻、铁皮石斛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文件确定将铁皮石斛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在安徽省开展试点生产经营,石斛精深加工赢来了发展机遇。
(1)高端中药材供需状况分析。化学合成药品常有副作用,甚至引起其他疾病或中毒。而来自自然生长或人工种植的传统中药,富含药用成分、保健成分,且副作用小,在现代社会愈发受到关注,需求量也逐年递增。新冠疫情期间,中药在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材行业逆势发展,中研网数据估算2022 年中药材市场规模超1708 亿元[11],2025 年有望突破2000 亿元。
(2)安徽省石斛市场供需分析。2021 年,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杨明志等完成了中国石斛产业统计。统计显示:国内铁皮石斛种植面积19.95 万亩;霍山石斛约有1.1 万亩种植面积,种植、加工相关企业超1900 家,带动就业超万人,年产值35 亿元[12]。目前我国药用石斛39 种,主要分布于安徽省、浙江省、云南省等地。浙江地区人工种植技术发达,产品性价比较高;云南产地相对更粗壮,茎中部直径最大能超过1.2cm,亩产量高,但品质略低,价格较为便宜。产自安徽省大别山的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精品,多糖含量高、口感好,药效最佳。市场对产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石斛认可度最高。目前可供应市场的铁皮石斛数量不到市场需求量的40%,难以满足保健食品和药品生产需要。当下铁皮石斛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国内其他地区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石斛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见表1,石斛种植第三年采收,每亩地石斛鲜条产量可达到300 千克左右,总体质量也优于前两年。在第三年,以鲜条出售,每亩利润71140 元,利润率可达到51%;加工成石斛枫斗出售,每亩利润101140 元,利润率可达到73%;作为食品原料加工到食品中再销售(按照1%的添加量),每亩石斛利润可达到121140 元,利润率达到87%。石斛种植第三年后,随着生产投入成本降低,石斛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以石斛鲜条、石斛枫斗、石斛深加工食品销售的利润将进一步提高。
表1 石斛种植投入产出概算表
安徽省内目前在石斛领域研究较为深入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皖西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石斛企业要加强与这些科研院所的联系,进行品种改良、产品深加工合作,构建校企开发技术支撑体系,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同时,要依托高校专家建立培训体系,组建石斛种植技术培训专家团队,定期对种植户进行专业化教育,提升种植户的专业化程度。
石斛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极高,2022 年4 月石斛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在安徽省开展试点生产经营。石斛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期,完善种植技术,将超临界萃取、冷冻干燥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石斛提取与精制生产中,深入开展石斛功能性、功效性验证和作用机理研究,同时还要解决工业转化不畅、附加值低的问题,集中精力开发石斛饮片、冲剂等消费者需求的健康产品,建立达到GMP 要求的石斛食品生产线。前期也可以跨界寻求合作,如与国内大型速溶茶公司合作生产石斛叶固体饮料,与国内中药制剂代加工企业合作生产石斛提取物,与食品代加工企业合作开发石斛食品等,从而降低初期投资成本,提高产品加工规范化水平。
石斛产业既是健康产业,也是传统“药食同源”的中药文化产业。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业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石斛相关企业及当地政府应当以石斛产业为依托,挖掘石斛文化+乡村文化+生态文化的潜力,将石斛与生态旅游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向服务产业转型。例如:依托石斛种植园,对周边村容村貌改造,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兼顾农业生产、农事体验、旅游观光、教育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农旅”综合体;挖掘石斛相关传统文化,着力打造以石斛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康养一体化产业基地,形成一条完整的养老产品回路。建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动牵头整合地方石斛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打造石斛产业群,集中优势力量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开拓市场,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