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霞光
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书记
近年来,绍兴市上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创+产业”为主抓手,高站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发展,全面建设朝气蓬勃、近悦远来的“青春之城”。全社会R&D 经费支出占比达3.25%,科技创新指数居全省第12 位;连续3 年获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连续2 年夺得“科技创新鼎”。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发展,设立区“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委员会,成立工作专班和校地合作领导小组,建立“三位一体”服务智库,党委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各界一体聚力、一体联动、一体推进,进一步打通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一方面重点突破。以创新深化省级试点为引领,聚焦千亿级新材料产业提质升级,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学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支持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建设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赋能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建强应用化学等相关学科,构建新材料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着力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育难”、产业化落地“转化难”、中小微企业“创新难”、应用型人才“用人难”等难题,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另一方面系统谋划。对标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和全市域试点要求,围绕打造大湾区教育发展、全省科技创新、全省人才引育、全省产业跃升“四个新高地”目标,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人才引育、企业竞争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育、人才创业发展“五大改革创新行动”,全域建设“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牵引,构建“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是建强以曹娥江实验室为龙头的重大科创平台。高起点建设曹娥江实验室,聚焦精细化学品、半导体材料和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集成,依托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浙大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等核心科创资源,推动实现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目前实验室已集聚院士科研团队15 个、科研人员超220 人,共建院企联合研发平台5 个,技术服务合同经费超6000万元。二是建强以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优质学科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的思路,加快高端创新资源导入。近年来已集聚3 所应用型大学、12 家大学研究院、43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博士创新站、8 家外国专家工作站,引进项目团队108 个、教授292 人、研究生636 人,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66 家。三是建强以创新联合体为重点的企业研发平台。支持“链主型”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成半导体装备、染料产业基础再造、高分子聚醚新材料3 家创新联合体。发挥院士团队作用,聘请5 名院士担任高端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链首席科学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耕企业创新研发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强大潜能。一是构建企业“雁阵”梯队。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专业服务”原则,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择优遴选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重点扶持培育,构建“创客—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小巨人企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梯队。目前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60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46家,龙盛集团、晶盛机电成功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二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人员、经费、活动、合作“五个全覆盖”行动,构建以省级企业研究院为重点的企业创新研发体系,目前已集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81 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 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 家。推广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3 年入选省“尖兵”“领雁”等重点研发项目20 个,2022 年获省科技奖4项、其中一等奖2 项,数量均居全市第1 位。三是破解企业中试难题。紧盯精细化工企业“中试难”问题,落地建设中国科学院新材料创新基地,打造全国首个新材料领域市场化运营的专业中试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18 个中试项目完成立项评审,5 个项目进入设备安装和生产阶段,大幅缩减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时间,有力推动更多“卡脖子”技术实现产业化。
树牢“既引进人,更成就人”理念,探索建设“未来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构建“才来上虞、马上服务”生态链。一是大视野招引高端人才。深化产业链精准招才引智,对接企业需求精准绘制“人才图谱”,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杭州湾先进智造全球路演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开展百所高校对接百家企业、浙大百名博士上虞行等活动,全区已引进“鲲鹏计划”人才3 名、总数占全市3/4,省级以上人才全职落地率位居全市第一,前谷达男获评中国政府友谊奖。二是大手笔集聚青年人才。深入开展“虞见一夏”大学生见习实习、“虞见未来”专场院校招聘会等活动,在全省率先推出980 套青春公寓“零元入住房”,计划3 年内推出3000 套以上,形成“短期免费住、中期低价租、长期优惠买”的青年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新增就业大学生2 万余人。发挥在虞大学研究院院企合作优势,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2022 年在虞研究生培养规模超300 人。三是大力度培育技能人才。深入实施“金蓝领”倍增计划三年行动,举办职业技能竞赛22场,2022 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200 人,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集聚示范区。坚持产教融合,高标准建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园,创新“学科+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工研究院、产业创新院、教育培训院“三院融合”,实景、实操、实训“三实联动”,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以打造创业最便利、创新最友好的“创客城市”为目标,迭代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释放优质“雨林效应”。一是健全组织推进体系。健全落实科技人才联席会议、区领导挂联重大人才科技项目、科技干部“五个一”联系等制度,深化科技领域“政企服务直通车”“益企来”等活动,打造最优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二是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在大型科研仪器、重点研发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支持力度,近3 年财政科技支出超19 亿元,惠及企业2000 余家。三是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设立人才科创基金、产业并购引导基金、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满足人才创业需求,已建成投用基金投资项目产业园3 个,入驻各类高端初创和人才项目26 个。
下一步,上虞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特别是在创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高站位、超常规、系统性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发展,图强争先全面建设“青春之城”,走深走实中国式现代化上虞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