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地理1》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实施路径*

2023-05-14 17:25周丹霞肖泽文
地理教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育

张 涛 周丹霞 肖泽文 覃 愉

(1.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深圳外国语学校致远高中, 广东 深圳 518000;3.南宁市华侨实验高中, 广西 南宁 530007)

一、引言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思政是指专门的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目的地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较为内隐的形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社会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社会规范的教育教学理念。[1]中学地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态度较为积极,但也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2]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3]但也积累了一定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4][5]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必要进一步探究课程思政融入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教材为例,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梳理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为对象,梳理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知识要点,挖掘并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必修《地理1》的思政元素大致包括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科学精神、全球意识、环保意识、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哲学观9个类型。其中,国情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知。爱国教育主要展示党和国家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问题时的大局意识,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凝聚力,以及英雄人物事迹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党和国家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增强国家意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科学精神包括科学家坚毅、细致、耐心、保持好奇、持之以恒的品质,以及科学探索过程的严谨性等。全球意识主要通过“环境治理需要全球联合行动”切入,鼓励学生放眼全球、开拓视野,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识世界。环保意识即从地理科学角度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文化自信是指让学生从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主要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去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指地理科学知识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1.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提升地理教师思政素养

第一,加强课程思政理论指导和应用培训。发挥地理教育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开展地理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规范地理课程思政的融入密度和深度,指导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开展。

第二,提升地理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和认识。地理教师要主动学习了解课程思政,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认同程度,积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师范高校要开设课程思政相关课程,加强地理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理论和技能训练,培养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2.挖掘课程标准思政元素,开发地理教材思政资源

第一,挖掘课程标准中的思政元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要求,有机融入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第二,开发地理教材中的思政资源。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国情教育、科学精神、环保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等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有重要作用,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资源。教师在使用教材授课的过程中,既要分析教材系统中外显的课程思政内容,又要注重提取内隐的思政因素,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重视问题式教学,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地理课堂中。

3.收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创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第一,收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应从现实中的地理现象着手,收集、整合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素材资源,如生活中的时事热点、乡土地理、新闻报道、影视音乐、民风民俗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的重要载体,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地理学习中。

第二,创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谷歌地球、地理沙盘、VR虚拟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创新课程思政信息传递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更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4.将科学史融入思政教育,在地理实践中融入思政

第一,将地理科学史融入思政教育。地理科学史蕴含着地理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记忆,熏陶学生的思想精神等。地理课程思政可以重点挖掘本土地理科学史,展现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发展水平和中国科学家的优秀品质。[6]

第二,将思政元素融入地理实践全过程。在地理课堂实验中,学生可以感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在地理课堂之外,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地理观测、实地考察和研学旅行等。观察月相、地貌、土壤和植被,实地调研气象站、地理科技园、博物馆、名人馆等,开展融合思政元素的研学旅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家国情怀等。

5.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第一,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在原有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模块,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搭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平台。

第二,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基于区域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征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微课、案例素材等,经专家审核后发布,建设区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各校地理教研组可进一步加工整合课程思政资源,使其更加具体实用。

6.评价内容融入课程思政,运用过程评价教学效果

第一,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动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和反馈性。评价内容要体现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应涵盖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实践能力、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等方面,激励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运用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内隐性,难以量化,可以设计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观察的过程性评价。例如,在“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辩论、开放性作业、调查报告等方式,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综合评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的达成状况。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梳理并解读了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中的思政元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今后,有必要继续开展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实证,深入探究如何切实提高中学地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如何在教学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让师生主动讲授和学习思政内容、如何检测和评价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行为和水平、如何跟踪监测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实际效果等问题。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