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2023-05-14 15:44:34张雅萍闫永红刘丽丽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中医药深度

张雅萍 闫永红 孙 然 刘丽丽 薛 培*

(1.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2488; 2.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北京 100029)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对高等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自2012 年以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进程的深入,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实践逐步走向了智慧教育阶段[1]。2018 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教育信息化从建设应用到融合创新阶段迈进,其中开展智慧教育,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2-3]。2022 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要求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持体系[4]。然而,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时代要求仍有所差距,加快融合创新力度,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促进智慧教育生态形成是新时代下的新目标和新举措。中医药高等教育伴随智慧教育新发展阶段的推进,也迎来了新发展契机与挑战,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关乎中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打开中医教育现代化大门的创新之路,如何在特殊的学科定位中,应用前沿的智能化信息技术,既继承传统中医智慧,又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是站在历史新时期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1 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

智慧教育视域下,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是具体融合实践的价值导向。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智慧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回答了新阶段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形式。祝智庭等[5]认为智慧教育是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以学为中心、以数据为纽带,以人机协同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李克东等[6]也指出智慧教育是构建技术融合的智慧教学环境,支持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智慧化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胡钦太等[7]则认为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体现了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的革新,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上观点普遍传达了一种智慧教育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的内涵,即以“教学”为主场,以“育人”为导向,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环境的双向建构中,构建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在各种情境感知、个性化推送、智能管控等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活动开展,进而促使教学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未来教学范式形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学科内容等要素进行彼此之间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消融于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成为教学新常态。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包括3 个方面的内涵,即要实现深度融合必须实现3 个方面的革新,并且这三者是递进的关系:①新教学环境: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消融于中医药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创设基于中医药特色的智慧教学大环境,发挥信息技术对优化和丰富教学方法的作用,构建数字化中医药大资源体系;②新教学过程:在智慧教学环境的支持下,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情境化为学习环境、以真实虚拟交融为空间的教学活动开展,通过营造开放合作式氛围、构建精准个性化教学体系,实现能够让学生获得美好体验、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导自主意义建构中医药知识和思维模式的教学过程;③新教学范式:在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融合中,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系统性变革,确立并实现以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和辩证思维为一体的人才观和教学观,整体教学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优势

中医药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以培养中医药人才为目的,有机联合深厚积淀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鲜活的诊疗经验。其次,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文、史、哲、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交叉渗透[8]。当今信息技术特征愈之丰富,现已发展兼具有物感化、移动化、数据化、多维化、区块链化等特点[9]。依据中医药教育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的适用性进行深度融合,能够解决传统中医药教学的不足,优化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泛在的学习环境,学生可突破时空局限,利用资源共享平台选择符合自身知识架构的中医药知识进行学习,同时依据个人兴趣满足多学科知识的需要,克服规模化教学的局限,达到精准教学和泛在学习的统一;②中医抽象原理形象化和科学化,一方面,将中医经典古文、辨证施治过程、经脉循环等以视频、3D 动画、音频方式形象化,另一方面,支持大数据技术发现真实世界下的中医药机理规律,以科学范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医药知识;③知识系统化,根据教学规律和知识关联,打破学科和传统课程边界,使分化的知识系统有机联结,重构新课程体系;④形成闭环式的学习管理,连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练、评、管全过程,以技术感知适时提供教学支持;⑤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利用VR、AR 等技术超越现实体验,克服实践课时不足、伦理道德等问题,使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循环和融会贯通;⑥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中医药智慧情景,在个体和全局相顾基础上,以探究、合作、会话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形成。

3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智慧教学理念尚需大力推动

智慧教育倡导学为中心、能力为先、教学创新和个性化学习的智慧教学新理念[10]。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的本质在于贯彻智慧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驱动课堂教学结构发生系统性变革,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虽然信息技术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具有天然优势,并促进了新教学理念的认同,但是当今中医药教学普遍上仍是延续将中医药知识、现成诊疗经验以说教式直接传授于学生,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递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仍然占据中医药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忽视了学生高阶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智慧教学理念的转变还取决于教育者本身对于信息技术在如何“以学定教”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价值认识。而这种认识的形成原因受到教育者知识观、教学创新素养以及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在中医药教育领域,中医药积累千年知识底蕴、关注师带徒传承,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传统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智慧教学理念的接受和实现需要更多的探索。

3.2 师生信息素养需要持续提高

新兴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工具,确定、获取、评估、应用、整合和创造信息,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能力[11]。教师和学生需要对信息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得心应手,将之内化为自觉。然而,由于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不仅扮演教师的角色,同时担任科研者、医生的职责,对教学资源的加工、创造、再利用往往身心疲惫。而且录制、编辑教学视频、音频等每一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水平,包括教学资料的呈现需要一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视频资源的获取、开发与创作教学视频和课件制作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12]。在数字化资源面前,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是学生能够获取资源实际价值和保证自主学习的关键,但许多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经常无从所措,如何高效获取、评判、内化海量知识是身处信息时代面临的难题。

3.3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水平尚显不足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基础工程。在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飞跃迈进的同时,数字资源开发和应用水平与时代要求仍有所差距,许多中医院校的智慧教学平台仍仅是作为工具层面的简单应用,如教师在线直播授课、共享文件课件、签到点名、布置作业等,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数据抓取、数据分析、个性化推送等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同时也还尚未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常态化的动态监测、适时反馈和精准决策,而且平台基于中医药学科特色的资源库建设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待拓展,智慧教学平台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探索和挖掘应用。

3.4 数字化教学资源规划效果欠佳

经过长期建设,各高校已建设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数字化教学资源加速推进,各中医院校利用这一契机,中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中医药临床案例库、慕课、智慧教学平台等教学资源的数量和形式愈加完善和丰富。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入,建设重点已从原来的数量逐步转向统筹阶段。但就现状来看,目前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主要是以单一院校为主,校际间各自为政,缺乏优质资源的系统规划和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同类资源重复建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另从资源内容协同和融合来说,资源内部结构与资源之间无法有机协调,如在线中医药课程资源知识分散,依据课程知识关联性和系统性重构主干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实践和深度仍然不足。此外,线上与线下、实践与理论、院校与医院、虚拟和现实等存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实现联动、环环贯通,也是当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4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对策研究

4.1 明晰定位,创新中医药教学理念

教育变革,理念先行。实现中医药教育智慧教学理念的革新,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理念不仅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及其思维一体化的培养,培养学生既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能成为重医德、懂合作、会学习、融思维的综合性人才,最终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向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掌握新型课堂管理的原则和理念,重构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要将信息技术融入中医药教学本身,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活力的作用。以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通过建构优质的资源环境、创设真实场景,以探究、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中医理论论证和理法方药的学习,在脑力激荡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主动让知识入脑入心,使教学活动成为富有发现真理和探寻知识意义的价值活动。

4.2 多措并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关乎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是适应智慧教学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主动牢固树立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一体化的理念,注重育人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高校应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科学设置信息素养提升方案,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或构建以兴趣、问题、学习为导向的虚拟共同体,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以及进修交流等活动,适时跟踪解决信息化教学实践难题。针对资源收集、整合等繁琐工作,高校可设立整合全校和校际间的配套公共资源库,教师再依据学科、课程特点进行校本化处理,教师主要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和深度学习。学生需要培养正确的信息意识,一方面需要高校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同时在常态化的教学中,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如强化古今文献的获取、阅读与分析;另一方面,开展信息技能大赛、加强虚拟仿真等智能平台的应用,提升信息的综合利用和实践能力。

4.3 深化技术,建设中医智慧教学平台

智慧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多项整合,是智慧教学运转的核心。高校应加大对智慧教学平台的投入和深度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建设以大资源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教学平台。平台应充分将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融入其中,囊括中医经典模块、中医药临证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教学管理等聚焦学生学习过程、学习需求、中医思维培养的多元化教学模板。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远程教学以及人机互动,并支持以数据为主线,充分将课前、课中、课后在教、学、练、考、评5 个方面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精准化管理、循证化决策和科学评价。同时,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也为中医师承和院校教育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医院诊室端作为教学直播端,平台作为教学信息接收端,名医门诊教学过程及其产生数据传送到平台,学生可身临其境观看诊疗过程,感受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和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13]。

4.4 科学规划,建立开放融合资源生态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想状态应是课堂、学校和社会等系统相互开放、相互融合、不断变化的大资源生态,要求对资源建设格局、资源内容结构、组织形式和利用方式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满足个体认知和学习需求。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立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及特色,强化主体参与和开放合作,在优质人力资源的共享中搭建多层次、多分类、立体化的大资源体系。在联动教学时,注意数字化资源的时空衔接,具体在教学中表现为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翻转、虚拟和现实空间以及在不同教育场域之间(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医院)的联动。尤其在资源内容的建设中,应充分基于认知科学和深度学习理论,以辨证要素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医药知识体系及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赋能,为实践与理论的融合构架桥梁,最终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带动信息化与中医药教育在过程、时间、空间上的深度融合。

5 结 语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而随着智慧教育即将迎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对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引导、数据如何赋能、中医如何融合提出了急迫的战略性要求。目前,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融合仍然不够深入,需要聚焦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为中医药教育装上“智慧引擎”装置,逐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中医药教学内涵,为撬动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张雅萍:分析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对策,撰写论文;闫永红:提出研究思路;孙然、刘丽丽:分析研究内涵和研究现状;薛培: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中医药深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