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龄化背景下呼和浩特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2023-05-14 08:41:29文/李
内蒙古统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独生子女养老

文/李 享

“十四五”时期,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1],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策对于人口结构调整有重要的导向性。1982 年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颁布独生子女政策,而现在面对老龄化社会如何缓解养老压力,如何真正实现“只生一个好,养老不用愁”的口号,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道严峻的考题[2]。在养老问题上,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会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目前这种养老方式存在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经济压力、缺乏陪伴、心理问题等,都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基于此,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了解当前独生子女家庭的居家养老基本情况,分析养老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此类家庭养老政策提供参考。

一、老龄化背景下呼和浩特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现状

国际上一般把65 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7%作为老龄化的标志,超过20%为超级老龄化。数据显示,2022 年呼和浩特市户籍人口数为257.7 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数为58.1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5%[3]。在此背景下,全市现阶段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呼和浩特市随机抽选180 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分析显示:81.3% 的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其中独生子女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占79.8%;17.4% 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模式;仅有1.3%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总体来看,呼和浩特现阶段独生子女养老形式比较单一,家庭养老比例最高,因此本文围绕家庭养老方式展开分析。受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独生子女家庭会综合选择更经济合适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独生子女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赡养经济负担加重、子女陪伴时间投入不足等方面问题也就逐渐凸显。

二、呼和浩特市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问题

(一) 巨大的经济压力

首先,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重。经济下行压力,现代病症年轻化,生活成本增加,各方面都使得年轻人面临巨大家庭养老压力,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并不能有效缓解此类问题。数据显示,截止2022 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支出是59035 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总数是13644 万人[4]。可以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广,但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5]。独生子女的养老处境则更加艰难。独生子女面临“四二一”家庭模式,即两个成年人面临四个老人的赡养和一个子女的抚养问题。这种家庭结构呈现倒三角的形态,这迫使独生子女需要独自支撑家庭所有开支,以及老年人高额医药费和额外的护工照料费,相较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更重[6]。

其次,独生子女家庭的对抗经济风险能力更低。处于中年阶段的独生子女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以及抚养教育孩子的职责,同时还面临职场困境、房贷、车贷、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些经济压力驱使下让“四二一”家庭稳定性极差,一旦处于中年的独生子女任意一方失业,会使整个家庭在短期内迅速陷入贫困状态。处在读书阶段未婚状态的独生子女家庭承担风险能力也很差。一旦独生子女父母由于疾病失去劳动能力,将导致不具备工作能力的独生子女过早面临生存压力与养老压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回民区符合要求并最终享受独生子女扶助人数共计2756 人,其中受扶助的独生子女家庭八成以上处于贫困状态,可见独生子女的家庭对抗风险能力弱,使得其非常容易陷入贫困状态或是出现结构性返贫状态[7]。因此,独生子女养老是我国要实现高质量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后,独生子女家庭需要额外负担请护工的费用。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一个孩子没办法同时兼顾两位老人的照看需求,在父母高龄或失能时必须请护工承担护理工作。而根据国家医疗系统的统计,目前呼和浩特市医院的护工,护理老人的费用已经涨到了人均200-300 元/天,还供不应求。独生子女家庭用于父母养老的费用与多子女家庭比每个月就多出了将近6000 到9000 元开支,这笔开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是难以为继的。另外护工的服务水平也没有固定的服务标准,子女难以时常检查监督,导致高价购买低质量服务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缺乏子女的陪伴

一方面,独生子女在成年后有外出求学及工作的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 万人,相较于第六次普查流动人口数增幅高达30.45%;人户分离人口中,16—44 岁年龄段人口占比约为55%,他们正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群体[8]。呼和浩特市近30 万名大学生父母处于“空巢”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崛起,大部分独生子女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普遍更愿意离开家乡和父母,而选择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有发展前景的城市生活。同一时期独生子女的父母正面临退休,退休就会使其失逐渐脱离社会,他们缺乏学习新知识和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很难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在信息技术不断更迭的背景下,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的老人普遍更容易面对基本生活难以适应的问题。“分身乏术”导致独生子女难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兼顾家庭责任。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进入需要承担赡养父母责任的人生阶段时,却总是面临工作与照顾老人时间冲突的问题。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现实问题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有近4000 万失能老人,预计到2050 年,我国失能老人人数将接近1 亿人,“未富先老”的问题十分突出[9]。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不局限于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赡养父母需要独生子女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人体的患病概率与其年龄增长成正比,独生子女父母年龄相仿总是出现父母双方同时生病需要照料的情况。高龄或失能老人很难做到夫妻之间互相照顾,能依靠的只有子女。但独生子女面临上述经济压力不得不将更多的将精力投身于职场中,数据显示,64%年轻人周末都在加班,独生子女在时间上无法做到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双方需求。

(三)心理问题严重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在面临人生选择时会背负更多的道德压力,选择大城市更好的工作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床前尽孝。他们的主要压力来源有二,其一,众多独生子女父母依旧持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家庭责任使得独生子女个人失去一部分人生选择权,被迫选择离家近更稳定的未来规划[10]。其二,社会传统观念也不断强调家庭养老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我国尊崇“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以及信息时代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一旦放弃家庭养老选择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等方式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因此独生子女背负特殊精神压力,但是社会没有及时提供心理上的关怀和安慰。

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而言精神问题更加突出。此类人群将面临在特定年龄下不得不退出工作岗位,老年人难以接受退休的孤独感以及缺失社会价值带来的失落感。这种普遍存在的压抑心理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年龄限制使其可以选择的精神寄托更少,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及关爱将加剧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多,老年人逐渐与时代脱轨。对于外部社会的陌生感使独生子女父母更渴望家庭的温暖与子女的关怀,他们将一生的时间投入在教育一个孩子身上,唯一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精神寄托。但是现实情况导致独生子女父母很难体会“儿孙满堂”这种中国传统家庭对幸福的定义。

三、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财政补助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难以承担家庭养老的全部开支,因此政府应该发挥财政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承担部分养老责任。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央相继出台许多利好政策,为了改变独生子女的养老现状。2022 年5 月10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的通知》,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从每人每月450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90 元[11]。以中央政策为导向,各地政府以本省市财政为考量纷纷出台地方级的相关政策,如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卫健委联合发文调整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决定自2022 年7 月1 日起,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标准[12]。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现行政策远远不能满足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需求。这些针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和扶助政策存在定位缺陷。现行政策更多的是奖励为主并且金额少、金额领取限制条件多,导致社会覆盖面不足。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特殊性很容易使得三个家庭同时陷入贫困,因此政策应该加大补助力度,建立针对独生子女父母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当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和长期照护保险待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防止这部分群体陷入贫困。

(二)提供假期支持

目前独生子女养老的相关政策主要关注到这个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这样的政策考量是不够全面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特殊时代背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持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对于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抱有抵触心理,他们通常不愿意接受社会帮扶而造成许多现实悲剧。因此,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而言应对老人投入更多时间,仅有资金支持缺乏同理心和人情味。自2018 年以来,中国多地立法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提出,独生子女作为赡养人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陪护假,每年累计21 天[13]。但现行政策并不完善,对于假期申请条件苛刻且时间限制严格,难以实现政策制定时想要体现的人文关怀。在未来的政策研究中,应该更多考虑此群体的特殊性,在时间上给予更多宽限。在其父母生病需要长期照护时,可以通过正当途径申请更多假期,或者是安排更灵活的工作内容和类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通过远程办公的方式使其尽可能同时满足家庭和社会责任。关注特殊群体的现实需求,让政策展现更多公平性和民主性,通过法制化程序落实政策的运行,保障各企事业单位的独生子女员工的合法权益。

(三)发挥媒体积极作用

加强政府与舆论媒体的合作。首先,通过正规的主流媒体呼吁私营部门更多关注独生子女群体的特殊需求,呼吁社会各界成立志愿者帮助独生子女完成床前尽孝的基本问题。政府和媒体合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关注民生诉求,使得独生子女可以从正规渠道反映自己的正当诉求,反对职场歧视及其他不公正的现象。其次,通过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养老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呼和浩特市主流媒体如都市全接触和青城纪事等都应该引导社会群体正视养老方式的多样性,改变传统观念可以使得社区养老为家庭养老减负。同时社区养老方式更多关注人的结社需求,开展老年课堂让老年人进行学习,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方式,并加强社区养老优势的宣传力度。最后,政府要不断强化职能,优化资源布局,不断建立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独生子女养老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图说
遵义(2018年21期)2018-11-19 06:34:56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诗书画印
老年世界(2017年10期)2017-10-31 14:46:07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