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内蒙古正蓝旗的调研

2023-05-13 22:58其其格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牧区畜牧业养殖

其其格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点和难点[1]。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农户增收的载体,牧区传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对实现牧区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现实意义[2],同时也对草原生态保护、牧民生计发展和畜产品供应稳定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三农三牧”工作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

从现状来看,内蒙古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面临着环境制约与环保压力大、经营成本上升、关键技术与人才短缺、现代化发展缓慢、畜牧业供需结构性失衡、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及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等一系列现实困境。 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压力下,如何顺应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实现“三农三牧”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努力推进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部门、学界以及社会各方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1 研究地区概况及其畜牧业生产情况

正蓝旗是一个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典型牧业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腹地。 全旗总面积10 182 k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约8 747 km2。 该旗位于京津风沙源治理核心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浑善达克沙地横贯正蓝旗大部分地区,在境内面积达6 713 km2,占全旗总面积的66%。 该旗的气候特点是风沙大、降水少,“十年九旱、每年春旱”是其基本属性。正蓝旗有3 个镇、4 个苏木,共有103 个嘎查(村)委员会,全旗总人口为84 120人(2021 年),其中城镇人口为24 984 人,乡村人口为59 136 人。 2021 年度,正蓝旗地区生产总值为62.37亿元, 同比增长4.0%。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77 亿元, 同比增长4.4%;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64 亿元, 同比增长0.7%;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95 亿元, 同比增长8.4%。 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0.7∶33.6。

在畜牧业生产方面,2022 年度全旗牲畜总量达到64.6 万头(只),同比增加1.65 头(只)。 其中,牛存栏33.8 万头,同比增加1.6 万头,羊存栏29.15 万只,同比增加0.05 万只。 从牲畜比例和结构来看,正蓝旗是全区为数不多的大畜多于小畜的牧业旗,“减羊增牛”效果显著。 另外,该旗牛良改比重、母畜比重及繁成率分别达到96%、64.8%和84.8%,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初具规模,“少养、精养、优养”的养殖理念和“四个早”(早补饲、早接犊、早冷配、早出栏)的养殖模式已基本形成。 在奶业振兴方面,全旗养殖规模在50 头以上奶牛牧场19 家,100 头以上7 家,500头以上1 家。

奶制品加工业是正蓝旗的传统优势产业。2019 年以来累计投入1 543 万元, 用于实施奶源基地建设、奶制品小作坊建设以及引进奶牛补贴等项目,传统奶制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全旗荷斯坦奶牛存栏4 150 头,同比增长7.3%,年产生鲜乳1.5 万t,同比增长13.1%。 全旗家庭牧场总数达305 家,旗级以上示范家庭牧场有64 家,旗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有27家。 总体来看,正蓝旗正在全面推进畜牧业转型中的草畜平衡、畜种平衡、硬件与软件、生产与生态及生产与市场同步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全旗传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现实基础和产业发展体系。

2 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及影响因素

目前,传统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下,传统畜牧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既符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又能够迎合草原生态保护和畜产品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对传统牧区而言,在市场需求快速迭代、生态压力与日俱增、产业发展相对粗放的情况下,传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2.1 生态环保压力大,规模化发展受限

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是我国全面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核心地带。 牧区的生产与生活高度依赖于草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尤其以草地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牧区更是如此。 一直以来,“靠天养畜”是当地传统畜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然而,这种简单地从大自然“索取性”的生产经营方式对当地草原、沙地等生态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正蓝旗可利用草场面积不多,载畜量少,草畜矛盾较为突出,不适合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 实际上,草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保护任务的艰巨性等生态因素成为该旗传统畜牧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也对传统畜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严格、更紧迫的转型升级要求。

2.2 畜牧产业“零、散、小”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当前,正蓝旗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及现代化水平较低,多数牧户依旧是“靠天养畜”。 “零、散、小”的发展格局不仅对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生产成本、 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等多方面造成被动局面,并且难以应对畜产品的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和绿色无公害等社会消费需求,也不利于先进养殖生产技术在牧区的推广应用。 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导致家庭畜牧业生产周期变长、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力浪费严重,对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市场地位和产品价格等均缺少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市场博弈中难以形成合力, 导致小牧户与大市场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特别是在面对自然风险、 疫病风险与市场风险时,多数牧户更容易受到多重冲击。

2.3 产业链利益联结松散,“产、加、销”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正蓝旗畜牧业养殖、加工和销售等关键环节相互脱节,三方供需不匹配,产业化水平偏低,不能物尽其用体现畜产品全部经济价值,产业链底端的养殖户难以分享到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旧扮演着廉价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产业链上下游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由于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通畅、 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养殖户生产决策常常迟滞于市场行情变化。 另一方面,挖掘新功能、新价值能力不足,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传统,缺乏对市场进行有效开拓,尤其是网络销售、电商平台等牧区数字化程度严重不足,致使优质畜产品有效供给与适应消费需求格局尚未形成紧密联结。

2.4 人才引进难,科技投入少

正蓝旗传统牧区“牧区空心化,牧民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人口流失比较严重,尤其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减少,牧区乡村明显缺少活力。 从现状来看,牧区基层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城市相比,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够,普遍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 另外,畜牧业相关企业(包括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优质科技项目不多,尤其缺乏高端人才发挥科研能力的优质平台。 科研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明显偏少,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不足,校企联合、定向培养及培育职业牧民等人才培育机制尚未形成,企业所需的高端、高层次科研型人才严重短缺。

2.5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存在短板

正蓝旗传统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尤其北部沙漠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水电、网络、通信、交通和物流等基础服务发展不均衡。 例如,偏远牧区电力供应不足,牧户通电率低。 电力是动力之源。不稳定的网电供应是阻碍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 通过调查发现,正蓝旗部分牧业嘎查由于没有通网电,导致部分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无法进行升级改造,无法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家庭小作坊也无法扩大生产。 交通物流方面,肉制品、奶制品等生鲜产品冷链运输、保管等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全面普及。 另外,牧区社会化服务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的畜牧业服务体系一直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位,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监管盲点、资金匮乏和政策模糊等情况,造成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同时,当前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服务能力不足,相关技术人才短缺,难以承担牧区现代化所需的专业化服务。

3 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当前,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视角,还是从牧户生计角度出发,正蓝旗传统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都迫在眉睫。 当地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传统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构建畜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培育牧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奶业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这均是正蓝旗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要素。

3.1 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

持续推进“减羊增牛”地方发展布局和战略。 应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破解难点问题为突破口[3],以狠抓畜类品种、饲养管理、饲料使用、防疫消毒、诊疗用药、档案记录及全过程追溯等重点环节为着力点,强化良种肉牛、奶牛和察哈尔羊等主导畜种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注重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畜牧业草畜平衡、畜种平衡、硬件与软件、生产与生态及生产与市场同步协调发展,实现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及产业化养殖[4],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

3.2 推进畜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实施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具有现代发展理念、掌握现代养殖技能的牧区实用人才。 加快返乡大学生畜牧业养殖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进程,加强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成立返乡大学生优秀人才畜牧养殖产业联盟,培育一批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强与畜牧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力度,定期开展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引导与增强“科、企、社”三方养殖新技术、经营新方式的交流合作,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外,加大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投入,实现“小牧户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之间价值转换科学链接。 不断完善牧区基层人才振兴的制度和路径,着力培育和引进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以解决牧区基层一线严重短缺的生产型、技能型、经营型与管理型人才不足问题[5]。

3.3 建立健全不同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进一步深化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家庭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 推进农牧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支持当地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保底收购、托管服务、股份合作、利润返还、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吸纳就业等方式与农牧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总结推广成功的模式和做法,推进农牧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 采取“公司+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将牧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并且积极引导牧户以草场经营权、资产、资源及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紧密连接龙头企业与小农牧户的共同利益。

3.4 培育牧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融合载体

做优做强畜牧业主导产业。 肉牛产业方面,持续巩固“减羊增牛”成果,大力宣传、集中培训及培育能人带头人,坚持“少养精养优养”的养殖理念和“四个早”的养殖模式,提倡科学养畜、算账养畜,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繁殖率。 在抓好良种引进和调剂扩繁的基础上, 重点补齐饲养管理、 育成育肥和精深加工短板,充分挖掘增效潜力。 以正蓝旗肉牛产业园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为抓手,促进全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方面,依托产业集群、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做大做强产业融合平台。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游一体及产业链条完整的乡村特色产业园创建。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牧业产业模式,以电商为核心打造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新型农畜产品供应链条[6]。

3.5 大力实施奶业振兴战略

奶食品加工业是正蓝旗传统优势产业。 应以政策支持、技术扶持、扩大销售渠道和产业化发展等具体措施鼓励引导家庭奶牛养殖户、 小作坊规模化经营。推动现有中小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提升优质奶源供给能力。 建设奶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吸引企业旗舰店、品质高的家庭作坊入驻,整体提升正蓝旗奶食品产业的标准化、品质化和品牌化发展速度,实行统一食品安全管理、执行统一标准及统一产品检验,打造规模优势。引导企业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推出新品类。改造升级奶源基地标准化设施水平,鼓励和扶持奶牛养殖户引进优质乳牛或乳肉兼用牛,提升产奶量,助力打造锡林郭勒盟区域公用品牌。

3.6 加快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机械化水平

深化畜牧业科学技术能力,实现畜牧业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围绕牲畜冷季托管代养、改良繁育、疫病防治、打草、运输、洗羊、接产和剪羊毛等紧迫需求,通过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和奖励补助等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由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开展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分工专业化、服务体系充足及供需匹配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另外,不断完善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优化机械化装备结构,稳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市场建设。 大力普及牛颈枷、喂奶架、饲喂兜池、TMR 搅拌机、自动提水机、兽医保定架、太阳能温水器和远程监控等畜牧业功能型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有效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4 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7]。 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对保障国家食品供应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牧区三产融合和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时代,我们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8]。 正蓝旗作为大农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相对欠发达的牧区,其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将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今后,牧区应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秉持“以草定畜、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及产业化程度,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助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牧区畜牧业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映像畜牧业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