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琴,胡 敏
(喀什大学a.组织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治疆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治疆规律,发展并形成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展现出党中央深刻洞察新疆局势、深邃思考新疆工作及整体把握新疆治理格局的战略谋划。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回答了治理新疆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新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基于此,笔者拟厘清探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探讨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以期丰富这一方面的理论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的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5 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在2020 年9 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工作总要求,提出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内涵与价值意蕴在不断丰富与深化,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直是“党和国家建设新疆一以贯之的价值指向,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价值归属”[3]。党的治疆方略的落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践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成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推进民族团结的社会合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的系统工程、打牢物质根基的重要基础、夯实治理效能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与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系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维度。
首先,依法治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4]依法治疆的根本目标在于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其次,依法治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升新疆各民族的法治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依法治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保障。加强法治机制,提升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对于依法治疆来说,仍存在滞后的体系建设、趋于完善的监督体系及固化的政策调整等现实困境。因此,要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践行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在走上法治化道路的同时提升法治实施的高效化,进而有力地保障依法治疆各项政策的实施。从法治化层面来说,要将依法治疆落实到新疆工作的各个层面,运用法治思维及方式,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化解各种矛盾。从常态化层面来讲,要进一步健全依法治疆各项机制,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而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首先,优化传统社会结构,推动各民族社会交往。社会结构涉及区域、城乡、民族、家庭及阶层结构等要素,呈现经济关系的高度依赖性、生活关系的高度包容性、文化关系的高度认同性及感情关系的相互亲近性等深层次的融合关系。其次,健全互嵌式政策体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新疆地区党委、各级政府将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纳入整体的发展规划中,大力宣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新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再次,优化各民族间交往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氛围。新疆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族际交往方式,要正确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学会欣赏各民族的文化,进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2]通过文化润疆的方式用中华文化润泽和涵养新疆各族民众,涉及战略目标、制度体制及技术路线等系统工程,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关键性要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治疆方略的文化内涵。首先,文化润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的深度嵌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内在关联性,呈现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其次,文化润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功能,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沃土,在相互贯通、彼此濡染及交流借鉴中,加大新疆各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再次,文化润疆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有效贯彻。在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及规范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以润泽的方式构建具有中华民族形象的符号谱系。“文化认同不仅影响到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定、社会群体的角色,还影响到民族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持、国家的意识形态维持与强化、不同的宗教与文明形态的理解,甚至当代的国际政治格局”[6]8。因此,文化润疆紧密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契合点,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增进文化认同,促进价值传播,实现多元主体的价值共识。
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区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中,已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连接周边口岸及亚欧大陆的大通道,更是连接我国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重要枢纽。一方面,在经济层面,构建了新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中心城市群,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民生层面,注重实现各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大乡村振兴力度,进而增强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7]治疆方略是全方位、多元性、系统化的治理体系,它与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分不开的,集中体现为具有新疆特色的施政方针与执政策略,统领新疆各领域工作的全面开展,不断提升新疆的治理水平。立足新疆发展的特殊区情,统筹维稳戍边与改革发展、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协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融合民生改善与高质量发展等关系。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治理逻辑,将新疆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征程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保障,提升治理效能。
2023 年5 月22 日至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新疆时表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必须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巩固天山南北稳定祥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新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及社会人文背景,而成为连接国内外的关键枢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疆愈加显现出其在国家治理格局的地位和影响。
新疆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承担着国家安全、军事防卫、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历史性重任,涵盖着地域安全、治理模式、周边关系、发展格局等方面,孕育着当前我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时代场域。新时代落实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新使命:要处理好地缘安全与不断变换的周边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因为,一方面,新疆面临地缘安全的多重压力。我国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是造成地缘政治问题滋生的一个先天性前提。[8]新疆是祖国的西北战略屏障,包含多维度的复杂场域,面临着盘根错节、纵横交错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表现为地域安全问题、军事武装冲突、邻国领土争端和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另一方面,周边关系的多维向度。新疆与多个国家接壤,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影响着新疆治理的地缘格局,新疆成为处理国家领土争端和周边关系博弈的重要场域,西方国家更是利用社会争端、民族宗教和人权等问题,将新疆引入地缘政治博弈的框架内,这些增加了我国新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敏感性、复杂性与多变性。
新时代落实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新任务:变革治理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的治理环境。这是因为,一方面新疆存在治理模式的内在掣肘。党中央对新疆的治理模式不仅受到历代治边经验中“因俗而治”的影响,而且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对于解决新疆地区的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强区域型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时代场域的转换同时给新疆地区带来了公共产品配置不均衡、政策激励效能低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发展格局的结构失衡。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历史积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面临着内在结构失衡与区域之间失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体发展能力水平相对滞后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此外,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由于受到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导致产生族群资源固化、收入分配不均、关系紧张等内部发展结构失衡问题。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着要面对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融入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等新要求。第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对于新疆来说,各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更加凸显。因此,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适应人民需要、社会发展和客观形势的变化,推动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做好新疆工作,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2]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将新疆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第三,融入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要提升新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民生福祉,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城乡一体建设,促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治理现代化进程,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此外,彰显新疆所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成为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必须面临的新形势。在落实治疆方略进程中,新疆更加展现出地缘特殊性、问题敏感性、事物复杂性、安全脆弱性等特征,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使得在这一进程中,必须要彰显明确的战略价值,面对严峻的形势挑战,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重任。基于此,新疆要明确价值目标,立足现实境遇,聚焦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治理体系、能力、效能上提升增效,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回应了新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要求和新形势。
2022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新疆考察,为新疆的发展绘就了新的宏伟蓝图。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新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具体表现为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夯实、宗教领域和谐平稳、全国对口支援力度持续加大,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理论与实践不断推向深化。
首先是国家向西开放进程加速。新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作为向西开放通道的重要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在完善区内营商环境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其次是对口援疆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口援疆工作是惠及民生的过程,更是强化“五个认同”意识,凝聚发展共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获民族团结硕果的过程。[9]对口援疆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抓手,对口援疆省市及单位助力新疆各族人民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共赢工作格局。最后是新疆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下,营造出安全、稳定、祥和的社会局面,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为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当前维护边疆稳定的压力仍然存在。西方反华势力加大实施分裂新疆活动的力度,通过涉疆言论打压中国。即使目前新疆处在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是安全稳定工作仍然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并成为持续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二是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新疆的安全与稳定。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社会、人文、国际及地缘政治等环境,催生了新疆地区的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这关乎着国家总体安全、边疆发展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更是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外部挑战。第三,各种外部思潮冲击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施。新疆地区面临着分裂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民族主义思潮等外部思潮的冲击,这些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疆地区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意识。实践证明,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必然形成于新疆落实新时代的党的治疆方略的各项举措中,形成于新疆的对口援疆、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各方面的社会实践中。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意识形态的价值的再塑。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仅继承和发展着党中央对新疆地区的治理经验,而且为新疆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遵循,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在政治层面夯实边疆地区的执政之基,经济层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层面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社会层面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生态层面建设生态文明助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到:“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2]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中,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疆各项工作的政治原则,实现新疆政治安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目标的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此外,强化利益整合、制度建构、政策执行及系统监督能力。其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突显出了制度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进新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效能。“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10],针对新疆的特殊区情,给予相应的帮扶性措施,提供制度性保障,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践中,基层党组织要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治理能力,强化战斗堡垒作用,真正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贯彻与实施。
自党中央提出治疆方略以来,新疆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新疆各民族的共同性发展得到有效促进,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牢固的经济基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1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扩大新疆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互动,注重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共担风险与共同治理,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其一,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新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内外联动,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使经济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其二,扩大经济发展自主权,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新疆广泛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新疆与内地资源、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优势互补,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其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区域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并改善新疆各族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促使新疆各族民众共享国家经济发展红利,形成多元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2]文化润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政策、制度、机制等顶层设计,在有形有感有效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真正发挥文化润疆在宣传教育、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功能。文化润疆是一项多向度、多维度、多层次互动交叉的综合性工程。[13]因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新疆沃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筑牢文化根基,滋养文化血脉,共创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进而增进文化自信。
其一,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繁荣的内驱力。加大新疆地区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文化基础设施,促进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挖掘具有新疆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运用新兴媒体搭建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通过诗歌、小说、电影、舞蹈、歌曲等形式增强各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文化交流互动。其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文化的整合力。“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必须通过共有、共同的语言纽带,才能够加以强化和巩固”[14]。文化润疆作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起文化传播、话语交流与价值互鉴的桥梁,推进中华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使得各族民众在情感层面相互亲近、语言层面沟通无碍、文化层面交融渗透,真正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其三,打造历史文化研究智库,提升新疆地区文化的源动力。“以凝聚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历史观为核心”[15],推进新疆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加大新疆各民族交往史、文化交融史、宗教演变史的研究力度,打造区域性、多元化、开放式的历史文化研究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16]新疆着力于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满足不同群体间利益、情感、心理等多重面相,建立有效的社会共识、稳固的利益保障及共享的协作机制,实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第一,以共同心理为方向,构建民族嵌入交融的社会共生机制。各民族在历经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由封闭向开放、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带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身份认同等调适与适应。在共建共享、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强文化交流与心理互动,打破群际交往的边界,强化各民族共同性的联结纽带。第二,以利益调试为关键,完善民族互嵌交融的利益保障机制。在趋利选择和现代化理性引导的市场化背景下,各民族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税收减免、融资贷款、创业帮扶等优惠政策,完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帮扶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深化各民族交往的层次和范围。第三,以体制机制为重点,健全民族互嵌交融的协作共治机制。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体系下,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系统推进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建设目标、组织机构、任务管理等机制建设,加强考核、监督、评价机制等力度,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生态领域,建设新疆生态文明实现大美新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7]由于新疆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呈现出生态系统脆弱、承载能力有限、修复难度较大等特点,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难点区域。因此,必须把生态治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新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协调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优化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构建起全方位的生态治理格局。第三,加强生态保护的法治力度。健全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执法权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提升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疆治理的总体形势,在继承和发展治理新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话语体系,这不仅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也为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路径探索和实践方案。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场域等方面全过程嵌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域下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