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华
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特征。教师不了解学生,只按照预先备好的课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感觉课堂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师生之间无法达到课堂“共情”。教材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往往造成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相脱节。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也往往容易忽略最新科研成果,未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造成学科前沿知识传授不足。
《国际金融学》教学也存在这些问题,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迅速,这要求金融人才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素质:一是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并寻求满意的解决方案。二是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既具有金融专业知识,也具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在金融实践中能够驾驭繁重的工作。基于此,《国际金融学》教学既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理论和前沿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把学生培育成为创新型人才。显然,在此目标下,改革传统的《国际金融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国际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1],能够实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了了解《国际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生中的满意度,课题组对两届上过《国际金融学》课程共264 名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见表1)。
表1 《国际金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满意度(满意)
表1 显示,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方面,在264 名样本学生中,220 名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感到满意,占样本总数的83.3%。而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58 人评价为满意,占样本总数的21.9%。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感到满意,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表1 同时显示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征的满意度情况。表1 显示,在总调查样本中,有165 名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感到满意,占样本总数的62.5%,表明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混合式教学促进知识理解方面,208 名学生感到满意,占样本总数的78.7%,表明混合式教学能够帮助近五分之四的学生加强知识理解。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168 名学生的肯定和满意,占样本总数的63.6%,表明混合式教学能够促进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而在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培育创新思维方面,有139 名学生感到满意,占样本总数的52.6%,占比稍有偏低。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创新思维培育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有效果,短期内很难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也表明,培育学生创新思维需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实操能力方面,202 名学生感到满意,占比达76.5%,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总之,大多数学生对《国际金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感到满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设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预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调研和评估。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禀赋各异,就是同一个班的同学,其学习成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实施前,需要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评估,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可以运用小试卷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知识把握,或者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座谈,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这样有利于后期教学的顺利推进和科学有效。
根据调查预评估的结果,科学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根据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对《国际金融学》学习目标进行多维设置,如知识理解、思维训练、实操能力等。在学习内容上,既注重《国际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吸纳前沿知识;既要学习《国际金融学》理论知识,也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设置实训实习课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条件构建“线上+线下”教与学的资源、载体、平台与学习互动机制。一是搭建网络教学支持生态。建立班级微信群、QQ 群等,并指定老师和几名骨干学生担任群管理员,以方便后续发布线上学习资料。二是创建课程资源。根据学生预调查情况和教学目标,把《国际金融学》分为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制度、外汇交易实务、国际储备与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及其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组织、金融全球化下跨国企业发展7 个单元,把这7 个单元录制成48 个小视频,每个视频12 分钟左右。然后上传微课视频、学习要求、相应PPT、课前练习题、课后拓展题等学习资料。三是把同一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由一个小组长负责,方便老师与同学能够随时互动。
上课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料预先学习,熟悉和了解所学内容。着重聚焦重点、难点和盲点,并在线上提出疑惑和想法。同学们可以在线上预先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答疑解惑,形成线上师生良性互动。
课堂中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学生积极就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分析知识内涵、特征、逻辑关系、知识应用等。同时结合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就一些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释疑,引导学生充分深入探讨知识内容。最后,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就每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根据《国际金融学》学习内容及要求,设计多维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从知识理解、创新思维训练、知识体系建构、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包括每个学生和学习小组。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评价、学生互评等。教师评价结果反馈,为后续学习作为借鉴参考。
《国际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19 级和20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实施的,共5 个班级。在学生成绩方面进行比较:在这5 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00 名学生(实验组)与在18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3 个班)随机抽取100 名学生(对照组)进行成绩对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只比较期末考试成绩。从学习成绩对比结果看,效果是比较积极明显的。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下:0 ~59 分为18 人,60 ~69 分为32 人,70 ~79 分为24 人,80 ~89分为13 人,90 ~99 分为7 人,100 分人数为0。从这里可以看出,0 ~69 分学生占50%,不及格率为18%。80 分以上占20%,优秀率为7%。实验组,0 ~59 分为5 人,60 ~69 分为17 人,70 ~79 分为28 人,80 ~89 分为33 人,90 ~99 分为12 人,100 分有5 人。不及格有5 人,占5%。80 分以上50人,占50%,90 分以上为17 人,优秀率为17%。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对比看可以发现:第一,学生成绩不及格率由18%下降到5%;第二,学生优秀率由7%上升到17%;第三,学生中上游成绩得到较大提升,70 ~89 分人数由37人提高到61 人;第四,学生总体成绩分布由右拖尾变为接近正态分布,表明学生成绩得到整体提升。由对比分析可知,《国际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尽管《国际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良好,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现混合式教学效果,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反而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这错置了学习的主次关系[3]。应恢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良性课堂关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课前相关资料预学习阶段。一些学生有懒散和依赖的不良习惯,原因可能是中国学生长期处于老师“包办”学习的情况下,缺乏学习自主自觉性[4]。基于此等原因,在开展“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额外注意学生的懒散依赖行为,可以给学生划定任务和责任,通过奖惩手段促使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混合式教学,特别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或者是本专业前沿理论知识,就不太适合混合式教学。因此,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属于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同时也是倾听者、引导者和反馈者[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把控能力。
教学中,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切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因为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平等相待是基本的尊重。本着相互尊重,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关系,才能有效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实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暴露出诸多弊端,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相结合,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流。教学实践表明,《国际金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良好,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同步提升,而且获得学生的高度好评,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