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晓敏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基于社会层面的需求,医院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等,其中精细化管理理念因其在实际管理中的高效性、易行性等特征而受到更多的关注,且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提升了医院全方位的管理水平,加强了医院内部控制、资源协调、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为医院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本在探究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应用时,先解析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定义与应用意义,以此来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后续在文章核心部分展开探究时,先确定了精细化管理目标,以目标来引导后续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过程,并通过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规范不同层级人员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标准程度,再依次从门诊、档案、后勤这三个关键部分探索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应用方法,最后通过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来总览相关管理事务,提升管理效果。预期经过以上的管理进程,能大幅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程度,对医院长远发展来说极为有利。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在社会分工、服务质量精细化实施后所产生的一种新颖的现代化管理形式,对提升管理质量、效率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本质上来说,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一种工作理念、管理文化,需企业或者单位全体人员参与其中,规范自身行为、遵守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及时明确可能面临的问题、困境、阻碍等,并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避免因此而带来的损失。
在医院管理进程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优化医院服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减少重复、不必要的环节,及时关注到患者在就诊、住院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反馈到后续的管理中,以此来提供更大的便利,对于医院可持续发展来说有更好的作用。
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优化医院资源配置、重新调整就医流程,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协调各个部门间的关联,注重信息共享、沟通交流,让患者享受更舒心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2]。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医院门诊、后勤、财务等各个方面,加强医院对各个流程的内化控制,节约发展成本,注重对各个部门的指导、规范作用,避免因人员、制度等因素而引发的管理误差,提升管理水平[3]。
虽然在以往的管理进程中,有很多医院已经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理念,但大多会因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而未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全部效能。基于此,在其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精细化管理措施。
确定精细化管理目标,指导医院精细化管理进程,主要包括:
(1)“六精”目标:日常工作精准执行、岗位职责精准定位、培养精英人才、掌握信息化管理精髓、成本核算精算、打造医疗服务精品[4]。
(2)“六细”目标:管理细,在建立健全医院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管理工作覆盖到医院各个区域、各个流程、各个部门,实现“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目标;制度细,结合医院日常管理开展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覆盖性、先进性等,逐步形成一套细化、完善的制度体系;标准细,要求日常工作事事有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相关举措;服务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细节,进行医疗服务疗程再造,提升服务内涵、能力;流程细,对医院每个管理流程细化质量标准、时间安排、前后衔接,保证流程顺畅;奖惩细,管理工作中结合制度、标准要求落实考核措施,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保持公平机制,提升医院员工积极性。
(3)“六化”目标:管理动态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质量标准化、考核定量化。
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提升医院管理强度,包括以下要点。
(1)人员管理制度。结合管理目标,进行目标的分化、细化,使其覆盖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岗位,确保所有人员皆能承担对应的小目标,以小目标来引领医院员工的日常工作,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此来确保能按期完成精细化管理目标;按照员工目标完成程度,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并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态度、贡献、个人失误、考勤等各个方面纳入考核范畴内,以此来形成对员工全方位的校核,形成对员工的正面激励作用,并提升其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将其落实到自身的日常工作中[5]。
(2)岗位责任制度,为彻底解决以往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岗多职、一职多岗的问题,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包括:院长,全面领导医院工作,包括总务、基建、财务、人事、预防、科研、教学、医疗等;制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改革方案等;副院长,在院长领导下,分管医技、护理、医疗等科室工作,督促技术操作规程、医疗常规、医疗制度执行情况;深入科室,掌握诊断、治疗、护理情况,领导危重患者的会诊、抢救工作;医院办公室,负责文秘工作与行政公文的收发、审核、登记、传递、保管、利用、传阅等;协助院长、副院长处理各项行政事务,并按照院长要求、指示,负责编制各项制度,监督落实情况;医务科工作职责,制定医疗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针对医院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差错等制定预案,提前应对,避免出现医疗纠纷,确定人员责任,降低负面影响[6]。
(3)完善财务制度,综合分析医院当下所行制度的不足、缺漏等,进行针对性的弥补与完善,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严格遵循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决算、预算分析、预算考核等纳入制度体系中,要求财务人员按照制度条例完成预算过程;收入管理,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以收入为例,主要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可进行分类管理,纳入不同管理模块,以门诊收入来说,分为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手术收入、检查收入、挂号收入等。
门诊作为医院重要部门,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重点对象,可从以下数点落实。
(1)进行门诊治疗管理,增强医院领导精细化管理意识,健全“决策-控制-执行”三级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当前的门诊管理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定期总结、持续整改。
(2)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完善自助机、手机APP、支付宝、微信、现场、电话、网站等多种预约就诊方式,执行分时段预约挂号条例,让患者的预约时间能精准到5 min以内,以此来协助患者合理地安排自身时间。推出爽约管理、退号管理机制,引导患者在预约时间段内有序就诊、检查;通过医务人员推荐、制作并播放宣传短片等形式,提升群众对预约诊疗服务的知晓率[7]。
(3)优化检查检验流程,通过预约系统,实现住院患者、门诊患者错峰检查;引入云影像系统,摆脱胶片限制,让门诊医生能直接获取患者影像资料,加速门诊流程。
(4)提升门诊诊疗能力,为满足不同患者就诊需求,针对疑难患者就医特征、需求等,搭建多学科门诊诊疗团队,为肝胆疾病、淋巴结疾病、肺结节等提供全链条式服务。调研各专业学科发展情况,结合医院整体实力,适时推出血栓防治门诊、肝病门诊、记忆门诊等特色门诊,推进医院亚门诊发展。
档案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细化档案管理标准,结合档案特性、内容等,将日常管理细化为多种标准,每项标准都应满足对应的准确性、完善性,各档案由各部门负责,如财务部掌管财务档案、人事部掌握人事档案。
(2)细化档案管理流程,以档案整理来说,可设定为:档案收集→档案分难度→确定档案归档范围→确定档案分类→档案立卷→确定档案保管年限→进行档案排列→档案装订→档案编号→档案数页码→档案装盒→档案编目→放置备考表→上架[8]。
(3)电子档案建设,针对纸质档案保存不易、成本较高、易被损害的问题,执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共行的举措,有机整合医院数字档案资源,将档案数据开放与共享纳入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建设数字化平台时增加相应功能;综合考虑各类资源间的共联性,减少重复性的数字化资源转换,短时间内完成数字档案转换,避免影响正常使用。如此可让医院各项档案信息一目了然,给管理工作带来较大便利。
有效地后勤精细化管理措施,对于保障医疗资源供应,推动医院稳定发展来说极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管理方式上,引入“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即四个公司、一个整体,包括餐饮服务公司、运营维修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安保服务公司等,其中餐饮服务公司负责医院的食堂管理工作,运营维修公司负责各项医疗设备、常规设备的运行、维修工作,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挂号收费、医辅运送、导医导诊、伺梯导乘、保洁绿化等工作,安保服务公司负责日常安保、消防整治工作[9]。
(2)服务精细化管理,引入专业人员加入后勤管理团队,改变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不足,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进行规范服务用语培训,提升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其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提供更好的服务项目,以医废处理为例,可引入智能医疗废物管理系统,规范医疗废物回收流程,避免出现医疗废物遗留、不规范处理的情况。
(3)落实“三级巡检+专人专管”机制,主管院领导每月按时检查,职能科室半月检查一次,而第三方公司分管人员每周检查一次,在层层检查下,确保后勤管理到位。引入策划-实施-检查-措施(Plan-Do-Check-Action ,PDCA)循环管理机制,保证后勤管理操作标准化、规范流程化、制度体系化。
(4)人员精细化管理,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需以人员为支撑,以保洁部门为例,在医院各个楼层设置专职岗位、专人,划定每个人的负责区域,按照要求完成保洁工作,参考国家设定的医院保洁标准执行考核,以此来不断提升后勤管理质量。
灵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技术、模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将医院各个方面的事务纳入其中,执行一体化管理机制,这对于强化医院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效果、降低管理难度来说有着较好的作用。可按照模块化方式布置平台各项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权限管理:用户通过账号、密码登录平台,具备不同权限,可进入指定功能模块,以此来保障医院信息安全[10]。
(2)综合业务管理:聚焦公文管理、督察督办管理、会议管理等多个应用模块,覆盖医院多个应用场景,无需切换系统,确保各项业务高效落实[11]。
(3)人事管理:聚焦医院当前人事管理痛点,优化医院用工结构,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造选、用、育、留人才闭环合理分配资源与精力,涵盖医院的职工和干部档案、人员招聘、入转调离、劳动合同、人事服务、医风医德评价、部门科室学习培训、绩效薪资等模块内容。
(4)采购管理:支持大量备货材料的按月集中采购,也可支持用量少的材料临时或者紧急采购;灵活的采购模式,支持由采购部统一下单采购,也可以由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自己下单,然后由采购部审核下单采购;支持采购多级审批管理,如科主任审批、采购员审批、分管院领导审核[12]。
(5)医务管理:科研项目,统计医院医疗资源数据,搭建覆盖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绩效考核等内容的全生命周期功能模块,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到归档的全过程追溯与管理。护理管理,采集护理状况,及时上报系统,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处理建议。
(6)资产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物资展开可视化、动态管理,设备物资使用状态清楚、权责明确,资金节约、好查好管。
(7)业财融合模块:人力资源应用,包括人事管理、招聘管理、考勤排班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发展管理;财务应用,总账管理、财务合并、资金管理、应付管理、应收管理、智慧报销管理;运营管理平台,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科室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病种成本管理等[13]。
(8)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搜集医院管理进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如人力资源数据、病案数据、档案数据、财务报表数据、设备与材料数据、物流数据等,按照人员行政科室、病组分组结果、耗材类型等分类统计。
(9)其他,除了上述各项系统外,还包括工作门户管理、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办公系统、医院文档中心、医疗事务管理、感染报告管理、医患关系通道、二次开发管理、流程配置管理、平台框架管理等。
医院绩效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医师,在对其进行绩效管理时,可细化出医师管理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内容,通过日常调查、综合汇总、大数据提取,进行医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过程工作量统计:门诊人次、门诊电子病历使用率、开出住院证数量。
(2)门急诊工作量统计:急诊、专家门诊、普通门诊[14]。
(3)住院患者工作量统计: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
(4)手术量统计:日间手术、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四级手术。
(5)医师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基础数据:能力(DRG 病组数、病例组合指数、总权重)、安全(高风险组死亡率、中风险组死亡率、低风险组死亡率)、效率(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入组情况(未入组例数、入组例数、入组率);主诊组医师-DRG 病组评价:费用指标(护理费用、医疗费用、医技费用、药耗费用、耗材费用、药费费用、住院费用等)、时间指标(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时间消耗指数)、权重/病例组合指数、例均医保DRG 结算盈亏、DRG 病组出院例数占比等[15]。
(6)全院重点耗材用量:月份、科室、科室出院用量排名、科室出院耗材用量、科室出院用量与全院用量占比、出院用量与上期出院用量环比、出院医疗收入与上期出院医疗收入环比、例均该类耗材费用。综合以上各项数据参数,执行对医师的精细化绩效管理,以此来设定医师的薪酬、奖金等,形成对医师的正面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文章就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医院管理开展措施进行了重点论述与分析,以上提出的各项策略在实际落实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有效性,需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明确各项对策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完善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如此才能满足医院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