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深入应用,物流行业智能化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已进入到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其对物流人才的技术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使得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然需要进行改革与重构。
1+X 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径。高职院校实施1+X 制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及时的更新课程内容,使得课程紧扣当今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在实训课程中要及时引入新规范、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因此,对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反思与重构是1+X 制度实施的核心要义。
该制度的实施依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相关的“X”证书中所需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充分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框架,解决现有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等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1 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领域契合度低。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近十年间呈现出一种突飞猛进的态势,行业的技术更新也是日新月异,这使得物流行业产生了很多新的职业岗位。而目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是参考标杆院校的经验,同时根据每一届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座谈会反馈进行修改,忽略了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缺乏与行业资深专家共同研讨,导致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领域契合度低。
1.2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工作任务关联性弱。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没有将物流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纳入其中,导致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学生想通过考证的方式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但因为课程任务与证书对应的工作任务关联度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后,还需要重新去学习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内容,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课程的学习,也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产生质疑,不利于学院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1.3 课程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技能要求匹配度低。目前,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所以导致课程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技能要求匹配度低,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因此必须重新修订课程目标,使其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技能要求相匹配。
2.1 课程体系重构的依据。高职院校试行1+X 证书制度关键在于课证融通。课证融通是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路径,也是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
“课证融通”中“课”是指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评价等课程教学过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证”是指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主的专业能力证书。
“课证融通”是指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X”证书对应的职业领域、职业岗位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相结合,使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出发,无缝对接1+X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2 课程体系重构的实施路径。基于“课证融通”课程体系重构路径思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调研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领域,根据职业领域重设专业课程;其次,明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重新制定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对接教学目标;再次,综合考虑岗位技能要求,重新构建学生实习实训考核标准,确保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有机融合;最后,以职业标准重建课程标准,明确核心模块的课程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此标准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本文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2.2.1 以职业岗位重建课程设置。根据衡阳及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现代物流行业相关企业或生产流通行业相关企业物流部门的仓配一体化服务、多式联运与供应链运营、快递运营、物流营销等职业群提供高素质物流人才。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是湖南省电商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通过与湖南京东物流和顺丰速运这两家长期合作的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在了解了企业的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后,由企业资深负责人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骨干老师共同确定了本专业的工作岗位群和教学课程,如表1 所示。
根据表1 可知,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群,本课程体系针对性地设置了不同的专业课程;并且根据岗位群的类别调整了专业课程的课程类别,核心岗位群所涉及的专业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而拓展岗位群所涉及的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2.2.2 以岗位任务重订课程目标。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学习目标与完成岗位任务的要求对接起来。首先,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来确定课程的思政目标,以职业岗位核心任务对应的知识作为课程的知识目标,把岗位任务对应的核心技能作为课程技能目标,以完成课程工作任务的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的素质目标。下面以部分工作岗位群中的一些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展示重订后的课程目标,如表2 所示。
表2 课程目标表
2.2.3 以资格技能标准重建实习实训。针对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适合学生考取的1+X 证书包括物流管理(中级)、供应链运营(中级)、快递运营管理(中级)和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获取相关的资格证书,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体系将以资格技能标准引导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积极性。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中,同时通过实训找到理论学习中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实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体系的实习实训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综合实训,针对核心专业课程采取分模块的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开展实训;二是跟岗实训,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实习岗位,开展专业系列跟岗实习,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全面提升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三是岗位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专业毕业实习,学生深入企业实际,获得物流管理业务的运作体验,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现代物流行业作业规范,培养职业素养。下面以综合实训为例,以相关证书的资格技能标准为基本遵循,开展实训,如表3 所示。
表3 综合实训标准
2.2.4 以职业标准重建课程标准。职业标准是指完成岗位任务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考核标准,以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以课程为载体,将证书涉及的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助推课证融合。
按照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相关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标准进行学习考核与评价。考核评价涉及学生职业素质、专业知识、核心技能等方面;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三个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并强调学习过程环节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评价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作用;评价标准多元化,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绝对评价标准、相对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多元化结构。评价渠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课程笔试,校内外实习,还有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等多种渠道。本专业考核与评价标准,参见表4、表5。
表4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1+X 证书制度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路径之一,落实该制度的关键在于对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使学生在学校可以获取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融入1+X 证书制度探索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重构路径,对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