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由于喜马拉雅山雄伟高耸入云的山脉自然形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挡了来自于北方寒冷空气的穿过,也就自然形成了尼泊尔温暖如春的天气和四季长绿的山脉景色,更获得了世界旅友“绿色王国”“徒步天堂”的美誉。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Kath-mandu Durbar Square)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了解尼泊尔历史,观赏尼泊尔神庙、佛塔及古建筑最集中的区域。据说广场上有50多座宫殿和寺庙,其中特别值得观赏的有老王宫、国家博物馆、库玛丽活女神庙、湿婆神庙、塔莱珠女神庙等等。由于2015年尼泊尔发生特大地震,老王宫的建筑物受到了严重损毁,至今一直在加固和维修,由于老王宫年久失修及本来建筑工艺较为复杂,修复难度极大,很多神庙如今大门紧闭,显得古老和陈旧,但是依然挡不住王宫昔日的威严和辉煌。一早我们来到杜巴廣场库玛丽神庙附近拍摄,虽然神庙的外观算不上豪华,但是名气却很大,很多人就是为了一睹女神的风采而来,穿过大殿神秘的楼道,进入到院子的中央天井,还在四顾探寻中,女神忽然出现在二楼一个不大的窗边,看样子年龄在5 岁左右,表情淡然,不露声色,还没等我们醒过神来,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又神秘地走开了。据说选择库玛丽女神非常严格,大概有十几条的硬性规定,譬如性格温和、五官端正、无疾病、皮肤无疤痕等等才配得上库玛丽女神的称号,遗憾的是因为神庙内严禁拍摄,所以没有留下女神的任何影像。
拜赛萨——徒步的天堂
走!到尼泊尔看山去,打动了世界上多少徒步爱好者的心。
站在尼泊尔的任何地方环顾四周,毫无疑问全都是山,满眼的绿色。全世界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尼泊尔就有8座,可谓开门见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加德满都以西的拉姆郡拜赛萨镇BHULBHULE (约7个小时的路程),无疑是世界徒步爱好者通向“天堂”的开始,这里有著名的雪山Himalchuli (EL7893m,世界第18高峰)、Machhapuchhare (EL6993m鱼尾峰)、Annapurna( EL7555m第42高峰)等,以及各种形态的高原草甸、瀑布、森林、河流。小溪、村庄、梯田、寺庙以及人们善意的微笑,这些都是旅行者在徒步过程中最想深度体验的。更重要的是到这里徒步旅行非常安全,进山之前需要在GHUIBHULE补办一个进山证明,大概需要20元人民币,所有的个人信息资料就会录入到进山的安全信息中心,从进山开始的那一刻一直到最后出山的情况一目了然,全程GPS跟踪定位,除了特殊的需求之外,徒步过程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或人为突发状况,呼叫尼泊尔户外后勤中心救援,片刻钟时间,分布在旅行线路附近山顶上的国际救援组织的直升飞机便会赶到进行施救。
尼餐
在尼泊尔旅行,吃、住、行非常重要,其中的“吃”一定是第一位的,在不到3公里的路程上,自然分散在旅行路线上的餐馆和各式乡村民宿,当地民风淳朴可爱,不仅可以吃到正宗的尼餐,还有中餐、印度餐以及西方人喜欢的简餐、咖啡、三明治和尼泊尔生产的啤酒。我们在拜赛萨镇下面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自然村停留用餐,开胃菜是一盘炸薯条、鸡肉条、6条炸小鱼、三四个生瓜片(白萝卜、胡萝卜、黄瓜)和几只小青辣椒,新鲜好看又开胃,再配上一小碗自家调制的咖喱汁。免费的酸牛奶非常好喝,浓郁的奶香粘稠丝滑再加一勺天然蜂蜜,酸酸甜甜可谓人间美味。在尼泊尔人眼里牛是很神圣的动物,在这里很少听说有吃牛肉的,所以奶牛都是在大山里自然散养,牛奶特别好喝。另外印象最深的是乡村农家开放式的厨房都特别大,木板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锅、碗、瓢、盆等厨具,像一个琳琅满目的厨具展览馆,干净得一尘不染,体现了家庭主妇的勤快和干净。
尼泊尔的餐饮由于长期受周边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菜品上有一种融合菜的感觉,譬如西方的炸鸡腿、炸薯条,印度的咖喱,中国云南、西藏的调味品都对尼泊尔的饮食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改变。在尼泊尔的10 天经常吃到尼餐,我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尼餐和国内的饮食差异化不是很大,只是配菜和蘸水多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譬如各种的泡萝卜、腌菜、豆子或者酸奶之类的。后来发现尼餐的搭配非常科学,适合高山热带气候的人们,有肉有菜荤素搭配,既有餐前的开胃小菜又有饭后的酸奶补充,很多是生熟搭配,吃起来很清爽。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食材都是新鲜、自然的,而且丰富多样,食材可能就出自我们对面的山上。尼餐最大特点就是咖喱,不管是配菜、尼泊尔炒饭或者一小碗入口即化的炖羊肉,咖喱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确定在尼泊尔旅游,徒步、登山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 月,也就是尼泊尔的旱季,此时秋高气爽,温度适宜。喜马拉雅的雪山在蓝天映衬下,美轮美奂,傍晚时分几乎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夕阳西下雪山“金顶”的出现,当地人说能看到“金顶”是一种福气。在尼泊尔旅行可以随时放慢脚步放下包袱,来点轻食聊聊天,仰望美轮美奂的雪山,再做一个深呼吸,是一种美妙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