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11 21:02:44李晓文芦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儿科学儿科医学生

李晓文 芦起

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重要塑造阶段,研究表明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教师。新时代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立正确教育观,提高政治站位,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这就要求儿科学专业教师改变学生思想品德由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培养的旧思维,梳理挖掘儿科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与儿科学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目前医学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然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儿科教学的改革探索和具体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文章探讨了开展儿科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当前儿科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教育质量。

1 开展儿科科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互动复杂博弈加剧,国与国之间合作与冲突并存,政治、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2]。社会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价值观念并存,国内外的思想交汇交锋、相互激荡、良莠难辨、泥沙俱下,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医学生是国家宝贵的医学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大学阶段的医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具有独特的个性,广阔的思维,并且乐观进取,用心向上,然而这个阶段的青年也有一些负面特征,如社会阅历浅薄、认知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等,在面临多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时,很难进行是非分辨并做出正确取舍[3]。部分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失去了人生目标,开始在大学自由的环境中贪图安逸,出现学习态度懒散、缺乏社会责任心、思想自由化等现象[4],此外儿科素来被称为“哑科”,患儿往往不能表达或者不能准确描述自身的主观症状,儿科医生需要更加细心,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爱心、耐心,工作强度更高、医疗风险更大、而劳动报酬却低,导致医学生对儿科产生畏惧心理,毕业后纷纷转行,造成儿科医学人才流失[5]。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医学生推进扎实的价值引领可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并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并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维方式处理问题[6]。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医学生夯实科学的思想基础,是建设医学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形式,然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单一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无法相适应[7-8]。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提出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四术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人民健康守护者[9]。这就要求儿科学专业教师要改变学生思想品德由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培养的旧思维,挖掘儿科学课程李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与儿科学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2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实施以来,获得了党中央教育部等高度关注[10]。医学院校也纷纷积极推行,但是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儿科医学生人才的培养,其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2.1 任课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专业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临床工作繁重,教师本身知识储备倾向于专业科目,对思政认识片面、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与自己无关。甚至个别任课教师受到西方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等影响,可能存在政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较弱、政治方向不准确等问题,以致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等。

2.2 任课教师思政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然而儿科学教师均为医学专业出身,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以及育德能力参差不齐,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恰当、育德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3 儿科课程的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

思政课程的内容本身抽象难懂[11]。专业教师因不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技巧、不会运用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等对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思政内容的植入多以单纯的理论说教模式为主,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地将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加到课程中,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缺乏有效地组织和研究,导致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脱节,达不到融会贯通的预期效果,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动力甚至引起学生的抵触。

3 儿科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对策

3.1 提升儿科专业课老师的思政能力

2004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12]。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上对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13]。因此作为儿科学课程的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研究表明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专业课老师的思政建设。首先,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岗前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红色基地参观等不同层面的思政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从而让专业课教师从思想上高度统一,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确保教师在课堂上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以身作则,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夯实理论基础。第二,聘请思政科教授对儿科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加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思政示范观摩课、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等,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3.2 儿科思政课程建设

思政育人并非系统性的思政教育知识,而是以箴言、理念和价值观等隐蔽形态加以呈现的知识,从而在“微言”中体现“大义”[14]。思政元素的融入要遵循学科规律,如何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平衡点,这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5]。儿科思政课程建设需要围绕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互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从课程体系层面出发,根据儿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组织师资团队制定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分配教学的各个时间段,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价值信仰的引导、职业精神的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文思想的熏陶、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抓住当前儿科医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了一批典型、优秀的“课程思政”课程案例,汇编建设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组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提升授课质量,从而系统性地将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儿科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使思政教育贯穿于儿科理论学习、临床实习的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3.3 将思政教育融入儿科学课堂的实践运用

课程思政要注重在思政教育和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的导向作用[16]。课程思政要紧跟时代,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心理需求来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尽可能使用一些大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国家、党和人民的现状,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彰显着“四个自信”。将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无缝衔接,而不是“贴标签”“两张皮”式的生搬硬套。

3.4 儿科学理论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儿科学绪论主要涉及我国儿科学进展与儿科学的特点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如讲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 年)》,宣传党和国家在推动儿童健康伟大事业中的政策以及增强成为儿科医师的使命感。例如可以引入儿科医圣钱乙的“专一为业,垂四十年”事迹[17],以及不矜持已名、不诋毁他人、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燃起作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仁心仁术,德才兼备的职业道德感,及作为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在儿科学各个疾病章节中,可建立该章节内容与思政育人之间的连接点,以思政育人主题为线索开展各个章节的课程。如在讲解新生儿溶血症时,可导入“万婴之母”林巧稚院士首创“脐静脉换血的方法”攻克了新生儿溶血症[18],填补了我国新生儿溶血治疗技术的空白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作为临床儿科医师需要不惧困难,勇于创新,才能有所成就。此外,目前是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儿科学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媒体平台以及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此外可以利用钉钉等网络平台,积极与大学生们展开线上沟通交流工作,利用微信群拉近教师与学生们的亲密度。当学生有思想问题,存在价值取向选择上困惑时可以在第一时间上寻求老师的指导,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使网络与媒体能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辅助渠道。

3.5 临床实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临床教学实习是医学生教育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接受医学实践教育的起点,又是医学生向医生职业顺利过渡的关键[19]。因此可以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帮助其自觉实践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本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医者仁心以及爱岗敬业的责任心[20]。带教老师应不断坚定学生的信念和理想,激励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传递积极向上、健康的信息更具有教育意义[21]。带教老师在临床中对待患儿要有爱心,耐心,工作要细致、认真,不带有色眼镜、不收受红包。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如何处理医患关系,获取患儿家长的信任。在给患儿查体时提前把听诊器焐热,注意保护患儿隐私,遮挡孩子的隐私部位,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立德树人的思想。此外,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可以对相应专家的优秀医德进行介绍,如讲解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时可以告诉学生正是屠呦呦为首的优秀的医学工作者夜以继日,不断奋斗的精神,使得疟疾得到了根治[22]。这样使得学生不但了解了疾病的理论知识,也可以用鲜活榜样的正确人生和价值观来影响学生。

新的时代赋予了高等医学教育新的使命。儿科专业课教师需要积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为国家培养出爱党爱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儿科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儿科学儿科医学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儿科专栏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30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