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定位与建构理路

2023-05-11 17:33刘红凛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马克思主义

刘红凛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学正式成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并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将中共党史党建学列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内含三个客观判断:其一,中共党史党建学成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国家意志使然,而非个人研究兴趣使然。其二,作为新的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由原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二级学科“党的建设”共同构成,并非由其中的一个方面单独构成,单纯从中共党史或党的建设角度来定位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二级学科设置等,都会失之偏颇。其三,尽管相关学科、相邻学科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交叉关系,但作为新的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属于法学门类下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并列的一级学科,既不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也不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更不隶属于历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新时代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羁绊”、思维定式与思维局限,提高政治站位、更新学科观念、拓展学科视野,从党史党建融合发展高度深入思考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学科功能,制定学科建设标准、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学科建设平台与组织机制。

一、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视野

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对象的认知,既取决于对党史研究对象的认识,也取决于对党建研究对象的认知,更取决于对党史与党建研究对象的聚合与交融的新认知。就中共党史研究对象看,在党史学界有“狭义党史”与“广义党史”之争、“小党史”与“大党史”之辩。党史学界相当多的学者认为,中共党史研究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共历史发展变迁的学问”(1)郭若平:《在守成与开新中重塑党史研究的学科风格》,《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2)罗平汉、石瑶:《一级学科视阈下的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3)梁志:《作为一级学科的中共党史与世界史的对话》,《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今天看来,上述观点应属于“狭义党史”或“小党史”观,其主要将党史研究对象聚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上,侧重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要人物等;同时,其研究视域与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习惯性地将党史研究对象限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上,尚未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复兴作为研究对象,而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视域内容则已延伸到建党百年。比较而言,“广义党史”“大党史”观强调,党史研究要具备“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与学术眼光”(4)罗平汉、石瑶:《一级学科视阈下的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拓展研究范围与“学术版图”,党史研究对象“必须在一种广义层级上加以理解与规范,否则就是对现当代中国这一最大的客观实际的无视或无感”(5)吴志军:《无妨以更广阔的胸怀来认识党史研究的学科属性——兼论学术观念的自我反思意识》,《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强调党史研究不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而且要研究党的领导,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与党的历史有关的一切方面和内容”(6)郭德宏:《关于党史研究创新的几个问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3期。,甚至认为“一切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关的革命史和新中国史”(7)李金铮:《什么是“大党史观”》,《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皆可作为党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就党的建设研究对象看,在党建学界也有“小党建”与“大党建”之分。所谓“小党建”,即把党的建设研究对象聚焦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党建理解为党务”“组织部抓党建”的“工作思维”以及研究个体的视野局限所造成的一种“狭隘认识”与“片面认识”。所谓“大党建”,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小党建”思维与视野,从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事业发展相辅相成高度来认识党的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是对“大党建”的生动诠释。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中国共产党都是从“大党建”角度来界定党的建设的。如在延安时期,中央就明确指出,党的建设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论党的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同无产阶级行动有机统一的学说”,党的建设研究就是“认识和把握布尔什维克的规律,改善党的建设工作”,党建研究的基本精神就是“理论和实践的一致”(8)周逸:《关于党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党建研究》1992年第5期。。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建研究的本质、基本内容与基本遵循。在当代,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比较系统性地指出:“党建学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基本原理、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的本质特征、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并用以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科。”(9)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大力推进党建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6月16日。这一定位,将党建研究对象聚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上,比较符合党建学界的研究实际与时代发展要求。

科学、准确界定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这是学科建设的基石与逻辑起点,决定着对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学科功能、学科设置的基本认知。然而,从“小党史”“小党建”角度,难以找到党史党建学的聚合点与融通点,难以准确揭示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形成基本共识,依然会陷入党史、党建“两张皮”或自说自话的境地。唯有从“大党史”与“大党建”视野出发,才能在较大层面找到党史与党建的聚合点、有效实现党史党建学融合发展。从“大党史”角度看,根据第三个历史决议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页。的光辉历程。从“大党史”角度看,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党的建设史等“五史”的有机统一。从“大党建”角度看,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争取与维护党的领导权、不断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与政治纲领、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能力、进行自我革命,“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第18页。;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第21页。的历史,也是一部建章立制、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从大党建角度看,党的领导史与党的政治建设史、思想建设史、作风建设史、组织建设史、纪律建设史、法规制度建设史等都具有内在统一性,也都属于党的建设史。

从“大党史”与“大党建”角度看中共党史党建学,可以发现党史与党建的融通之处,也可以有效破解传统的党史党建“二分法”。其中,从大党史角度看,党的领导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党的建设史无疑是实现党史与党建融通的三条主线。从大党建角度看,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法规制度建设等,既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党的建设史的基本内容,还是党史与党建的基本融通之处。进一步而言,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换言之,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外关系、自身发展与事业发展的理论、制度与实践。而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则是围绕党的性质与宗旨、初心与使命、主题与主线、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而展开的,主要研究与中国共产党直接相关的理论与理念、路线方针政策、体制与机制、重要人与事、组织与法规制度、方式与方法、过程与结果、经验与规律等基本内容。其中,党的领导、党的事业、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法规制度等构成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基本内容框架。进一步而言,实现党史与党建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党建研究的深度与厚度;也可以完善党史研究的内容结构,增强党史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与现实感。中共党史研究既要“见事见人”,也要见制度;因为无论对党史研究还是党建研究而言,党的法规制度都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与长远性。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用“直接相关”四字来限定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领域,是因为任何学科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领域与相对边界,不能“大而无疆”;否则就会失去本学科的研究优势与研究特点。在当代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4页。,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也包括教育科技与人才工作、全面依法治国、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平外交等重要内容。从学科规划与学科建设角度看,上述各项建设基本上都对应着相关的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如经济建设直接对应着经济学,政治建设直接对应着政治学、全面依法治国直接对应着法学、社会建设直接对应着社会学,等等。如果将一切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关的内容都纳入党史党建学的研究范畴,则中共党史党建学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整个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了,这样不仅挤占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直接研究领域,而且也会使党史党建学研究过于宽泛。

二、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特点与学科功能

从一般意义上看,每一个学科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都具有特定的知识性、理论性与学术性,也具有指导实践、服务社会之功能。从根本上看,某一学科的特点与功能,并非由“知识体系”所决定的,而是由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与功能所决定的,这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学科性质问题,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摆错了位置,难于避免走上歧路。”(15)张静如:《静如文存》下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12页。由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功能所决定,中共党史党建学理应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党的领导规律、执政规律、自身建设与自身发展规律、党的事业发展规律的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经世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显著特点。从学科性质看,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将中共党史党建学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纪检监察学等共同作为法学门类下相并列的一级学科。从学科门类性质与特点看,法学门类下的所有一级学科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经世致用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乃社会科学通用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进一步而言,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既需要论从史出、以史带论,注重实证资料与叙事描述;还需要以论带史,注重归纳分析与理论分析;也应该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新方法来推进相关研究。总之,只有承认中共党史党建学是隶属于法学门类下的交叉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坚持经世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中共党史党建学沿着正确方向、正确轨道快速发展。

由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所决定,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科学性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学科特点。其中,就党史党建学的政治性而言,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研究对象的政治性所决定。客观而言,政治性是政党的固有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来不隐藏或掩饰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原则、政治追求与价值目标,《共产党宣言》以及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纲领与章程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对共产党而言,政治性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政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之中,而且是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制度与实践之中;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与生俱来、始终是作为“客观研究对象”的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由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性所决定。客观而言,任何哲学社会科学、任何思想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关系、价值判断乃至情感因素而形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1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即使西方学者也坦承:“价值论不是某种科学的名称,毋宁说是整个现代文化与学术思想的精神特征”(17)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页。;即使以“客观公正”面目示人的规则、制度、法律,也都包含一定的价值和目的,这也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言:“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定的目的,即一种实际的动机。”(18)张宏生等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53页。对中共党史党建学而言,无论是“学理建构”还是“求真、求实、求解”,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为哲学基础与理论基础;犹如现实人的“动机—行为—结果”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党史党建也应该遵循“政党价值追求、思想理论、法规制度、实践成效”之内在逻辑来进行。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严格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说明事物”(19)《胡绳全书》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2页。,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与“客观公正”。进一步而言,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来面目”,忽视或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性与价值追求来研究党史党建,就容易陷入“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乃至“历史虚无主义”;在党史党建研究中所谓的“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客观中立”“价值中立”等,都只能属于“伪问题”(20)杨凤城:《把传统党史研究带回来,让主流党史研究强起来》,《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

就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实践性与现实性而言,新版学科专业目录把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法学门类下的社会科学是一目了然、无须赘述的。然而,由于“党史”客观上带有一个“史”字,长期以来,党史学界不少学者认为,中共党史属于政党史、政治史、专门史,喜欢与侧重强调“党史研究的历史学属性”(21)李金铮:《什么是“大党史观”》,《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这正如有的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中共党史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的历史学科。”(22)罗平汉、石瑶:《一级学科视阈下的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然而,即使是在党史学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共党史学应该是一门“涉及面广、政治性强的综合学科”,其综合学科属性“从根本上源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体制安排以及在党领导一切的政治社会架构下形成的广阔研究对象群落”(23)吴志军:《无妨以更广阔的胸怀来认识党史研究的学科属性——兼论学术观念的自我反思意识》,《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进一步来说,中共党史既不同于古代史,也不同于一般的政党史、政治史,或者单纯的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史;而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践行初心使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综合史。这是因为,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仍然处于蓬勃发展中,“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共党史不是“过去完成史”,而是“活史”“现在进行史”、继续开放与发展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共党史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新时代,都属于中国共产党赓续发展中不可分割、不能断裂的一部分;在党史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制度、枝节与细节等,都属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整体中的一部分,都需要放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中来审视。从一定层面看,中共党史具有历史性;但从整体性、系统性、发展性角度看,中共党史更具现实性。因此,从党史党建学角度看,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事业发展都属于正在进行的鲜活实践,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实践性、现实性与政治性、理论性密切相关,是其又一基本学科特点。

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4页。。我国的国情与党情、治国理政的基本逻辑等决定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由独特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点所决定,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新增的一级学科,不仅具有知识体系建构、知识传承、人才培养等一般的学科功能,而且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这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建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根本上看,通过党史研究来促进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发展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显著功能。新时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已经走向专业化、科学化。从组织体系与工作部门看,中国共产党不仅党员规模巨大、乃当今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而且从中央到地方有着健全的组织体系;截至2022年底,中共党员总数已达9 804.1万名、基层组织高达506.5万个;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系统性的党史与党建工作部门。无论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务管理,还是加强党史党建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理论创新,都亟须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化的党务管理人才与高层次的党史党建理论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之迫切需要。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党史党建学派”,这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础工程乃至关键工程。这不仅是因为,中共党史党建学是最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科;更是因为,由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地位与执政地位所决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制与机制涉及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与相关学科,党的基层组织遍布各行各业。从根本上看,中共党史党建学不仅直接关涉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党内外关系与自身发展的理论、制度与实践,从根本上回答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怎样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能、怎样继续能”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也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牵连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诸多学科,甚至决定着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结构、基调与格调,实乃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条“主线”与“红线”,在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具有引导作用。这要求党史党建学界同仁必须拓展视野与格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高度来充分认识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功能与学科设置。

三、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建构原则与学科体系设置

如果说“资政育人是中共党史学的源起,也是党史学科形成的原因”(25)杨凤城:《把传统党史研究带回来,让主流党史研究强起来》,《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那么,学以致用乃至即学即用,则是党建课程的源起与党建学科形成的根源。从历史上看,从党的三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注意到党员教育、党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成立党校以加强党员教育、培养人才。1924年5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决议案》明确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26)《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245页。基于这一精神要求,1925年9月,中央批准了由李大钊提出的“北方区委创办党校的计划”(27)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革命史回忆录》第1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198页。,即创办“北京党校”;“北京党校”创办后,由陈乔年负责讲授“党的建设”课程(28)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革命史回忆录》第1辑,第201页。,开启了党校党员干部教育中进行“党的建设”课程教学的先河。从此以后,党的建设便成为各级党校(如1933年3月中央局在苏区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以及1935年到达陕北后正式定名的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29)周逸:《关于党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党建研究》1992年第5期。“主干课”。由此可见,作为一门课程,党的建设的开设时间早于中共党史。(30)在国内党史学界,有学者指出:中共党史作为课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33年张闻天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的前身)讲授《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真正将“中共党史”区别于“中国问题”设置为独立的课程,则始于1938年10月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参见罗平汉、石瑶:《一级学科视阈下的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党的建设一直是党校党员干部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并开始形成相应的党的建设教学体系;而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史”或“中共党史”则成为高校公共政治课,但其中所涉及的党的建设内容甚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国家《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的确立与完善,中共党史作为法学门类中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一度快速发展;但自2005年国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一级学科、2018年党的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后,中共党史学科“一度被边缘化,呈现萎缩态势”,“先后面临两次危机或‘准危机’”(31)杨凤城:《关于中共党史学科定位与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比较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中党的建设学科的存在、发展与命运,则与中共党史学科相反,可谓是“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学科专业目录看,党的建设从 1997年的学科目录“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到2014年的“党的建设与党的历史”,再到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 “二级学科”。从学科规模看,从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中共党史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96个降至7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6个降至20个;截至2021年2月,在20个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2021年公布招收党史专业博士生目录的仅有11个。(32)耿化敏:《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大学与学科》2021年第3期。反观党的建设学科,2018年是高校党的建设学科进行硕博招生“元年”,2019年5月31日国内自主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高校达30所,2021年6月30日达到41所高校(33)2019年起,教育部每年发布《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截至目前已发布2019年、2020年、2021年三个版本的名单。,2021年12月31日达到50余所。正如有的学者所追问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蒸蒸日上、党的建设学科摩拳擦掌之际,中共党史学科在高校却处于不利地位。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困局?”(34)杨凤城:《关于中共党史学科定位与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这其中自然有高校学科建设的课程依托与人才培养平台等问题,但也有学科定位、学科功能与作用发挥等问题。从根本上看,能否遵循党和国家意志、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政治功能,这不仅决定着党史党建的课程设立与学科设立,更决定着党史党建学学科能否蓬勃发展。

新时代把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与学科使命使然。无论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还是学科建设,都理应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来确立基本原则与基本遵循。概括地说,这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为哲学依据与理论依据。这是因为,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35)《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并不断取得成功的。二是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的有机统一,把人民标准或曰群众标准(即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标准与最高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政党观的集中体现与根本要求,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乃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36)《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24页。。无论是对党史党建学还是政治学、法学、历史学而言,立场问题都是首要问题,因为“同样的史实,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37)孙业礼:《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三是以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基本遵循,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与政治观,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基本图谱,既明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经验教训;又明辨是非、防左反右,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规律、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与发展规律,是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与政治观、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基本遵循。四是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来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5页。。五是必须走党史党建融合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建构,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与拓展学科视野,打破党史党建“二分法”与传统的学科壁垒,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真正走“大党史”与“大党建”融合发展“新路”。这是当前党史党建学界论证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的一个主导观点,也应该成为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从根本上看,对任何学科建设而言,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由特定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功能等所决定的。学科建设既要以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基础,也要以推进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基本任务。进一步看,学科体系建设包括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基本内容。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明确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学科性质与学科特点、学科功能与现实要求、学科建设基本原则与基本遵循等基础上,科学设定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内容框架、二级学科或曰基本研究方向,并依据学科基本内容框架来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就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设置或曰基本研究方向而言,目前国务院学位办等主管部门尚未给出明确规定,在党史党建学界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综合考量业界党史党建学学科论证情况,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内容框架可分为两种思路:一是根据一级学科建设的传统做法,在一级学科下至少设置三个以上的二级学科,在二级学科下高校自主设置研究方向;二是在一级学科下不设二级学科,直接设置基本研究方向。从目前作者已知的6所高校党史党建学学科的论证方案看,根据已公布信息,清华大学拟设置中国共产党历史、党的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与方法、党的建设实务等四个学科方向;其他几所高校,有的拟设置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党的领导研究等四个学科方向,有的拟设置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新研究、党的历史和基本经验研究、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三个学科方向,有的拟设置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党的法规制度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党的历史研究等四个学科方向,有的拟设党的制度建设、红色文化研究、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五个学科方向。总之,从目前相关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论证方案看,各相关高校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点,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来设置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学科方向”;上述相关高校设置的党史党建基本“学科方向”,兼具二级学科与研究方向“双重色彩”。

从法学门类下相关一级学科体系设置看,目前,法学一级学科下设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等十个二级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以及中国政治等八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七个二级学科。尽管上述三个一级学科设置的二级学科的数量与类别有明显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理论(原理)、制度、历史、现实(实践)”这一内在逻辑来设置学科基本框架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比较视野。既具有一定之规、一定的内在逻辑与基本内容框架,又关照现实需要、突出学校研究特色,这可谓是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体系设置的基本遵循。

借鉴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设置的基本逻辑结构与比较视野,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理应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这一研究对象来设置二级学科或曰学科方向。无论从二级学科设置还是基本学科方向看,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理应覆盖党史党建学原理(或曰马克思主义政党原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制度、党的历史这五个基本点。其中,党史党建学原理、党的领导、党的制度是有效统合党史与党建、克服党史党建“二分法”的三条主线。从这五个基本点出发,可以演绎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设置的两套基本方案:第一套方案由党史党建学原理、党的领导、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等四个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组成,这一方案凸显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界定在“自身建设”(即“小党建”)层面,以党史党建学原理、党的领导来统合党史与党建。第二套方案由党史党建学原理、党的制度(或曰党的法规制度)、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即包括党的领导的“大党建”)等四个二级学科或学科基本方向组成,这一方案将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党的法规制度的重要性,以党史党建学原理、党的制度来统合党史与党建。这两套基本方案,可以作为党史党建学学科设置的基本模式;同时,至少具备设置党史党建学原理、党的历史、党的建设三个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的师资力量,应该成为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准入门槛”。只有制定学科设置的基本范式、设定学科基本准入门槛,才能规范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才能避免学科建设的“随意化”“宽泛化”乃至“一哄而上”。

进一步而言,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学科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理应具有世界视野、比较视野。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明确提出,中共党史研究要遵循“古今中外法”(39)《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0页。。现在,对政党治理、政党发展与执政规律的研究,更离不开政党比较研究。从健全完善学科设置、适应现实要求角度看,党务管理学、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等理应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另外,红色文化研究(党的精神文化研究)也可作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一个特色学科方向。总之,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设置与建设,既要遵循基本逻辑与基本范式,也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三个基本二级学科+N个学科方向”模式可以作为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范式。

余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进路与组织体制

万事开头难,加强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组织体制、组织机制与学科平台作保障。在全国层面,国务院学位办等主管部门需要尽快制定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标准、准入标准与高起点布局,并着手统筹基本教材建设,此乃当务之急。在高校层面,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已经颁布,已经明确把中共党史党建学列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相关高校要建立与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关键在领导重视,关键在落实与推进。具体而言,相关高校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进路,有四点值得考量:(1)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牵头建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具备条件的高校应该加快制定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方案;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与牵头推进,则难以破除“行政壁垒”“学科壁垒”“本位主义”,难以有效整合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师资力量、搭建学科建设平台。(2)建立与完善学科建设的平台与组织机制。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中共党史党建教学研究方面基础深厚的重点高校,已经有近30所建立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作为校级研究平台,有几个高校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立了“中共党史党建系”作为基本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与完善校院两级的教学与研究平台,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建立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3)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关键在师资力量。从目前情况看,由于高校党史研究教学一度“滑坡”、党的建设学科建设2018年刚刚起步,全国所有高校都面临着中共党史党建人才紧缺问题。能否有效整合业已分散的中共党史党建师资力量、有效吸纳相近学科具有党史党建研究基础的既有人才,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关键。相近学科共建、联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不失为“权宜之计”。(4)亟须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材体系建设,这是制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大“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40)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3页。从目前情况看,除了全国党建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年)、中国法学会与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组织编写的《党内法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两本教材外,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基本教材近乎空缺。相关权威中共党史党建专家联合编写《中共党史党建学原理(概论)》《中共党史概论》《党的领导概论》《党的建设概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方法》等基本教材,势在必行。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加强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必须要处理好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关系。从目前情况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实体单位来筹建与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相辅相成、以两个一级学科来共同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全国相关高校的基本做法。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