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意识在电视纪录片节目编辑中的表达

2023-05-11 14:59:26韩佩伽
武汉广播影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性编导选题

韩佩伽

纪录片是以真实性的场景作为重要基础,通过编辑的编导意识来构建整体的内容,以此来确保给观众们呈现出完整的信息。因此,电视纪录片编辑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在对真实人物、真实环境进行拍摄之后,需要经过后期的整理以及编辑,才可以将一部纪录片以最佳的形式完整地呈现在观众们的眼前。作为一名编辑工作人员,在进行剪辑制作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其编导意识,把纪录片中最为真实的画面进行合理编辑,从而吸引住观众们的眼球。

一、编导意识的重要性

1.编导意识充分展现出编导的综合素养

编导意识作为一项必备职业综合素养能力,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为此,在拍摄之前,作为编导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纪录片的题材、内容做一个深入性的构思,即构思一要完整,二要新颖,三要科学。根据自身的认知以及理解程度等科学规划好纪录片的主要题材。另外,对于纪录片所涉及到的类型、镜头的风格以及需要剪辑的风格等,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拍摄的过程中,编导也要掌握好各种技巧,比如:掌握好解说词技巧、掌握构思技巧、针对每个片段注意细节等等。在对纪录片进行后期制作以及剪辑的过程中,也需要合理选择好相关内容。由此可见,编导意识贯穿于整个纪录片创作的所有环节,编导基于自身对于世界的理解,将其呈现在纪录片当中,通过纪录片把人世间美好的品质传达给观众们。这种编导意识离不开编导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积累所得的综合素养。编导对于艺术追求的广度以及深度,决定了观众们在观看纪录片时能否与其产生共鸣。

2.编导意识充分体现了编导的情感

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编导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故事性以及趣味性。这需要编导把自己的情感积极地融入到纪录片中。如何把纪录片中真实的场景以更好的效果展现出来,需要加以艺术性的表现方式,而艺术的表现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情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核心所在,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是编导意识的体现。

二、编导意识在电视纪录片节目编辑中的表达原则

1.确保纪录片内容具有逻辑性的表达原则

电视纪录片节目的取材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故事,纪录片中所拍摄出来的画面都是真实的场景。为了确保纪录片有良好的传播效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所拍摄出来的素材做一个重新排列与组合,需要重视纪录片内部的一些逻辑关系。因此,与其他影视剧对比起来,电视纪录片中的模式基本上都是比较固定的,并且整个表现手法也都是比较单一化的,容易造成内容苍白、枯燥、单调,观众们感到乏味。所以,在对节目进行编辑时,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都会采用科学的处理技术以及表现手法去优化、创新纪录片的整个表现形式。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作为一名编辑,需要充分认识到,不能够一味地去追求电视纪录片表现方式的创意性、趣味性以及故事性,而造成整个纪录片的逻辑关系变得混乱,进而歪曲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因此,不能一味地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刻意在电视节目编辑过程中去增加某些拍摄画面,也不可以完全基于个人的喜好对拍摄画面进行取舍。一定要确保纪录片内容具有逻辑性的表达原则,确保纪录片节目中的真实内容,有逻辑性地去组合好这些素材,进一步提升纪录片节目的编辑品质。

2.保证真实性和故事性相互融合

在进行电视纪录片节目编辑时,需要坚持真实性和故事性相互融合的基本原则。在此前提下,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编导意识的表达不断加强纪录片内容的故事性情节,以此来提高纪录片对于观众的吸引力。调整好整部纪录片的表现结构形式,勇于突破观众们的思维惯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关编辑工作人员应该从观众们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纪录片内容,在进行编辑的过程当中,可以在开头留下一些悬念,去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后面的内容;还可以在纪录片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创新,让事件的发生可以和人们常规性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差异性。第二,在编辑纪录片节目的过程中,编导意识的表达不能为了追求节目效果而去改变内容本身的真实性,不可以出现“再创作”的行为,不能使观众们对真实事件产生误解。编导意识的表达不能够模糊不清,要注意把握好“尺度”的问题。例如电视纪录片《人间世》,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通过全景化的纪实拍摄,抓取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还原真实的医患生态,人性化展现医患关系。节目非常好地把握住了真实性和故事性相结合的原则。尽管节目中所涉及到的画面都是非常普通的,但是,其通过真实的医生与患者双方共同对抗疾病的画面,向观众们充分展现出治疗失败乃至死亡的病例,呈现出生命的脆弱、医生的无奈、病人的绝望等。这些最终组合成一个个真实的画面,展现出人间百态,让观众们去感受生命的真谛,由此引发更多的人生思考。

三、编导意识在电视纪录片节目编辑中的表达策略

1.选题决定纪录片的内涵

选题不仅决定了纪录片要呈现的内容和主题,还影响着观众对于纪录片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因此,编导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选择具有独特性的、有价值的主题。首先,编导可以选择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作为选题。这类纪录片通常关注社会问题、环境保护、人权等议题,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展现问题的真实情况,唤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例如,纪录片《海洋深处》选取了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通过拍摄海洋中的声音和生物,揭示了海洋污染和生物灭绝的现状,引起了观众对于海洋保护的重视。其次,编导可以选择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或人物作为选题。这类纪录片通过还原历史真相和展示人物故事,让观众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例如,纪录片《毛泽东》选取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通过讲述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新中国的建立,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另外,编导还可以选择个人故事作为选题。这类纪录片通过展示个人的经历和成长,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力量和情感的触动。例如,纪录片《身份认同》选取了一位跨性别者的故事,通过记录他的转变和探索过程,展示了他在寻找自我认同和接受的道路上的艰辛和勇敢,激发了观众对于性别平等和人权的思考。因此,编导在确定选题时,可以选择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或人物,或者个人故事。编导在选题时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和社会的背景,以及纪录片的独特性和观赏性,从而使纪录片具有更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这样的选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让他们对于纪录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2.编辑风格决定纪录片价值

想要创作出一部好的纪录片,剪辑至关重要。因为大部分纪录片所拍摄的场景都是经过长时间所积累之后得到的真实素材,这些素材需要经过专业整理,最终制成成品。在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其编导意识的作用,相关编辑工作人员也要依据自身对于作品的认知程度去决定具体的表达形式,从而呈现内容的最佳效果。因此,编导意识决定了剪辑风格,而剪辑风格决定了纪录片的价值意义。

3.决定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从前期的拍摄过程,再到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编导意识的重要作用。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强调“原生态”再现,并不意味着编导者的不介入,因为纪录片所记录的真实已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化成影像、化成屏幕形象的真实了。因此,编导意识决定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纪录片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就目前来看,其人文以及社会价值是其实质意义所在,我们更多的是讨论一部纪录片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思考和影响。我们不再停留在影像上,而是随着影像深化下去,探求其背后的内涵和表达的实质意义。同时,对于纪录片的实验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的追求正在作为一种附加的价值含义,与其着重强调的社会人文价值并存。

结语

纪录片之所以能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观众们的青睐,最为关键的原因是纪录片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画面、场景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在对纪录片节目进行制作时,节目编辑是非常核心的环节,要充分重视编导意识的表达,使纪录片节目呈现出最佳的表现效果。

猜你喜欢
故事性编导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8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红岩(2018年3期)2018-08-21 09:29:50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