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芳 鲍风
如何借助重点活动搭建舆论场,在把重点报道做出影响力的同时,在进行价值输出的同时,体现主流媒体价值引导的能力,是融媒话语语境下,党媒必须回答的传播课题。从传播实践层面而言,观点的产生也许并不困难,但将观点的输出搭建在活动平台上,让价值观的“输出”与引导呈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价值观本身体现出巨大的传播张力,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则是党媒在融媒语境下要重点着力的实践探索。
2023年7月3日至6日,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武汉召开,长江日报在对这次教育大会的报道过程中,借活动本身搭建舆论场,将武汉创新精神与科教优势融入报道的全过程,将武汉英雄城市精神融入价值传播的新闻实践,体现了党报的责任担当与新闻传播的专业精神。长江日报对这次教育大会的报道,是借助活动搭建舆论场,引领正确价值观,讲好武汉故事,传播武汉城市精神的成功案例。
长江日报报道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舆论导向的议程设置上,紧紧扣住“科教”“人才”“武汉”等关键词,在传播上强化“科教”“人才”“武汉”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形成有关“科教”“人才”与“武汉”的舆论场,强化受众对这些关键词的关注,以此增强这些关键词的传播力,从而形成舆论焦点。在具体宣传报道中,这些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新闻标题上,如7月1日刊发了有关大会的3篇报道:《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下周召开(引)百余院士高校书记校长聚汉研讨培养拔尖人才(主)》《研究生教育顶级盛会为何花落武汉(主)校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带来创新底气(副)》《构建引育并举梯次衔接全面覆盖的人才支持体系(引)让人才在武汉像英雄一样得到尊崇(主)》,每一篇报道的标题上均出现“武汉”(或“汉”)字样,强化了武汉与该大会的关系,将受众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入对武汉科技强市的关注,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顶级盛会为何花落武汉(主)校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带来创新底气(副)》这篇报道,该报道直接提出问题,强化了问题意识,而这问题意识本身就是舆论生成的起点,而对该问题的展开与回答,让舆论场得以初步形成。
在报道节奏上,长江日报对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的报道上,有预热报道、程序报道及后续跟进报道,每一阶段都体现出主题明确、舆论形成意识强烈的特点。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于7月4日至6日在武汉召开,7月1日即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取的消息,并在4版用半个版面的篇幅刊发相关报道。7月2日,又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开幕前(引)六位院士专家组团推介:我在武汉等你来(主)》。7月3日,头版重要位置推出报道《“首届研究生”刘文励:老师这样对我,让我懂得怎么教学生》,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7月4日,除了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外,还用三个整版的篇幅刊发相关报道,为大会的召开预热,为将大会召开的相关议题形成舆论场做足充分准备。这些会前的报道及评论员文章,为大会的召开营造了积极、健康、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在大会上形成关于武汉城市精神、武汉科教优势的舆论焦点、占据舆论高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大会召开的第二天,7月5日,长江日报除了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了会议动态报道《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汉开幕(主)怀进鹏视频致辞 翁铁慧出席 郭元强致辞 邵新宇程用文出席(副)》,还在当日报纸的第3版、第4版用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会议声音,对会议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这种对会议的动态报道,容易让读者对会议精神、会议主题、会议完成议项等有一个总括式了解,也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当天报道的会议主题。7月6日又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报道《三所高校书记校长做客云端会客厅探讨人才自主培养(引)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水平人才》,与此同时,该日报纸的第4版在头条位置刊发《院士同台“论道” 会场座无虚席(主)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等六大板块论坛举行(副)》等报道,继续报道教育大会动态。
7月7日,长江日报刊发数篇报道,报道武汉市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诸方面的新成果、新政策。如刊发于7月7日头版重要位置的《产业集群强强联合 产业链缺啥补啥(引)上半年武汉以创新“拼”出竞争力(主)》、刊发于2版的《近4万名大学毕业生申请入住获得批准(引)武汉人才公寓里七成住客系硕士博士(主)》,等等。这些报道既是对教育大会报道的有效补充,又是教育大会引发的舆论热点的后续发力。
从报道节奏看,长江日报在这次教育大会报道中,充分利用会议施放的舆论信号,紧扣武汉与教育做文章,从推出报道的数量与质量看,报道密集,版面安排适度,版序刊发突出,强化了教育大会上的武汉元素。让大会形成有关武汉科技强市、科技兴市、科技创新的舆论冲击波,极大地突出了武汉科教优势的城市表情。
舆论场的形成靠的是人,舆论场舆论价值走向同样依靠人。长江日报在这次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报道过程中,始终抓住“人”来做文章,具体地说,始终抓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做文章,形成关于武汉科教优势的强大舆论场,突出了武汉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强大能力,强化了武汉城市精神在这种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7月1日,长江日报在头版突出位置刊发报道《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下周召开(引)百余院士高校书记校长聚汉研讨培养拔尖人才(主)》,该报道是对教育大会的预热,这篇报道,将“百余院士高校书记”做到了标题上。报道中介绍说,除此之外,还有数百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将齐聚大会。这就点出了舆论高地得以产生的话语空间。在接下来的报道中,长江日报集中展示了教育大会上形成的舆论话题,突出武汉城市优势,将讲述武汉优势的声音尽量放大,内容做实做透,报道充分。
首先,通过报道外地专家声音,传导正面舆论,让武汉的声音成为教育大会的强音。无论是大会预热报道,还是对大会会议议程的报道,长江日报都尽量传递大会上专家学者的声音,重点提炼出他们关于武汉的发言,突出武汉优势,形成建设武汉、创新发展武汉的舆论氛围。7月2日,仍处于教育大会预热期,长江日报在当天报纸的头版突出位置,刊发报道《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开幕前(引)六位院士专家组团推介:我在武汉等你来(主)》,并配发六位院士照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了传播力。该报道说,“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开幕前夕,六位院士、学者组团推介武汉:武汉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城市、文化之城、教育之城,武汉更是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他们相信,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必将在新时代成就英雄伟业。”7月6日刊发动态报道《三所高校书记校长做客云端会客厅探讨人才自主培养(引)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水平人才(主)》中,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武汉拥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大学生群体,有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不管是大学还是科研机构,水平非常高。同时,武汉的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也适应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需要,在芯片、集成电路、新材料、光学光纤、生物医药等方面都有建树,在全国都走在最前列。”并认为,“武汉本身有足够的人才,而人才是多元的。在利用好本地人才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大从全球其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吸引最尖端人才来汉发展的力度。”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武汉是教育之城、活力之城,聚集了众多高等学校,而且这些高等学校很多都是在我国起领先作用的高等学校。此外,武汉还有众多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有天然的创新优势。湖北省及武汉市都特别重视科技、教育、人才,这是教育、科技、人才能够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专家学者对武汉的肯定,使论坛中有关武汉的声音得到强化,长江日报对这些声音的有效传播,为武汉科教创新做足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其次,报道在汉专家学者的科技创新故事,为建设武汉,推动武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长江日报在这次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报道过程中,不仅及时准确传递外地专家学者对武汉的积极评价,还通过对在汉专家学者的科技创新故事,形成“武汉创新之城、科技之城”的舆论氛围,为发展武汉、建设武汉、创新武汉给予强大舆论支撑。如7月4日长江日报2版用三分之二强的版面,以《他们,在汉发出自立自强的科技之光》为总标题,报道了3位在汉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故事。该报道说:“武汉高层次人才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而且在重要科技领域频频实现突破,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大会在汉召开前,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张平文、徐红星、谢先启三位院士,从他们口中感受到,武汉有一大批专注创新的顶尖科研工作者,从各自领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这组报道紧紧围绕在汉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总基调,以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与成就,传递武汉是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英雄之城的价值认定,为建设武汉、创新武汉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再次,报道落户武汉的大学生的声音,传递创业武汉的信心与愿景,营造了武汉重视人才的积极舆论氛围。7月4日,长江日报在头版突出位置、以近整版的版面,刊发报道《半数以上华科大硕博毕业生选择留鄂留汉(引)武汉: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主)》,采访到近年留汉的大学生研究生,报道说,“武汉连续6年人才净流入,稳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方阵。”报道通过对留汉创业大学生的采访,传递了留汉大学生安居乐业、创新创业的声音,强化了武汉人才优势的舆论。
在重要活动中形成舆论场,并进行价值输出,离不开对城市价值定位的宣传介绍。而城市定位与城市精神的打造,与一个城市的相关政策与工作部署紧密相连。长江日报在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整个报道中,围绕创新武汉、科技武汉、英雄城市打造主题,及时介绍武汉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及工作部署,增强了人们创新武汉、建设武汉、发扬英雄城市精神的信心。如报道《半数以上华科大硕博毕业生选择留鄂留汉(引)武汉: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主)》,介绍了武汉向人才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人才发挥作用诸方面的人才政策,介绍了武汉各类人才政策,宣传了武汉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长江日报借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的契机,把武汉科技创新政策部署、把人才引进政策,把市委市政府打造创新城市、新英雄城市的举措,进行了详细的新闻解读,并辅以一个个鲜活的个案,提振了人们建设武汉、看好武汉、创新武汉的信心。再如报道《研究生教育顶级盛会为何花落武汉(主)校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带来创新底气(副)》,介绍了武汉在深化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推动“965”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就,以及武汉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学术领军、技术领先、产业领航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氢能产业、大健康产业等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技进步,从而起到了鼓劲提气、励志奋发的精神引导作用,强化了建设武汉、创新武汉的舆论张力。
舆论场建设意味着舆论主动权掌握。借重大活动搭建舆论场,并将舆论进一步引向深入,强化舆论传播力度,让舆论具有价值生产与意义生产的强大张力,体现着专业传播机构强大的生命力。在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报道中,长江日报主动作为,将在武汉召开的这次大会搭建成传播武汉、讲好武汉故事的舆论场,宣传了武汉创新进取的城市精神,体现了长江日报搭建舆论场与传播正能量的专业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