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如何建设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助推高职院校办学与发展,是多年来高职学报工作者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高职学报是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高职学报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简称“双高”建设)[1],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这是教育部贯彻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作为服务高职院校发展及专业群建设的高职学报必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这对特色栏目的建设也提出了新挑战。
1999年8月,《辽宁高职学报》创刊之初就开设了“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至今从未间断,设置时间长达24年。开设该栏目之初,省内还没有以高职教育的发展理论作为核心问题研究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又急需这类理论来明确思想,指导实践,所以,此栏目主要特色体现在研究方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体制和模式等有关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性问题,并以此为龙头,带动相关栏目的发展,指导高职教育改革实践。2019年3月,“双高”建设工作的启动,教育部开始集中力量建设50 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着重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布局。这是在高职示范校(骨干校)项目之后,面对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期刊强,则学校强,办好特色期刊,建设特色栏目是重点。
《辽宁高职学报》创刊24年来,一直以“高职教育研究”作为学报的特色栏目,时刻关注我国乃至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动态,刊发了一大批水平高、针对性强,与重大课题相关、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职教育理论文章。创刊24年来,该栏目紧紧围绕办刊宗旨,针对不同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意义的探索,截至目前共刊发1858 篇有关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论文,对辽宁乃至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研究”栏目特色,具有学术前沿性、重大学术价值、可持续性和拓展空间等特点。《辽宁高职学报》“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不断得到发展壮大,2019年以来,该栏目共计刊发了393 篇高职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有效指导和推进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建设特色栏目是高职学报实现特色办刊、提高期刊影响力、提升学报质量的一个突破口[2],是一条可操作性强的有效途径。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高校社科学报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
之后的十余年里,教育部组织了3 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的申报和认定工作。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 “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栏目,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这对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特色栏目建设带动高职学报学术水平的提升,成为了高职学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与《辽宁高职学报》共同创设与成长发展,“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倾注了《辽宁高职学报》编辑们大量的心血。为得到高质量的稿件,执行主编曾亲自到北京、天津、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高职教育研究院所和高职院校,拜访专家、学者,主动约稿。24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本栏目不断推出更高层次的论文,包括获得国家教育成果奖论文、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论文。“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的建设,大大促进了《辽宁高职学报》办刊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学报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辽宁高职学报》获得过诸多荣誉,曾获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四次获评辽宁省一级期刊,连续三次获评“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连续四次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等。
《辽宁高职学报》创刊24年来,“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从无到有,茁壮成长,不断壮大、成熟。《辽宁高职学报》历任主编高度重视特色栏目的建设,认真经营,对该栏目严格把关,持续保证学报整体质量。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情况、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辽宁高职学报》“高职教育研究”栏目仍然是一如既往,精心策划,不断努力,为提升高职学报办刊质量,贡献特色栏目的引领力量。
特色栏目建设是办刊中的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办刊单位高度重视,需要有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联合办刊模式下,编辑部设在第一主办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其工作任务量巨大、日常业务繁多。《辽宁高职学报》是月刊,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每月出刊工作已经非常不容易,其他各主办校受时间、地域和人员变化调整的限制,不能更多地参与办刊具体工作。由于学报各联办校负责机构人员不固定,组稿人员变动频繁,定期面临调岗及人员不断变动等问题。每次人员的变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重新熟悉相关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栏目建设工作的连续性和特色栏目的有效维护。各个联办校很难真正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和精力重视和共同研究特色栏目建设工作,导致特色栏目研究的精力、时间受限制,大量时间忙于联办校的日常工作,处理日常稿件等,投入特色栏目研究的力量和时间不够[3]。
由于《辽宁高职学报》是联办期刊,各联办校推荐的论文,多数是为广大教师评职称、晋级服务。各联办校缺乏有效策划与研究,对老师们投送的文章,只要内容可以归入特色栏目范围的,就被采纳录用。编辑部的责任编辑们也因忙于月刊编校工作,对特色栏目建设的研究不够,精品意识不强,缺乏了解高职领域的方针政策及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不能及时把握办刊方向,基本上把高职教育研究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放在特色栏目中,导致“高职教育研究”栏目特色不鲜明。大多数文章属于一家之言[4],缺乏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实际上“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话题本身可供研究的空间及涉及的方面非常大,但编辑们不能主动参加校内“双高”建设活动,据此发掘选题,引导校内教师根据“双高”建设进度、现有成果撰写论文,逐步组建专业作者群,不断壮大学报作者队伍,增强学报高水平发展核心力量。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重实践、轻理论,平时忙于提升实践教学技能,忙于组织和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忙于企业实习实训,对高职教育教学缺乏深入的理论探索与研究,所写的论文多数是关于教学改革方面的内容,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所以高职学报相对专业期刊而言缺少优质稿源,优质稿件仅靠主编开会、拜访去获取,数量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刊质量的提升。
《辽宁高职学报》各个联办单位的具体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工作环境里,受时间、地域、空间和人力的限制,影响了数字化办刊的工作进程,导致学报媒体融合转型工作进程缓慢。如学报网站建设、在线采编系统的应用和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刊的影响力,影响了特色栏目的有效推广与交流。
《辽宁高职学报》在1999年创刊之时,就已经设立了“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但特色栏目建设、经营与维护工作并没有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得到加强。特别是“双高”建设启动后,各个主办校应该加强联合,共同研究“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建设问题,但受空间、人员、各校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各校又都忙于本学校的特色办学与发展,对学报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没有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精力来研究办刊工作,导致“高职教育研究”特色栏目的经营与维护工作没有跟上新时期高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形势,特色栏目优势突出不够,策划不强,凸显栏目特色与风格不够,发掘地域特点不够[5]。《辽宁高职学报》作为辽宁省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平台与窗口,其作用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突显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建设服务的宗旨。
集中联办院校的各种学科、专业资源与人力优势,开展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辽宁高职学报》在省内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平台与窗口作用。
厘清特色栏目与高职院校的关系,抓住“双高”建设的重大机遇,将期刊发展融入“双高”建设之中[2],积极依托各校“双高”建设的优势,以高水平专业群、特色专业群为特色,加强主题策划,突出联办校组稿优势,利用各联办校的科研优势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与特色栏目的互动,提升期刊的软实力。利用联办院校组稿优势,建立各校专家作者队伍,挖掘特色栏目优质稿源。
主题出版内容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组织各联办校及全体编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期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职业教育重大热点问题和重大活动,积极策划,主动与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开展合作,通过征文活动等形式经营和维护特色栏目,激发广大教师深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报办刊质量,增强期刊社会效益,积极发挥《辽宁高职学报》服务辽宁省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克服和解决特色栏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联办校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与QQ 平台、学报网站平台,通过定期召开联办院校办刊工作会议等方式开展特色栏目建设研究,如可以将科研创新与特色栏目培育相结合,将注重专业建设与特色栏目研究相结合,等等。同时,结合新形势要求,开展横向联合,向同类学报和本科院校学报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建设特色栏目。大力开展办刊科研工作,加强责任编辑的学习与交流,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善于积累和总结的工作能力,在编辑部营造开展科研工作的良好环境,围绕创新办刊模式、媒体融合与转型、数字化期刊建设、内涵建设和特色栏目研究等项目撰写论文,申报立项课题。积极调动各个联办校及编辑们工作的能动性,做好特色栏目策划工作,通过加强特色栏目研究工作,打造办刊工作亮点,办出特色。
编辑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有严格的编校法律法规要求,对编辑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编辑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编辑业务能力,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业务本领[6]。因此,要经常组织编辑参加高职类专业学术会议,及时把握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动态,通过线上学习、线下面授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编辑的业务能力,不断加强编辑们的现代化技术能力,让编辑们学会用学报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等方式宣传特色栏目,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提升特色栏目的知名度[7]。
专家、学者的高质量稿源是特色栏目建设的有力支持。随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持续推进,专业群建设的成果数量不断增多,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其涉及内容涵盖了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将专业群建设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及时刊发,对其他专业群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通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良好社会口碑,对外宣传学报特色栏目,能够大大吸引相关专业群的专家、学者投稿,吸引优质学术资源,进一步提升特色栏目的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建设特色栏目,要紧紧抓住“双高”建设机遇,围绕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策划特色栏目,积极主动向职业教育专家、教授、专业群带头人约稿,跟踪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成果。同时,抓住“双高”建设机遇,为特色栏目持续开设,不断提升影响力,加强培育学术新人,建设一支稳定的高质量作者队伍。对于年轻教师,特别是缺乏论文写作经验的教师,要引导他们根据“双高”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紧跟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恰当选题,并积极主持、参与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课题。引导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围绕教学理论和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理念,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果、经验及时推广与传播,这样能够促使年轻教师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逐步成长为优质稿源的稳定骨干力量。
综上所述,特色栏目建设是高职学报提升影响力,提高办刊质量、支持学校高职办学的最重要的途径[9]。在联合办刊模式下,高职学报只有大力开展特色栏目建设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联合办刊的优势资源,抓住“双高”建设机遇,立足地方现实情况,挖掘地区独特优势[10],才能推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品牌栏目,在特色栏目建设工作中才是真正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