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重庆三峡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 404100)
物流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等在内的复合型服务业,能够将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个环节通过商品流、信息流、资本流连接起来,在拓展交易范围、促进供需对接、优化产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重要的生产力。物流产业承载着国民经济中的流通功能,流通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大循环的效率与质量。200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提出要优化物流发展布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区域经济。2014 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指出要重点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2016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指出要建立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提升仓储和配送的智能化水平,最终实现物流质量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共生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打通要素流通大动脉,畅通国内大循环,撬动区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协调关系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与物流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刘南等人从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视角出发,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尹元元等人基于湖南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构建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得出两者互为因果。张蒙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与方差分解分析,探究了港口物流与经济的因果互动机制。二是区域经济与物流之间动态耦合发展特征分析。赵阳等人运用AHP-EVM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度模型,对苏州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动态作出演绎。张定等人采用重心模型、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指数,并结合了耦合协调指数,分析了安徽省物流与经济空间演变规律,揭示了两者时空耦合特征。贺玉德通过构建DEA协同发展模型,以CRITIC 值为权重系数对四川省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进行测评。谢守红等人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三角洲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揭示了协调度具有显著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杨宏伟等人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0 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东强、中柔、西弱”地区差异。强梦军利用甘肃省2000-2019 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发现甘肃省物流-经济有序度呈现出双螺旋式特征,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
总体来看,学者们使用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鉴于区域自身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基于陕西省2011-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依据前人的研究经验建立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指标层次系统,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便描述和理解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协调的阶段性特征。
区域经济与物流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流业由商品经济衍生而来,其生长高度依附于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产要素聚集和商品流通能够促进社会生产与消费,刺激全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并通过投资反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物流行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规模结构决定了物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这依靠于物流体系建设。罗森斯坦·罗丹在其大推进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投资活动应该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轻工业部门,物流产业作为畅通商品流通的基础应该优先发展,以便充分发挥其外部经济效应,指出物流产业所具有的外部效应。佩鲁在其增长极理论中论述到市场经济中所有的区域经济不可能普遍均衡增长,参差不齐的通信与物流业发展导致各区域的要素聚集效应强弱不一,从而形成增长极,强调物流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点。廖毅等人认为,物流产业发展是应对全球化趋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物流系统通过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并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区域经济与物流两个系统在动态互动中相互促进,并逐步趋于协调发展,这些机理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有迹可循。
物流与经济密不可分,两者是相互促进,彼此依赖、互为因果的动态平衡关系。在参考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根据数据的科学性、完整性、层次性和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1-2020 年陕西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原始数据均来自《陕西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陕西省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极个别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补充。数据真实可靠,质量较高,可以满足实证分析的需要。
参考了发表在CSSCI 和CSCD 期刊上有关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度的高质量论文,根据指标使用频度进行了筛选剔除,最终确定了相关指标及其层次。将物流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规模和物流发展潜力。陕西省地处内陆,水运与航运发展先天不足,物流运输工具主要依靠载货汽车,同时物流邮政企业的个数直接影响物流服务的覆盖范围,因此选用载货汽车拥有量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企业数来衡量陕西省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物流发展规模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用货运量、货运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以及行业就业人数来反映;物流发展潜力依靠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和物流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因此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行业增加值来描述物流发展潜力。
同样将经济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经济规模质量、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发展保障。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直接反映经济规模和消费结构;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R&D 经费内部支出来表示区域经济增长潜力;教育和医疗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因此用高等教育毕业人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来反映。区域经济与物流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物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
熵值法是依据原始数据信息载量大小和相关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能够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干扰。熵值越大,则不确定性越强,指标权重就越小。为避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负值、零值或极值的干扰,本文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
1.数据标准化处理
式中Xij和X'ij分别表示指标第i(i=1,2,…,n)年第j(j=1,2,…,m)项指标的原始值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minXij与maxXij分别表示第j列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A为坐标平移量,本文中A=0.0001,所选取的指标均为正向。
2.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熵值法计算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金石滩海边上,黑压压挤满了人。李叔和不再给李老鬼搭茬,他把目光投向海中的黛玉峰,那些游泳的人当中。他希望有付玉,不希望有老梅。老梅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和她做爱接吻,从年龄上讲,李叔和觉得老梅像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一样,过了发香发甜的节气,开始吃几口还行,吃过几次之后,就觉得翻胃,像小时候,喝牛棚里淘草缸的水一样,带着酸草味,也带着一股沤牛粪的气息。李叔和想罢手,他想罢手的时候,老梅却来了兴致,她疯狂的欲望,让他有些头晕。昨天夜里,老梅说明天我要去金石滩洗海水澡。我知道你在码头上捻船。我要去看看你捻船的样子。不等老梅来看他捻船,他先沿着沙滩溜掉了。
式中表示第i(i=1,2,…,n)年第j(j=1,2,…,m)项指标的比重。
式中Ej表示第j个指标的熵值表示年数。
式中Dj表示指标熵冗余度。
式中Wj表示指标权重,m为指标个数。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本文用和分别表示区域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用C 来表示区域经济与物流组合而成的大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度用来描述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程度,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衡量指标,有时可能会出现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较小,但耦合度相对较高的“似是而非”现象,因此有必要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和物流系统之间的动态协调水平进行刻画。一般而言,耦合度数值越小,说明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越低,大系统内部结构混乱,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反之亦然;耦合协调度主要用于系统关系分析,反映系统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协调关系。区域经济与物流之间就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态耦合。
1.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运用权重与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指数U。
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
表2 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类型划分表
根据公式(1)-(6)计算得到陕西省2011-2020年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中各指标权重,分别如表3 和表4 所示。从区域物流系统来看,载货汽车拥有量、行业企业数、邮电业务总量、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行业增加值,这五项的指标权重值都超过了0.100,对行业的发展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从区域经济系统来看,进出口贸易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与R&D 经费内部支出三项指标权重值超过了0.100,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衡量作用相对明显。
表3 物流系统指标权重值
表4 经济系统指标权重值
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关于系统的质的测度,用来评价各系统有序水平,其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有序水平越高,如表6 陕西省2011-2020 年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所示,陕西省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由2011 年的0.062 逐年递增至2020 年的0.887,这说明区域经济系统在不断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进化,可理解为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2011-2014 年陕西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增速明显,这得益于“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目标,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充分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三个陕西”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区域协调互动增强,区域内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2017-2020 年间陕西省围绕“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激发内生动力,区域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但仍与东部、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表6 陕西省2011-2020 年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
陕西省物流产业综合评价指数由2011 年的0.001 持续攀升至2020 年的0.932,说明陕西省物流产业系统在不断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演化。2011-2020 年间,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同步发展趋势,但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一直滞后于区域经济,如图1 所示。
图1 陕西省2011-2020 年区域经济与物流综合评价指数趋势图
2011 年陕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依托区域与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物流信息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装备先进、布局合理、智能化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物流中心。但从2011-2015 年陕西省物流综合评价指数来看,这一阶段陕西省物流业仍然处于生长期的初级阶段,物流综合能力整体偏弱,与处在生长中期的物流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为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陕西省政府于2015 年8 月下发了《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 年)》,提出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战略契机,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为核心,依托先进技术,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发展物流新业态,努力构筑从分散的点线状向集成的网链状发展,实现供应链一体化。2016 年之后陕西省物流综合评价指数从0.416 迅速提升至2020 年的0.932,在2020 年首次实现区域物流综合水平超越区域经济水平。
根据已有的耦合度阶段划分方法,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度阶段划分如表5 所示。2011-2013年处于分离阶段,2014-2016 年处于颉颃阶段,2017-2020 年处于磨合阶段。截至2020 年底,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程度还未进入耦合阶段。
表5 耦合度阶段划分
依据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再结合表2 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类型划分表所划分耦合协调类型来看,陕西省2011-2014 年一直处在失调衰退区,2015-2017 年进入过渡协调区,2018 年正式迈入协调发展区,2020 年勉强达到中级协调阶段。陕西省物流-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从失调衰退到过渡协调再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真实情况基本吻合。物流-经济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仍然较低,物流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状态,耦合协调质量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陕西省2011-2020 年间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动态发展趋势如图2 所示。
图2 陕西省2011-2020 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趋势图
基于陕西省2011-2020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与参考文献建立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指标层次系统,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描述和理解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协调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在样本区间内呈现出显著的提升且具有同步发展趋势,但存在较显著的非均衡性。物流综合能力不断增强,但物流系统的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实现理想的协调发展。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2011-2013 年处于分离阶段,2014-2016 年处于颉颃阶段,2017-2020 年处于磨合阶段,截至2020 年底,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程度还未进入耦合阶段。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陕西省2011-2014 年一直处在失调衰退区,2015-2017 年进入过渡协调区,2018 年正式迈入协调发展区,2020 年达到中级协调阶段。物流- 区域经济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仍然较低,物流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匹配,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状态。随着《陕西省国民经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与《陕西省“十四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未来一段时间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工作指明方向,耦合协调度有望达到良好耦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