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选择: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

2023-05-10 12:46李柯
中国市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低碳经济双碳

摘 要:文章概述了低碳经济的由来和概念,界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描述了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企业竞争力模型。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的相关数据,对低碳经济约束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企业低碳形象和建立高标准的低碳管理体系是低碳经济约束下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双碳”目标;低碳经济;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0-002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0.024

1 引言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是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2]。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必须履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必须把“低碳”这一约束条件放在重要的位置。“低碳经济”约束下,企业对于资源的利用、能源的消耗以及碳排放等都受到限制,原有的环境成本核算发生巨大的变化,给企業经济指标发展、产业绩效和企业竞争力等带来深刻影响。在“低碳经济”日益普及的今天,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低碳”约束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和提升模式,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本理论观点和模型描述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阐述,其源于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不仅涉及企业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还关系到企业内部环境如经营管理、要素结构、盈利能力等不同层面,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发展性能力。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低碳约束会增加企业内部成本,抵消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Michael Porter的波特假说(Porter hypothesis)指出,严格的环境保护会驱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进步会抵消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徐建中(2011)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碳”成为企业新增的必须考虑的成本因素[2]。郭静(2015)认为现代企业只有适应低碳经济下的战略成本管理,才能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3]。文章认为,“低碳经济”与企业竞争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利弊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从静止的观点来看,在技术、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等固定的条件下,企业增加了“低碳”约束成本无疑会降低企业竞争力;但是从动态及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低碳”约束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碳排放控制成本,使企业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但“低碳”约束也会迫使企业在技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会逐步降低“低碳”成本,最终抵消“低碳”约束带来的成本上升,完全有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按照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观点,所有系统与其环境不可分割,企业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企业所处的“环境”。“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成为企业运行环境中的关键要素,“低碳”约束作为环境成本成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即环境成本内在化[4]。内在化“低碳”成本对企业施加了额外的负担,“低碳”要素进入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同资本、劳动、资源、技术等要素共同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5]。图1为“低碳”约束下的企业竞争力体系模型。

其中,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力是企业在内部生产经营和外部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创新、发展、提升而形成的能动性、适应性,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绩效是企业竞争力的结果呈现,通常以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形式展现出来,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结果性标准。

3 低碳约束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3.1 相关说明

实践中,对于“低碳”约束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论证面临许多困难,很难得出统计性上的显著性。主要原因有:首先,数据的获取面临限制。目前国内多数相关机构没有对企业碳排放治理成本进行长期的跟踪统计,难以实现时间线上的量化分析。其次,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如劳动力、资源和技术、基础设施乃至汇率变化等,将碳排放和其他变量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做出界限明确的区分,在研究中是难以实现的。而这些变量的存在往往会掩盖甚至弱化低碳经济约束带来的影响。因而对“低碳”约束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做量化分析理论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实践中,不同行业对低碳约束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的不同,为了研究的显著性,文章选取对低碳约束相对敏感的行业。分析中国环境年鉴历年来的统计数据,碳排放量显著的行业主要包括化工制造、造纸、电力、黑色金属冶炼、煤炭开采、洗煤业及压延加工业等。

3.2 指标选取

第一,企业竞争力指标的选择。常用的企业竞争力静态测定指标包括贸易绩效、资源转化、规模经济等,考虑到“低碳”经济,还需要涉及环境竞争力和责任竞争力。事实上,无论是否考虑“低碳”约束,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都要通过贸易绩效得以体现。因此,文章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模型揭示企业竞争力的状态。具体计算方法为:

RCA3=EVi/∑EViIVi/∑IVi

式中,RCA3表示一国某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的国际竞争力;EVi和IVi分别为产业i的进口额和出口额;∑EVi和∑IVi分别为所研究国家所有产业的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若计算结果RCA3大于1,表明一国产业i在国际市场上比国内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反之亦然[6]。

第二,低碳约束指标的选择。低碳约束的衡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碳排放控制和治理成本,直接反映了低碳约束额外带来的成本;第二类是用碳排放量的年度变化来反映低碳约束的强度。文章采用碳排放治理支出和成本作为低碳约束的衡量指标。这是因为:企业面临严格的低碳约束时,碳排放的治理支出和成本会增加,表现出低碳约束成本的内部化,即碳排放治理成本和支出会随着低碳约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碳排放治理支出和成本能够较好地反映产业面对的低碳约束。文章以每千元工业产值的碳排放治理成本作为低碳经济约束的衡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低碳约束=碳排放治理成本工业产值×1000

从数据可获取性的角度出发,碳排放治理成本采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这一指标表示。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五大行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化学制品制造业为样本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样本时间区间选取2016—202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五大样本产业低碳约束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见,低碳约束强度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橡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其中,明显可见2016—2018年多数行业低碳约束强度加大,2018—2020年低碳约束强度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可解释如下,我国政府于2009年年底正式提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明确到2020年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2018年,国内多数行业开始加大低碳经济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的大量投入是这期间低碳约束强度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2018—2020年,随着低碳经济投入的逐步稳定,各行业低碳约束带来的额外成本被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低碳竞争力所抵消,开始实现所谓的“创新补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数据(2016—2020)统计整理得出了样本产业的RCA3指数,如图3所示。

RCA3值大于1表明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图3可见,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纺织业的RCA3值均高于1,说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電气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制品制造业RCA3值小于1,说明其竞争力偏弱。

分析RCA3和低碳约束强度的相关关系,判断低碳约束强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影响程度。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产业的低碳约束强度和相对应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作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低碳约束强度和企业竞争力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低碳约束强度的加大,行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纺织业的低碳约束强度和竞争力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为0.352,属于低度相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低碳约束强度和竞争力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5,表明该行业的低碳约束强度对企业竞争力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低碳约束强度和竞争力的相关系数仅为0.083,基本可以忽略其相关关系。通过低碳约束强度对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低碳经济对不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同的,但还不足以说明低碳约束一定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实际上,目前情况下,还不能根据在低碳约束强度和竞争力两者呈反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下得出低碳约束对企业竞争力存在负面影响的结论。因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并且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技术创新还存在滞后效应。

但是应该明确,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上的一种大趋势,在如今的企业活动中,低碳标准已经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日益加深。任何企业都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尤其对于一些污染密集型行业,低碳标准更是起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企业再也不能忽视低碳约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 低碳约束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模式

研究表明,低碳约束已经成为企业外部运行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积极利用这一变化,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提高企业竞争力。

4.1 积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创新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的,其中涉及两个重要方面,包括低碳工艺创新和低碳产品创新。低碳工艺创新是指减少生产过程碳排放技术以及末端治理技术两种;低碳产品创新是贯穿于产品研发、使用及回收各环节的创新行为,包括产品研发阶段使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产品使用中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或可再生。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可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的先行优势,企业基于低碳技术而进行的低碳产品创新通过差异化战略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即率先创新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竞争优势。事实上,技术竞争已成为当下企业竞争的核心,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及获取相对成本地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强化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4.2 注重构建企业低碳形象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以低碳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的重要选择之一,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低碳形象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形的低碳形象资产,如低碳产品的声誉、低碳公众形象等;另一种是有形的低碳形象资产,即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以某种实物形式可以向外界展示的形象标志,如绿色标志、低碳认证标志、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显然,企业的无形低碳形象资产内化于企业自身,与企业的内部经营、外部竞争融为一体,相较有形低碳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更强。所以企业在“低碳”约束下提升竞争力的重点,应落在通过环境要素的引入来强化无形低碳形象资产。具体实施上,在企业外部,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环保责任,不断改善社会公众形象。在企业内部,企业要把碳排放要素引入到生产经营中,使企业越来越“低碳化”,包括生产低碳产品、产品具有低碳标志、通过ISO 14000系列标准认证等。“低碳化”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政府政策、市场认同、银行融资、企业形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4.3 主动建立高标准的低碳管理体系

低碳管理是指企业把“低碳”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流程环节中,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实施低碳设计,在产品设计环节就分析产品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充分预估产品使用中可能造成的碳排放影响,甚至对产品使用结束后如何绿色处理问题进行考量。第二,使用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主要办法,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第三,实施低碳营销,在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碳排放的要求。第四,进行低碳理财,将低碳约束成本和低碳经济效益均计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施低碳核算。第五,获取低碳认证。自2013年起国家发改委和认监委已经正式启动低碳认证制度,“双碳”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企业的“低碳”技术、“低碳”能力已经成为市场的准入门槛儿。放眼未来,企业主动承担低碳排放责任将使企业的环境表现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资产。

5 结语

现代企业竞争是涉及产品质量、价格、环保等多因素的全方位较量,低碳经济条件下,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低碳排放是一种投资,将低碳理念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处理好低碳排放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低碳企业文化,让企业竞争力在控制低碳排放中得以加强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1(18):50-52.

[2]周宏春,霍黎明,李长征,等.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1,8(1):35-51.

[3]张继宏,程芳萍.“双碳”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的碳减排责任分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9):64-65.

[4]南菲.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5]李政,张东杰,潘玲颖,等.“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及建议[J].动力工程学报,2021(11):906-909.

[6]沈荣珊.环境管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李柯(1979—),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企业竞争力低碳经济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诚信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管理创新助力企业发展“逆水行舟”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